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21713575 上传时间:2023-02-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会计专业论文(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姓 名 : 000000 班级、学号 : 00000000000 系 (部) : 经济管理系 专 业 : 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 0000000 开题时间: 2009-6-4 完成时间: 2009-10-28 2009 年 10 月28 日15目 录毕业设计任务书1毕业设计成绩评定表2答辩申请书3-4正文5-6答辩委员会表决意见7答辩过程记录表8课 题 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一、 课题(论文)提纲1.绪论1.1会计造假的概述 1.2会计造假的主要表现1.3会计造假的危害2.会计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 2.1 信息披露制度

2、的缺陷 2.2 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 2.3 造假的收益远大于成本 2.4 中介机构监管薄弱 2.5诚信品质 3.治理会计造假对策分析3.1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3.2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和建立舆论评论机制3.3加强舆论评论机制3.4全面倡导会计职业道德准则3.5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管理3.6加强独立审计作用,提高独立审计质量4.结论 二、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几乎成为一种较为普

3、遍的现象,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会计假账的主要表现及其成因的分析,逐项论述了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在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解决“造假”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会计假账 会计监督 内部控制制度 职业道德三、 参考文献1刘淑蓉.上市公司会计作假的原因、手法及对策J.经济师,2003,82唐宴春.会计制度、道德、法制的理性思考J,金融会计:2003年9月3李志钢.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探析J.湘潭工学院学报.2003.9.4程宗璋.关于遏制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若干思考J.财税与会计.2003.6.试论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 1. 绪论 1.1会计造假概述 会计造假是指会计造假的

4、策划、组织、指挥、参与和具体实施,也就是假账的涉案和后果承担。假账是会计人员直接制造的,但造假既需综合知识、做假技巧、胆量,更需要适宜的环境和背景,因而一般绝不是一个会计人员能完成的,会计造假主体应包括炮制假账和相关违法乱纪活动的主谋和执行者。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及其运行方式的改变,会计造假主体的构成亦变得复杂起来,其动因和作案手段也出现多样性和复杂化的趋势。1.2会计假账的主要表现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会计的作用越来越大,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都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会计信息已日益成为企业管理者、政府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会计造假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从

5、1720年英国的南海公司事件,1929年美国的股市大崩溃再到近几年美国安然、世通的造假事件,我国的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厦造假案件,造成了严重的会计诚信危机。会计造假已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会计造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法制观念淡薄,违法干预会计工作。(2)授意、指使、强令篡改会计数据,造假凭证、帐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3)账外设账。(4)转移国有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业绩。(5)会计人员执法环境差,会计监督严重弱化,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和内部控制制度薄弱。(6)违法违纪手段隐蔽,做假技术不断发展。(7)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会计造假这个会计领域的突出问题,已严重干扰了

6、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要找出会计造假的原因,并研究行之有效的治假措施已成为当前会计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3会计假账的危害1.3.1经济危害首先,很大程度上导致微观决策失误;很大程度上形成宏观调控错位; 很大程度上阻碍市场体制完善;很大程度上削弱国家经济实力;很大程度上阻碍中国接轨国际经济。1.3.2、社会危害 很大程度上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很大程度上产生社会信用危机;很大程度上影响职业道德建设.1.33政治危害 一定程度上影响执政党的政治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政府威信;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政治稳定; 2. 会计造假原因的理性思考长期以来,会计造假问题不但没有得到很

7、好的治理,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治理会计造假的过程中有时令人误入歧途,针对会计造假问题拟采取或已采取的办法和措施,要么是治标不治本,效果有限;要么是难以操作,缺乏可行性。因此,分析会计造假的原因,找出遏制会计造假的行之有效的对策,是规范会计行为,保护各相关者利益的迫切需要。会计信息的失真问题是会计造假行为的一项手段,也是形成会计造假事实的结果。它出现的根源是;2.1 信息披露制度的缺陷许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主动,不充分,质量较低且滞后,证券市场信息披露的方式主要有自愿性和强制性两种。一些上市公司因自身存在的暗点,把信息披露看成是一种额外的负担,而非一种其应该承担的义务和股东应获得的权利,在面

