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梳理和评述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KB
约12页
文档ID:420981537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梳理和评述_第1页
1/12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梳理和评述1 引言帕森斯在 20 世纪 30年代融合欧洲社会学的实证主义传统和人本主 义传统, 建立了结构功能主义, 实现了社会学理论第一次 大规模的理论 融合; 随后,吉登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开展了比帕森斯视野更广阔的又 一次社会学理论融合当时,包括布迪厄( 1977)和 Bhaskar (1979)在内的众多 结构化 理论研究者,都曾经借鉴过 Berger 和 Luckmann( 1967) 的“社会与个 人相互构造”的概念以进行学术研究 然而,唯有 吉登斯的研究成果, 吸引了众多来自社会学界和结构学领域学者 的注意 他不仅批判了美国的 结构功能主义、 法国的实证主义和 德国的人本主义等各种流派的杜会学理 论, 而且还批判了法国后 结构主义、德国交往行为理论和美国新功能主义 等当代社会理 论,建立了内容丰富的结构化理论(刘少杰, 335 页)吉 登斯 的“结构化理论”获得巨大的成功, 这也让其成为社会学界最负 盛 名的社会学家之一2 结构化理论的起源 吉登斯之所以提出结构化理论是希望以此来弥 补社会学界 70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最具统治地位的两种社会分析方法中存 在 的缺陷。

其中,其中之一便是实证主义或吉登斯称之为的“自然 主义” 社会学(反映其对客观主义和生物学方面的趋向[Giddens 1984 ,p.1] )将“功能主义和结构化方法”视作这 种类型的 典型例子,吉登斯认为它们“强于结构而弱于行动” (1993,p.4 ),它 们认为人类行动者懒惰而无能, 并且认为“整 个社会整体超越于其各自零散的部分而存在”( 1984, p. 1 )对于解释性社会学、舒茨的现象学、 加芬克尔的常识性理 论、 和维特根斯坦式语言哲学的“强调行动而忽略结构的作 用”,忽略“制约性、 权力和社会组织结构”等方面,吉登斯也 同样给予了批判( 1993,p. 4)这样一来,结构化正是试图避 免这种不均衡状态和二元对立, 试图 将结构与功能构建成一个相 互本构的二重性存在抛弃了客观主义和反实证主义的方法视角, 吉登斯在之后的 研究中开始采取后经验主义和反实证主义方法论Braynt and Jary1991a )述客观存在的人类活动的普遍规律,而这正是 被实证主义研究者视为的 “明显的荒谬” ( Giddens1984 , p.345 )此外,除了对解释学方法的 批判,吉登斯更对社会科 学作出“不可挽回的诠释”的评价( 1993 年, 页 13 ),即过分依赖于作出解释。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种方法对社会学研 究没有贡 献3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一直以来, 吉登斯的首要目标是创立人类社会的本体论, 用 以说明 “什么事物存在于世界中, 而不是正在发生什么或是它们 之间发生了什 么”( Craib 1992 , p.108 )因此,结构化理论 涉及的是高度抽象的社 会现象, 而不是处于特定情境之下社会现 象的具体实例作为一种社会理论研究方法,结构化理论旨在对具有知识性 和能力 的人类行动者和行动者所在的广泛的社会系统结构之间 的交互作用进行详 尽的阐释说明, 同时也成为连接有关人类能动 性的理论与结构相关理论之 间的有效桥梁 吉登斯指出,现代社 会学理论的核心问题在于“能动性” 与“结构”的二元对立, 这 种结构二元对立几乎广泛存在于人类和社会科 学的所有领域之 中( chouinard ,1997)与此同时,他也针对社会学界 长期以 来关于“能动性”与“结构”的二元分立状态提出自己的解释:The mistake ,so he said , was to treat ‘structure ' as establishing the parameters within which ‘agency' was able to exercise its independent discretion.即错误在于,将“结构”视为一个创造参量的过程, 而“能 动性” 则在这样一个参量之中发挥其自主决断性。

与此同时,吉登斯认为结构存在于行动的每一个瞬间, 它同 时具有 制约性和使动性,并且结构只存在于互动的建构过程之 中,正是在这样的 互动中结构才得以不断再生产和转化 这些思 想共同构成了结构化理论 结构化理论的建构中有不可或缺的三 个最根本的概念:区域化,反身性和 结构二重性一)时空,例行化和区域化 时间与例行化:时间并不是容纳的环 境,时间其实社会中活 动的构成, 生活在不同环境的人们看待时间 的方式也不同, 现实 的时钟是时间的象征或表现形式 时钟所呈现 的时间给我们感觉 是向后,这种观念称之为“可逆时间”针对时 空的不同分析, 会使我们获得不同方位的意义空间与区域化: 不仅为空间的局部化, 还涉及了与各种例行 化的社 会实践发生关系的时空的分区在这种区域化的环境中, 交往的进行可以 允许人们脱离短暂的时间缺场, 或空间缺场的互 动存在社会生活的延续不仅依赖于在时空中共同在场的行动者之 间的互动 之中, 同时也依赖于与不在同一时间空间的行动者创建 互动的叙述这两 个维度一时空的例行化和时空延伸一蕴含了 “在场”与“不在场”的表 达 即场所之内或场所之间各区域在 时间、空间或时空上的分化, 可以 运用这一重要观念来避免过分 相信社会始终是内在均衡同质的统一总体。

