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奇迹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421710754 上传时间:2023-09-1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9.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奇迹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奇迹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奇迹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奇迹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奇迹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奇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奇迹(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国建筑史论文科隆大教堂,哥特式奇迹摘要:科隆大教堂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也是世界最高的哥特式教堂之一,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乃至德国的象征。大教堂采用中世纪流行的哥特式,建造时间跨越七个世纪,但仍旧保持其最初的朴素风格。大教堂不仅在形式、材料和艺术上都获得了不凡的成就,更成为德意志民族精神和天主教宗旨的代表。核心词:科隆大教堂 哥特式 中世纪一、教堂简介科隆大教堂(英文:The Cathedral of Cologne;德文:Hohe Domkirche St. Peter und Maria)是欧洲北部最大的教堂,建在德国北莱菌-威斯特清伦州的莱茵河畔,它以法国兰斯主教堂和亚眠主教堂

2、为范本,是德国第一座完全按照法国哥特盛期样式建造的教堂,历时600余年才完毕。科隆大教堂以轻盈、雅致著称于世,成为科隆城的象征,也是世界最高的教堂之一。它是当时德国人兴建的一座宏伟的纪念性建筑,后来成为德国宗教、民族和艺术统一的象征。科隆大教堂是最完美的哥特式大教堂。教堂高157.38米,东西长约145米,南北宽约86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所有由磨光的石块砌成。科隆大教堂始建于1248年,始终到1880年建成,通过了七个世纪,它先后的建筑者都持有同样的信奉,并且绝对忠诚于原定筹划。除了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和其涉及的艺术价值外,它还体现了欧洲天主教的力量和耐力。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

3、破坏,随后在后来的几年内被完好的修复,是欧洲建筑史上建造时间最漫长的建筑物之一,它还具有初期基督教时代的朴素风格。二、教堂的设计和兴建始末科隆大教堂于1248年在加洛林王朝希尔德大教堂的遗迹上开始兴建,1560年教堂内大厅基本竣工。在1560年,因德国宗教改革运动而中断工程,至1823年续建,1880年竣工,若非19世纪的复古风席卷欧洲,那么这栋哥特式的典型之作恐怕永无竣工之日。整个建造工程前后跨越六个多世纪,它是德国中世纪哥特式宗教建筑艺术的典范。科隆大教堂的设计是基于模仿出名的亚眠大教堂,The plan is in the shape of a Latin Cross , as is u

4、sual with Gothic cathedrals.该筹划是在一种空地上建造形状为拉丁十字形的教堂(附图一),是典型的哥特大教堂。根据考古发现,教堂原址在罗马帝国占领时期是一般民居。从公元4世纪末或5世纪初起,在这个位置上开始建起了小规模的教堂。之后教堂不断扩建和改建,直到873年9月27日老教堂正式落成今日科隆大教堂的前身。这座教堂在1248年4月30日的一场火灾中几乎毁坏殆尽。目前存在的科隆大教堂的设计与兴建离不开科隆这座都市的历史与发展。科隆是约公元50年作为罗马帝国的殖民地都市由罗马人建设的都市。785年,罗马天主教会设立主教,莱茵河交易中心发展起来,成立汉萨同盟时,科隆成为重要都

5、市,设有下莱茵西法伦都市群本部。15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承认科隆为自由都市,该城获得都市自由权。15世纪后,随着汉萨同盟的衰退,科隆在德意志中的经济地位逐渐下降,大教堂的兴建是天主教和中世纪文化在欧洲勃兴的象征。1164年,德意志帝国皇帝、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贵重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于是,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图、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朝圣地。 1238年,法国国王从拜占庭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建筑风格选用当

6、时新兴的哥特式。 大教堂工程规模浩大,至今仍保存着成千上万张设计图,其建筑期长达632年,堪称世界之最。1248年,法国建筑家凯尔哈里特受邀设计建造科隆大教堂,科隆大教堂奠基于1248年8月15日卡罗琳王朝时期,当时的规模较小,其建筑形式采用初期基督教时代的建筑措施,极为朴素。由于历次战争阻隔,特别是“30年战争”和“百年战争”两次悠长的宗教战争,建筑工程时断时续。1560年,工程中断。 1842年,德国出名建筑家卡尔腓特烈辛格勒向市民呼吁重开大教堂工程,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响应这个呼吁并予以财政支持,1842年9月4日,在威廉四世的主持下,大教堂第二次奠基。直到1880年10月15 日,