8、对自愿性信息披露时往往采取一种回避的态度。上市公司在对公司信息披露时,高估收益,低估损失,如虚构交易对象、伪造销售合同、伪造出口报关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或者在公司会计信息中通过似是而非、故弄玄虚的语言,使公众产生歧义性的理解;或者在会计信息中对投资者遗漏或隐瞒某些重大的问题。2.2 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当前一些上市公司的现代产权制度改革还没有到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大股东控制”现象严重。其中由于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难以强化国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和控制。由于我国绝大部分的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成的,在转变中产生了“一股独大”的现象,流通股数量较少,股东分散,难以强化国

9、有股股东对公司的产权约束,这就导致了上市公司的管理权被公司的管理层所控制。高管人员在利益驱动下,协助大股东进行占用资金、挪用资产;并通过会计造假等手段逃避监管,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2.3 造假的收益远大于成本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如执法不严,缺乏透明度。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被发现的概率极小,追查案件时松时紧,不够及时。部分处罚决定没有公之于众,部分处罚决定不够具体,我国证券法中缺乏民事责任的规定,在实践中,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一般都采用行政处罚的办法解决,对违规信息披露者难以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在被处罚对象方面,虚假信息披露的责任方一般都归于上市公司,对具体责任

10、人的处罚较少。上市公司从造假中获得的收益远大于造假所受到的处罚,导致造假事件层出不穷,证券市场充斥着无视各种法规的行为,中小投资者遭受的损失得不到赔偿。2.4 中介机构监管薄弱我国长期以来对中介结构监管不足。中国注册会计师的发展是从挂靠制度起步的,绝大部分是挂靠所在地的财政部门,这使得政府机构能够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直接干预会计师审计意见,从而造成了事务所的“无风险”意识,忽视内部控制管理,导致了审计市场的混乱。还有部分中介机构受短期利益的影响,无视职业道德,与上市公司勾结,虚增利润、隐瞒亏损、提前确认收入、伪造发票,协助上市公司造假。 2.5会计人员的诚信品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会计建设方

11、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会计人员的地位也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但我国的会计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大量的违法贪污、挪用公款、坚守自盗等经济案件甚是令人堪忧。因此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趋势来看,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便成为我们做出的合乎时代潮流,顺乎人民意志的战略抉择。 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信息的质量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利益分配的格局。为了确保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制度的规范,更需要会计人员诚信的品质。 会计诚信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是掌握着会计诚信水平支配权的强势集团,包括能控制企业负责人的政府官员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合伙人,而不仅仅是

12、一般的会计人员。所以,我们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 。 (1)训练,且具有相当业务水平和能力的人才能胜任这项工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应做到:承担与自己的专业水平相适应的工作, 以保持和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具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等。 (2)保持客观公正 会计信息是市场经济下多元利益主体进行利益分配的基础,会计人员正处于这些多元利益主体的中心,肩负着客观、公正处理各方利益的艰巨重任。要求会计人员在履行会计职能时应保持客观公正,摒弃个人私利,避免各种可能影响其履行职能的利益冲突;以中立的态度客观、真实反映经济活动中的会计信息 (3)保守秘密 会计人员处于单位资金运动的中心,掌握着大量的秘密资料,一旦泄漏将给

13、单位造成损失或引起混乱,因此要求会计人员不得任意泄漏工作中所了解的秘密资料,(4)保持职业谨慎和维护职业声誉 会计活动中存在许许多多不确定因素,存在各种各样的职业风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和勤勉作风,对会计活动中的不确定性,进行恰当的职业判断,以确保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 3.治理会计造假对策分析为了防范与治理会计造假,我们必须从净化会计环境、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内部控制、和发挥独立审计的作用这几方面着手从而防范和治理会计造假。3.1不断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是会计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也是会计职业道德活动的一种形式。会计从业

14、人员一方面要依靠自我教育,另一方面还要依靠社会的教育来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可依据教育对象,教育任务等实际情况有所区别与侧重。形成以会计专业在校生教育,岗前教育和后续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多层次的,完备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结构。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积极引导,因材施教。以反面教育为辅,同反腐倡廉相结合,使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反映时代的要求。通过教育和引导,将外在的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要求,通过潜移默化会计人员的道德意志,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觉悟,促使会计人员自觉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达到规范会计人员职业行业行为的目的。3.2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奖惩和建立舆论评论机制。针对以往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监管不力的隐患,必须建立和完善会计职业道德的考评和奖惩机制。首先,建立会计职业道德监管组织。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与经验,在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协会,总会计师协会等职业组织中设立职业道德委员会,专司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解释、修订和实施之职。由若干专职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同时聘请来自会计师事务所,高等院校等部门的专家作为兼职人员。充分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