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421657040 上传时间:2022-12-2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附件5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目次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企业主要环境风险24.1 主要风险源24.2 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形式25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成25.1 内因性指标25.1.1 生产因素25.1.2 厂址环境敏感性35.2 外因性指标45.2.1 综合管理45.2.2 风险源管理45.2.3 设备检修管理45.2.4 环境应急管理46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46.1 基本方法46.2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特殊情形4附录A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构成5附录B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内因性指标项目及指

2、标分值6附录C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外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7附录D 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清单1028深圳市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及等级划分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适用于在深圳市范围内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本技术规范为深圳市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的环境风险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深圳市化学品企业主要包括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行业、专用化学品制造行业、环境污染处理专用药剂制造行业、日用化学产品制造行业等,涉及工艺大部分为物理工艺,无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范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3、第591号)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27号)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2005152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检查化工石化等新建项目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办20064号)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化工石化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排查的通知(环办函200669号)危险化学品名录(201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年第1号)剧毒化学品目录(2012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公告2003年第2号)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指南(试行)(环办201434号)H

4、J/T 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GB15603-1995 常用化学危险品储存通则AQ8001-2007 安全评价通则GB18218-2009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Z1-201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87-2012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489-2009 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GB50160-2008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190-2009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12268-2012 危险货物品名表GB6944-2012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规范。3.1危险化

5、学品是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化学品。3.2临界量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危险化学品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3.3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4 企业主要环境风险4.1 主要风险源风险源主要包括涉及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化学品和危险废物储存仓库、储罐以及污染治理设施,危险货物运输工具等。4.2 环境污染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形式a)因火灾、腐蚀、老化以及人为操作失误等原因导致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发生泄漏,造成环境污染;b)废水处

6、理设施故障,导致废水事故排放,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c)储存化学品及危险废物的仓库或储罐因管理不善等原因发生火灾、爆炸或泄漏,导致大气污染或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d)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和泄漏,导致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事故排放,造成大气环境污染;e)进入废气和废水治理设施作业的工作人员因操作不当、安全防护工作不到位、设施故障等原因引发安全事故;f)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等危险物质在运输过程中,运输载体本身出现的故障及其它意外原因,产生汽车翻车、撞船或沉船等事故,引发危险物质火灾、爆炸或泄露,造成环境污染。5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的构成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由内因性指标和外因性指标两个

7、部分组成(详见附录A)。内因性指标,用于评价企业危险物质规模、生产工艺/设备、污染治理设施、厂址环境敏感性等客观情况的指标。它反映企业因客观因素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环境风险程度,包括生产因素和厂址环境敏感性两大类指标(详见附录B)。外因性指标,用于评价企业执行环境保护和其他有关政策法规情况的指标。它反映企业因管理水平不同而导致不同的环境风险程度,包括综合管理、生产设备检修管理、风险源管理和环境应急管理四大类指标(详见附录C)。5.1 内因性指标5.1.1 生产因素生产因素指标,是内因性指标中的一级指标,由环境风险物质规模、生产工艺/设备、污染治理设施3个二级指标组成。(1)危险物质规模针对企业的生

8、产原料、燃料、产品、中间产品、副产品、催化剂、辅助生产原料、“三废”污染物等,统计企业目前数量和可能存在的最大数量,对照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及临界量(见附录D)确定是否为环境风险物质,并计算所涉及的每种环境风险物质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如存在总量呈动态变化,则按公历年度内某一天最大存在总量计算;在不同厂区的同一种物质,按其在厂界内的最大存在总量计算)与其在附录B 中对应的临界量的比值Q:(1)当企业只涉及一种环境风险物质时,计算该物质的总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即为Q;(2)当企业存在多种环境风险物质时,则按以下公式计算物质数量与其临界量比值(Q):式中: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

9、质的最大存在总量,t;Q1, Q2, ., Qn每种环境风险物质的临界量,t。将Q 值划分为:(1)Q0.5(2)0.5Q1(3)1Q5(4)5Q10(5)10Q20(6)Q20。企业危险物质规模Q值越大,则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后果越严重。若企业危险化学品日常最大储存量有等于或超过规定临界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风险较高。(2)生产工艺/设备企业生产工艺若有高温、高压、涉及易燃易爆物质的工艺过程,其发生火灾、爆炸的可能性较高。高温指工艺温度300,高压指压力容器的设计压力(p)10.0MPa,易燃易爆等物质是指按照GB20576至GB20602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所确定的化学

