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B卷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21679685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郑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郑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郑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郑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郑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B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市高二上学期语文9月月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1916年5月中旬,奥地利作家卡夫卡从玛丽恩温泉给他的女友菲莉斯寄了一张明信片,上面写着:“我想,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而且马上坐车回家的话,那么今后我必须强求重新回到这儿。”关于这段话的意义,有的西方学者指出,卡夫卡可能知道汉语中“落叶归根”这一成语。或许他在这里指的是,自己作为一个布拉格讲德语的犹太人,与环境格格不入 , 犹如一个在欧洲的中国人;又或许他联想到自己身体羸弱,同当时欧洲人眼里的中国人一样弱不禁风。总之,关于这段话存在着各种

2、各样不同的解说。但是,不管怎样,我想,这段话表明了卡夫卡对中国文化充满了热情和亲切感,他与中国文化有泛泛之交 , 以及他对古老的中国的理解和向往,而这一切以后又体现在卡夫卡的思想和创作中。A . 落叶归根B . 格格不入C . 弱不禁风D . 泛泛之交2. (2分)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今天,新版旅游法正式开始实施。游客将有权拒绝强制消费,若不履行合同,游客最高可索赔3倍团费。游客如果在旅游过程中存在不文明的行为,或可致拘留。B . 环球影业的神偷奶爸2就要上映了。这部动画片不仅是环球公司历史上最成功的动画片,也是去年全球票房最高的动画电影,在世界动画电影历史上也能排进票房

3、前五位。C . 临近岁末,一些学校为了严肃考场纪律,想出了很多办法。一学校打出 “严肃考试纪律,违纪处分当日下达,全国包邮(比你先到家)!”的横幅,以此劝诫学生考试作弊。D . 今年的首个天象象限仪座流星雨如期而至。壮观的火流星数量非常之多,凌晨4点至5点之间就出现了17颗。在此次流星雨爆发的整个过程中,我们共观测到流星194颗。3. (2分) (2018广州模拟) 对下列句子所运用修辞方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这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描绘出石拱桥的外形美。)B . 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突出了赤日

4、炎炎的特点,表现了祥子拉车的艰辛。)C . 总理呵,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呵,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这段诗运用了反复修辞方法,强调了诗人对周总理深切思念的感情。)D .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和她亲近呢?(这句话运用了反问修辞方法,这里是有疑而问,目的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也就是要表达作者的热爱之情。)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4. (12分) (2017高一上山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任务驱动型作文”源自于西方国家日常语言教学和写作教学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这种语言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而提出的,其核心是在明确“任

5、务”的前提下,完成语言交际口语或书面语表达。这种教学法,根据完成任务过程中所产生的互相影响把任务分成五类:拼板式任务,要求学生把散乱的若干信息拼成一个整体;信息差任务,给两个或两组学生有互补作用的信息,为了完成交际任务,双方必须协商以探清对方的信息;解决问题式任务,给学生一个问题及一系列信息,让其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决定式任务,给学生一个可能有几种结局的问题,让他们通过协调和讨论选择一种结果,进行论述;交换意见式任务,学生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国内一些学者在“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的基础上,增加“驱动”一词,用于作文教学。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张开明确提出了2015年高考作文的两道题

6、目均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并对其概念做出阐释:“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如今年作文中写信权衡与选择等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他认为,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能“较好地解决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是在承继材料作文“自主空间大、立意角度自然、多元”等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又在避免套作、宿构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探索。与传统的材料作文对比,“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具有特殊性。首先,材料的内容思想紧扣“主旋律”。正如张开

7、所说:“作文试题凸显考试对人才培养和价值引导的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形成在作文育人方面的合力,实现高考作文试题独特的教育功能。”其次,材料具有真实性的特点。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是新闻事件、社会热点,与传统的材料作文的寓言故事、名言警句、诗词歌曲、图片漫画等有很大的不同,这种真实性暗含了鼓励考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命题意图。第三,材料的价值取向具有多元性。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表现在:材料往往具有争议性,争议性重在考查考生的思辨能力;关涉的人物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几个或几类人,这就保证“任务”的指向有多选择;命题者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这样的材料,能保证

8、考生选择感受最为深刻的一点写作。同时,考生要把握好典型人物的特点和特质,这样才能避免一般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是立意的主旋律,但一定注意不要“贴标签”“穿靴戴帽”、空发议论。在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的同时,还可从反面针砭时弊,揭露社会上存在的某些消极落后现象,在对比中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意义。(节选自语文周报特邀专家:尤立增怎样写好任务驱动型作文)(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任务型语言教学法,要求学生语言交际时完成核心任务。B .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中,学生的表达根据任务的指向采用不同的信息处理方式。C . 把任务进行分类,学生可

9、以有针对地参与讨论、交换意见,但无须达成一致。D . 国内一些学者将“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直接引入作文教学中,拓展教学思想。(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围绕“任务驱动型作文”这一核心概念,文章论述这一概念产生的历史沿革。B . 任务型语言教学法细化为五种任务类型,并对学生完成任务的侧重点进行比较。C . 文章援引专家的权威说法,例证确凿,对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转向进行诠释。D . 本文逐层论述任务驱动型作文的材料特点,强调其相对传统作文材料的改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创设出相对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提出解决