7、这座当时荣膺世界最高建筑物的科隆大教堂举办了隆重的竣工典礼。成为建筑史上最杰出的成就之一。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打地基、修立柱、吊梁等相对容易的工作不久就完毕了,最艰巨的任务是封顶。一方面在地上浇铸屋顶平台,然后再将其吊至近60米的高空为了减少重量和节省石料,木匠们和泥瓦匠们合伙制成了木石结合的屋顶。根据节省和美观的原则,立柱上的许多石料被抽空,建成了玻璃隔屏。44米高的屋顶如果浮现塌方,其后果不堪设想。建筑师运用了罗马式大教堂建筑中的拱门设计,发明了有尖角的拱门、肋形拱顶和飞拱,协助立柱共同支撑穹隆式吊顶这也便是哥特式建筑的精髓之所在。在科隆大教堂里,每一根主柱周边均有拱墙相相应,一般是五拱,

8、也有三拱和七拱。尽管条件艰苦,工期紧张,但建筑师们并没有丝毫马虎、在不具有现代几何学和力学知识的前提下,对于每一种细节部分,建筑师们都反复研究,边实验边建造。甚至在没有统一的尺寸原则的状况下,那些不出名的伟大的建筑师们索性亲自去搭建模型和制造实物,为的是一次成功。用石头建造骨架券和飞扶壁时,即在一种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作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似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由于采用了尖券、尖拱和飞扶壁等建筑形式,哥特式教堂的内部空间高旷、单纯、统一。装饰细部也都用尖券作主题,使建筑

9、风格与构造手法形成有机整体。在工程进展到了后期阶段,由于经费紧张再加上地区主教之间争权夺利,许多参与施工的人几乎就是靠着一种坚定的信念去完毕本职工作的她们笃信上帝,但愿能造一座人间天堂祈求上帝的赐福。虽然科隆大教堂的建造通过了七个世纪,通过了无数个建筑师的设计,但是幸运并且贵重的是这些建筑师绝对忠诚于原定筹划。因此通过了600近年的洗礼,它还具有初期基督教时代的朴素风格。三、建筑师的设计理念由于大教堂建造设计过程长达6之久,经历了诸多位建筑师,虽然留下了许多设计图纸,但是大部分建筑师的资料不得而知,有些建筑师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是她们的设计理念和目的一脉相传,6从未变化过,那就是修建一座世

10、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供奉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让科隆成为真正的无可替代的朝拜圣地,德国初期深受罗马文化影响,教堂建筑是典型罗马风格,也是当时十分昌盛的哥特式教堂。科隆大教堂多次易手,但是建筑师都没有变化哥特式的建筑风格,并且在后期的修建甚至重建过程中,都遵循着哥特式的原则,用石头建造骨架券和飞扶壁。虽然教堂最初的蓝图是由建造过亚眠大教堂的法国建筑师设计的,但是德国建筑师们在保持着原有风格的基本上,发展了德国教堂自己的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似,没有高侧窗,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种多柱大厅。这些伟大的建筑师们坚持着自己的信奉,克服

11、种种困难,最后让这个哥特奇迹挺立在建筑之林。下面是现存的建筑师资料:最初的教堂图纸由建筑师GerhardvonRile以法国的亚眠大教堂为蓝本设计。后来接手大教堂的第二位建筑师是法国建筑家凯尔哈里特四、教堂的形式与功能(一)平面与垂面科隆大教堂的平面为拉丁十字形(附图一),中厅窄而长,瘦而高,内部的构造所有裸露,近于框架式,垂直线条统率着所有部分,且由两塔为主门(附图二),使空间显得极为高耸,象征着人们对天国的憧憬。进入大教堂随处可见拱门与尖拱,教堂的主入口即为层叠的尖拱,由石头雕刻而成天使和圣徒拥护着。进入教堂主体,高高的拱形穹顶再一次完美的诠释了哥特式教堂的雄伟与壮丽。科隆大教堂占地800