二) 结构 与行动,能动作用,反身性结构与行动:结构总是同时具有制约性( constraining ) 和使动性( enabling )结构作为记忆痕迹,具体体现在各种社 会实践中,“内在 于”人的活动中能动作用: 针对人类的能动作用, 吉登斯的态度是非常坚定 的,他 认为除非是在被麻痹或者被粗暴对待的情况下, 任何人类 行动者都具有 “做任何其他事情的能力”( 1989,p.258 )因 此,“在任何有利于再生 产出常态社会生活的行动之中, 都蕴含着可变性”( Giddens 1993 ,p.108 )而这也进一步导致吉登 斯更坚定认 为结构始终具有授权性和制约性 相较之下, 以布迪 厄为例, 他认为结 构更多是在社会外在力量的作用下形成; 制度 化理论中则认为行动者的信仰和行为是由他们所在的更广泛的 社会环境下 塑造而成 这样看来, 吉登斯则过高估计了行动者的 能动作用反身性: 对具有知识和能力的人类主体而言, 社会生活的生 产与再 生产是一种熟练的技能,而非对任何超越历史的“逻辑 性”或“机能性命 令”的自主回应 行动的反思性监控是行动者 活动流中体现出来的人的行 为的目的性或意图性。

(吉登斯,P41)(三) 结构,结构二重性结构:在研究结构化理论的过程中, 吉登斯借用了法国单词 “structuration ”作为术语来描述他的结构化理论,他力图强 调社会结构 正在不断被日常的社会实践流所创造 因此, 相较于 先前的实证主义和 微观社会学概念, 将结构视为一种存在于社会 事实中的法条式的规则或超 越时间而存在的聚合行为模式, 吉登 斯的研究视角是完全不同的 ( Porpora 1989)在看待社会生 活时,我们应该注意,不该将社会生活 视为外在于社会的存在, 也不该将其视为一种个人生活的内在产物, 而是 应当将其看做是 由行动者所承载的持续性的一系列活动和实践, 并且在这 个过程 中再生产出更广泛的社会制度”( Giddens and Pierson 1998 ,p.76 )这样一来,结构化所强调的重点就在于个人与社会之间 的相互作 用中, 而不是一个或者其他单个的之上, 强调动态的过 程而不是静态模 式或模式上最终,吉登斯采用了一种特定的、 非常规的定义为“结构” 做了说明, 最终定义为: “规则和资源, 以社会系统的属性而结合在一 起” ( 1984,p.25 )。

结构二重性: 结构化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个人与社会之间 的关 系 吉登斯拒绝传统的二元对立视角, 即简单地认为社会结 构要么是由 作为社会属性而客观存在的社会结构所决定, 要么是 由自主性的人类能动 性所决定, 而是提出结构与能动性是一种相 互本构的二元性存在 这样 一来, 社会现象就不再只是结构或能 动性的产物, 而是两者相互作用下 的共同产物 社会结构不能独 立于能动性存在, 能动性也不能独立于社 会结构而作用 人类行 动者在其行动之中利用社会结构, 与此同时, 这 些行动又成为社 会结构生产与再生产的中介 结构化理论的论点正是如 此: 结构 既是行动的中介又是行动的结果正如吉登斯书中所言“the rules and resources drawn upon in the production and reproduction of social action are at the same time the means of system reproducti on •・・・the con stituti on of age ntsand structures are not two independently given sets of phenomena, a dualism , but represent a duality ”( pp.19 , 25)为分析起见, 吉登斯对结构进行标识 ――意义、 统治和合 法化 三个 维度。

相应地,互动则用 沟通、权力和约束 三个维度限定,其中将结构与 互动维度联系在一起的方式则是通 过解释图示、 便利手段和规范我们可以借助日常生活的例子来理解这一点 人们上班的着 装可以反映出社会结构对其的影响, 而其中的社会结构正是由个 人的惯常 行动所再生产的例如,我们可以预想到在办公室等正 式工作场所,人会 通常会或多或少穿上正式的、 商业的装束, 比如一套西装或休闲服装即当我们在某种工作场景下遇到一个 人时,我 们可以利用“表意的结构”来了解这个人的社会角色 所以,如果我们在 医院遇到一个穿白大褂的人, 我们很可能假设 他是一名医生,如果在实验室那么他很有可能是科学家 着装并 不只是表明一个人是谁,更传达出他们所被赋予的权利这样的深 层含义, 这正是“支配的结构”的体现 因此警务人员的制服能 让他们自由进出犯 罪现场并对他人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换做穿 上一件普通的衣服就不会收到这样的效果在这种特别情境之 下,比如军 事环境,制服的细小微妙的差别起到了重要的指示作 用,在这种情境下彰 显出具有重要意义的不同等级区分 这一过 程正是对“合法性结构”的展现然而,正如上面衣着的例子里体现的, 衣着下潜藏的结构并 非一成 不变。

结构是由持续不断的社会行动再生产所支持的, 但结构可以被改变如果个人或团体对某种行为准则提出挑战, 那么随着时间推移,新的结构将会被再生产出来 也即行动者具有 改变结构 的能力4 评论与总结 结构化理论受到了人文地理学和社会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但 是,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跨越时期, 吉登斯的的结构 化理论仍然受到 了一些批评部分国外学者指出:首先,吉登斯所认为的“结构化理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批 判”仍 有待商榷 尽管他的大部分批评言论都可以感受到出马克 思著作对其产生 的影响, 但确是与“几乎没有任何对马克思主义 和马克思理论的严肃思 考”相左 (Gane, 1983 )事实上,wright( 1989 )得出这样的结论,认为吉登斯的这些命题“和古典以及 近当 代马克思主义的实质性理论是大部分相容的” 许多人类地 理学家承认结 构化理论与历史唯物主义之间的相似性, 但是对一 些马克思主义学者而 言, 这并不是一个更好的理由让他们放弃马 克思主义理论观 其次,许 多国外研究学者对吉登斯的 折衷主义提出批判 许多评论指出, 想要将如此多本。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