10、问题的想法和方案。B . 近年高考,作文命题关注社会热点,突出育人功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 2015年全国卷作文题引导学生辩证思考,但命题者本身对材料没有鲜明的感情倾向。D . 任务驱动型指令避免套作、宿构等行文方式,弥补传统材料空间大、立意多元的缺陷。5. (12分) (2018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读书的时光我们先可以不假思索地构想出一幅图画,它能勾勒出书呆子的形象,并能引人发出一声讥笑:一个面色苍白、形容消瘦的书生,身着长袍大褂,成天冥思苦想,手无缚鸡之力,一招呼女人就面红耳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头潜入故纸堆中。只要一进旧书店,便流连于幽暗的角落,耗去几个

11、时辰。这无疑是一个习性乖戾、单纯可爱的人物,与我们谈到另一类人绝无相似之处。一个真正的读者,从本质上说是很年轻的。他充满强烈的好奇心,思想活跃,心胸开阔,善于交际。对他来说,读书主要是一种喜欢户外活动的自然秉性,而非执意深居简出、潜心学问的愿望;他沿途跋涉,爬过一山又一山,直到登上清新宜人、令人陶醉的境地。这全然不同于蛰居苦读式的上下求索。我们童年时读的那些书,总是悄悄地从不许接触的书架上偷来读的,给人以某种非现实感,令人惊讶,像是全家犹在沉睡之际,偷看了晨曦洒向静谧田野的景象,像是从帘帷空隙窺见了奇怪朦胧的树影。尽管我们还不太明白那些究竟是什么,却从此终生不忘,因为儿童具有一种奇特的预知能力

12、。往后的阅读却截然不同了。也许这是破天荒第一次吧,所有的限制解除了,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读书,图书室任我们自由进出,而且我们的朋友也获得了同样的自由。我们整天整天地百事不问,一个劲儿地读书。这是一段令人异常兴奋和欣喜的时间,我们仿佛天南海北,处处结识英雄。我们心中有一种奇迹感,好像我们所体验的一切全是真实的;同时还带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傲慢心理,极力表明自己对世上出现过的伟人颇为熟悉。这时的求知欲最强烈,起码对自己信心十足,而且真心实意地感到,伟大作家对于人生理想的估价似乎与自己的向往完全一致。我们步入社会萌发了与世人友善之心。我们对当代作家的作品产生了更多的兴趣;由于使我们感到亲切的缘故,我们原谅

13、了他们缺乏给人启示的弱点。甚至可以说,虽然他们也许大为逊色,但比起已经作古的名家来,我们从同代人身上实际获益更多,这样一来,站在满是崭新书籍书页还粘在一起,书背上的金色涂料未干大书肆里,也会同置身古旧书店时一样,令人感到愉快和兴奋。也许不那么陶醉,但原先那种渴求知道不朽人物的愿望,已经让位于更加耐心地了解同代人在想些什么的好奇心。活着的男女有些什么感受?他们的住宅像什么样子?他们穿什么服装?用什么钱币?吃什么食品?爱什么恨什么?对周围世界有何看法?活着时抱着什么幻想?当代作家在自己的作品里,把这一切都告诉了我们。从他们的作品里,我们还可以窥视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现实状况,正像我们亲身观察时所见

14、到的一样。这种好奇心一旦攫住我们,经典著作便会很快积上厚厚的一层灰,除非受某种需要的驱使,我们不会去翻阅它们。说到底,活人的声音最容易听懂。我们可以平等地对待他们。他们在猜我们设的谜语,更重要的是,我们能理解他们讲的笑话。很快,我们会养成另一种情趣,不仅仅满足于大作家,而且对闲书发生兴趣这也许不是一种高贵的情趣,但却是一份很受用的财产。这给我们提供了难以言喻的享受,我们很感激这些闲书,事实上,我们会逐渐把它们的作者和书中的主人公当做我们静静的一生中起着不小作用的人物。没有哪个时代的文学像我们时代的这样不服权威,桀骜不驯,离经叛道,另辟蹊径。即使是细心的观察家,似乎也很难发现我们的诗人和小说家的

15、作品带有任何共同的特征,或在追逐同一的目标。无论从经典著作中学得了什么,我们现在得鉴别当代作家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只要具有生命活力,其影响就会伸向未知的领域,获得新的体现方式;我们也必须随之驰骋想象,倘若我们要接受并理解它们赐予我们的新奇启示。(伍尔夫读书随笔摘录)(1)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二段连用两个例子作对比,生动地描绘出了孩童面对书中陌生世界时的兴奋、好奇、欣喜的心情。B . 第三段叙述了学生时代美好的读书时光,这时的读书没有选择且随心所欲,希望成为作家是学生时代每一个人的目标。C . 步入社会后,人们对经典作品的兴趣减弱,转而更关注同时代作家的作品,这也是从憧憬理想到关注现实的转变。D . 本文按时间顺序,描述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和成年之后的阅读情况,呼吁人们回归经典,永远保持阅读的热情。(2) 文章第一段将“书呆子”和“真正的读者”进行对比,这两者分别指什么样的人?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3) 本文使用复数第一人称叙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6. (11分) (2019高一下吉安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面小题。 王晏球,字莹之,洛阳人也。梁遣捉生军将李霸将千人戍杨刘,霸夜作乱,自水门入。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