12、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东西长144.55米,南北宽86.25米。主体部分就有135米高,大门两边的两座尖塔高达157.38米和157.31米,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云霄教堂外型除两座高塔外,尚有1.1万座小尖塔烘托。(二)长廊与礼拜堂一般教堂的长廊,多为东西向三进,与南北向的横廊交会于圣坛成十字架;科隆大教堂为罕见的五进建筑(附图三),内部空间挑高又加宽,高塔将人的视线引向上天,直向苍穹象征人与上帝沟通的渴望。教堂内共有10个礼拜堂,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43.35米, 中厅跨度为15.5米,各堂排有整洁的用极厚木板制成的席位,座位5700个,圣职人员的座位有104个。具中世纪晚期风

13、格的唱诗台是德国最大的,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各有一种预留给教皇和皇帝的座位。祭坛里镀金的三王圣龛装饰精美,由于内部寄存了被觉得是属于东方三圣王的遗骨,这个祭坛因此被觉得是西方最重要的祭坛。教堂四壁窗户,总面积达1 万多方米,全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堂内尚有好几幅石刻浮雕,描绘出圣母玛丽亚和耶稣的故事。(三)钟楼爬上509级的阶梯即登上教堂的钟塔,教堂的钟楼顶上一共安顿了12口钟。最早的是3.4吨重的三王钟(Dreikouml Nigenglocke),锻造于14,安装于1437年(后来三次重新锻造,近来一次于1880年)。之后是重达10吨的“Preti

14、osa”(当时西方最大的钟)和4.3吨重的“Speciosa”,分别于1448年和1449年安装。而教堂内目前最大的钟是圣彼得钟,重达24吨,直径3.22米,安装于1924年。响钟齐鸣,声音洪亮,回荡于莱茵河畔。在教堂的钟楼上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钟,并饱览莱茵河的水色与科隆瑰丽的市容。(四)建筑材料整座大教堂所有由磨光的石块建成。整个工程共用去40万吨石材,加工后的构件总重16万吨,并且每个构件都十分精确,时至今日,专家学者们也没有找到当时的建筑计算公式。五、教堂的艺术成就从建筑规模和装饰艺术质量来看,科隆大教堂均赛过它之前所有的哥特式建筑,在建筑形式和功能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具体成

15、就已在前面章节中有所简介,就不再赘述。教堂里收藏着许多贵重的艺术品和文物。其中涉及成千上万张当时大教堂的设计图纸(下图),成为研究中世纪建筑艺术和装饰艺术的珍贵资料。有从东方去朝拜初生耶稣的“东方三圣王”的尸骨,被放在一种很大的金雕匣里,安放在圣坛上。在教堂祭坛摆放有中世纪黄金匣,由黄金和宝石构成。唱诗班回廊的宗教画,是15世纪科隆画派杰出画家蒂芬洛赫纳1440年的作品。此外尚有雕像圣体匣和福音书等,这些都是教堂的古老珍藏,具有很高的宗教和艺术价值。20世纪80年代考古发掘教堂地基,发现了历次修建时基本工程的不同做法,十分贵重。教堂里尚有最古的巨型圣经、比真人还大的耶稣受难十字架以及教堂内外无

16、数的精美石雕。某些贵重文物现保存在个金神龛内,此金神龛被觉得是中世纪金饰艺术代表作之一。在唱诗班回廊,还保存着15世纪初期科隆画派画家斯蒂芬洛赫纳1440年为教堂所作的壁画和法衣、雕像、福音书等文物。教堂的钟楼上有重2.4吨的圣彼得钟,被誉为“欧洲中世纪建筑艺术的精粹”。教堂内尚有一座11世纪德国奥托王朝时期的木雕十字架上的基督,成为哥特艺术的先导,对后世的雕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六、教堂的魅力与精神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建筑。出名音乐家舒曼进入科隆大教堂即震摄于其气势,而萌发了写作“莱茵交响曲”的意念。大教堂完全由磨光的大理石建成,在施工工具极度贫乏的中世纪,德国人仍然能将教堂建造出来,并且坚持了600近年最后完毕,成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从中体现出来的德意志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