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郊 (751-814)【诗人介绍】孟郊,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早年贫困,曾游两湖、广西,无所遇合 屡试不第46岁始中进士,50岁为溧阳尉元和初,任河南水陆转运从事,试协律郎, 定居洛阳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暴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孟郊 专写古诗,现存诗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其中有的诗反映现实,揭露藩镇罪恶, 如《征妇怨》、《感怀》、《杀气不在边》、《伤春》等;有的关心人民疾苦,愤慨贫 富不均,如《织妇辞》、《寒地百姓吟》等;有的表现骨肉深情,如《游子吟》、《结 爱》、《杏殇》等;有的刻画山水风景,如《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与王二十一 员外涯游枋口柳溪》、《石淙》、《寒溪》、《送超上人归天台》、《峡哀》、《游终 南山》等;有的写仕途失意,抨击浇薄世风,如《落第》、《溧阳秋霁》、《伤时》、 《择友》等,还有的自诉穷愁,叹老嗟病,如《秋怀》、《叹命》、《老恨》等;而“出 门即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一类诗,虽反映了世途艰险,但也表现了作者 偏激的心情孟诗艺术风格,或长于白描,不用词藻典故,语言明白淡素而又力避平庸 浅易;或精思苦炼,雕刻奇险这两种风格的诗,都有许多思深意远、造语新奇的佳作。
但也有些诗过于艰涩枯槁,缺乏自然之趣他和贾岛齐名,皆以苦吟著称,唐人张为称 他的诗“清奇僻苦主”,而苏轼则称“郊寒岛瘦”后来论者把孟、贾二人并称为苦吟 诗人的代表今传本《孟东野诗集》 10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刊印有华忱之校订《孟 东野诗集》夏敬观、华忱之均著有其年谱代表诗作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意】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她忙着缝得严严实实, 是耽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背景】这是一支亲切诚挚的母爱颂歌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一生穷愁潦倒, 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作诗中亲切而真淳地 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 脍炙人口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 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 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诗境】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 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
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 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 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 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 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女儿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女儿怎能报答母爱于 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 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 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 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