10、物质。企业不得使用或采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最新年本)中有淘汰期限的淘汰类落后生产工艺装备。生产线自动化程度越高,产生风险的概率就越低。自动化程度高的设备,能够有效避免人为的操作失误,在温度控制、药剂添加等方面更加智能合理,生产线异常情况的监控更加及时、准确,因此能够大大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3)污染治理设施废水处理设施。废水排放量越大的企业,其废水事故排放可能产生的后果就越严重。废水处理设施应根据废水的特性采取合理的分流分质处置。废水应使用明管收集和输送,不得使用埋地管道输送的方式。废气处理设施。企业应在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工序合理设置废气收集装置。企业应结合排放废气的

11、不同类型分类收集处理。废水、废气的治理工艺应根据企业废水和废气排放的类型、排放量等因素合理设计,确保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5.1.2 厂址环境敏感性厂址环境敏感性指标,是内因性指标中的一级指标,由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是否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厂区周边是否有人口密集区、厂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等4个二级指标组成。(1)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若企业厂址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库集雨范围)、东江支流子流域(包括观澜河、坪山河、龙岗河流域)以及排污口直接设于近海海域,其环境风险显著增大。(2)是否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企业选址应远离基本生态控制线,若厂址位于基本

12、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边界100米范围内,环境风险显著增大。(3)厂区周边是否有人口密集区若企业周边200米范围内有大气环境敏感点如学校、医院、住宅等人口密集区,其环境风险水平高于其他区域的企业。(4)厂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厂区总平面布置必须符合防范环境及安全风险的要求。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车间、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贮存场所、废气处理设施应位于厂区的边缘以及所在地区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生产区、危险化学品及危险废物贮存场所、污染治理设施等风险源之间及其与周围民居、企业、车站、码头、交通干道、水源地、重要地面水体之间还应设置符合安全要求的安全防护距离和防火距离。5.2 外因性指

13、标5.2.1 综合管理综合管理指标由涉及安全评价、体系认证、环保规定执行等方面的9个二级指标构成。5.2.2 风险源管理风险源管理由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污染治理设施管理、生产环节管理、危险废物管理、运输管理5个二级指标构成。5.2.3 设备检修管理设备检修管理由建立生产设备设施隐患排查机制、设备检修管理制度2个二级指标构成。5.2.4 环境应急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由预案编制、预案评审与备案、应急演习、应急物资准备共4个二级指标构成。6 环境风险等级划分6.1 基本方法企业环境风险等级,通过外因性指标对内因性指标进行修正,取得企业环境风险的评分结果,再将评分结果与环境风险等级进行比对后,确定该企业的

14、环境风险等级。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分为六个级别,分别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六级,具体见表1。表1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环境风险级别评价指标分值一级120二级100-119三级80-99四级60-79五级40-59六级406.2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的特殊情形环境风险评估机构在现场勘查中,若发现企业有下列(1)、(2)、(3)、(4)情形之一的,其风险等级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上调一级;若发现企业有下列(5)情形之一的,其风险等级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上调二级;若企业同时有两种以上情形的,风险级别上调情况根据其具体情形进行累加计算,最高不超过一级。具体情形如下:(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未经环

15、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的; (2)未通过环境保护主管部门的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 (3)过去一年被吊销排污许可证的;(4)过去一年被责令限期治理的;(5)过去一年发生过环境污染事件(IV级以上,包括IV级)的。附录A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构成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指标体系内因性指标外因性指标生产因素厂址环境敏感性厂址是否位于水环境敏感区厂区周边是否有人口密集区环境风险物质规模污染治理设施生产设备检修管理危险化学品贮存管理污染治理设施管理厂区总平面布置是否合理厂址是否位于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内或靠近基本生态控制线生产环节管理危险废物管理综合管理环境应急管理生产工艺/设备运输管理风险源管理附录B 企业环境风险等级划分内因性指标项目及指标分值序号指标项目评分依据指标分值(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