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医学生理复习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20639915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一医学生理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大一医学生理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大一医学生理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大一医学生理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大一医学生理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一医学生理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一医学生理复习资料(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名词解释1. 内环境:多细胞机体中细胞直接接触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理化因素保持相对稳定 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及其重要。2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等的相对恒定状 态。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必要条件,也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 条件。3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其意义在于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4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 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意义在于使机体的某一生理功能不断加强

2、。5.反射: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结构基 础是反射弧。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名词解释1. 静息电位:指安静状态下细胞膜两侧存在的外正内负且相对平稳的电位差,接近于钾离子 的电化学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指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膜 电位波动,其峰值接近于钠离子的平衡电位。3阈刺激、阈强度、阈值:能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4阈电位:细胞去极化达到刚能引起某种通道(在神经细胞是钠离子通道)激活对膜去极化 的正反馈而触发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水平,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内在原因和必要条件。阈电位 值一般比静息电位小

3、1020mV。5兴奋-收缩耦联:将横纹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电兴奋过程与肌丝滑行的机械收缩联系起 来的中介机制或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耦联因子是Ca2+,而其结构基础,在骨骼肌是三联管结构, 在心肌是二联管结构。6兴奋性:指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7量子式释放:钙离子进入轴突末梢的量决定释放Ach囊泡的数目。8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后负荷:肌肉在收缩后所承受的负荷二、问答1. 物质的跨膜转运一、单纯扩散:既有脂溶性又有水溶性的气体分子,如氧气、二氧化碳 通过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有:二、顺浓度差的易化扩散:(1)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钠通

4、道、钙通道、钾通道等,通道的 特性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特性,其中门控通道有:电压门控通道(受膜电位调控)、化学或 配体门控通道(受化学物质,如神经递质、第二信使等)、机械门控通道(受机械刺激调控)(2) 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从细胞内到细胞外,特点:结 构特异性、饱和现象、竞争性抑制三、逆浓度差的主动转运:(1)原发性主动转运:钠钾泵(3 个钠出 2 个钾进)、钙泵,质 子泵(2)继发性主动转运:如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逆浓度从细胞外到细胞内,有同 向转运(如钠离子葡萄糖同向转运体)和反向转运或交换体(如钠钙交换体、钠氢交 换体),消耗钠离子的势能四、膜泡运输

5、:大分子物质通过出胞和入胞作用,即通过细胞膜的变构作用来实现2. 静息电位形成机制前提条件:(1)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高钾(2)细胞膜上钾离子非门控通道是开放的,其它的 离子通道全部是关闭的。在此基础上,细胞内钾离子就会向细胞外扩散,而胞内阴离子不能 向细胞外扩散,就形成了内负外正的电位差。钾离子向外扩散的动力来自于胞内外钾离子的 浓度差,而胞内外形成的电位差是它扩散的阻力,当二者相等时,即达到钾离子的平衡电位。 除此之外还有生电性的钠-钾交换,钠离子的背景电流也参与了静息电位的形成3. 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细胞受到刺激情况下,静息电位就会减小,减小到阈电位的时候,细胞膜上电压门控的钠通 道就会开放

6、,钠离子内流,从而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顶点是钠离子的平衡电位,形成去 极相。随后钠通道关闭,钠离子通透性降低,钾通道开放,钾离子外流,形成动作电位的下 降支,一直到达钾离子的平衡电位,这时启动生电性的钠钾交换,形成超极化4. 兴奋在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传递过程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使神经末梢上的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进入轴突末 梢,突触囊泡向接头前膜移动,并与之融合,通过出胞作用将其中的 Ach 量子式释放到接 头间隙,Ach扩散到终板膜上与受体结合,使化学门控钠通道开放,钠离子内流,使终板膜 去极化形成终板电位,扩散到相邻肌细胞膜,总和大阈电位,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肌细胞 膜

7、爆发动作电位。释放的Ach被接头间隙的胆碱酯酶分解第三章 血液一、名词解释1. 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2. 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保持悬浮状态而不易下沉的特性3.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4. 血型:指血细胞表面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人类有许多血型系统,包括红细胞血型、白细胞 血型和血小板血型,其中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基本的血型系统二、问答1血液凝固系统:老师讲的“Y”型技巧,大家就自己结合书和图看吧!2.输血原则:同型相输, 交叉配血第四章 血液循环(重点章节)一、名词解释1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2. 心指数:

8、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心输出量3射血分数:搏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4. 心输出量(或每分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指标5. 心力储备:心输出量可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其大小可反映心脏泵血功能对代谢 需要的适应能力6中心静脉压(CVP):指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其高低取决于心期射血能力和静脉 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二、问答 1.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搏出量*心率,故凡能影响搏出量和心率的因素都能影响心输出量一、搏出量受心室前负荷、后负荷,以及心肌的收缩能力的影响(1)前负荷: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心室舒张末期压力。当前负荷增加时,心肌的初长度 增长,

9、在一定初长度范围内,心肌的收缩力量可随心肌纤维的初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搏出量增多(2)后负荷:是指大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变化可影响心室肌的收缩过程,其它因素不变 的情况下,动脉血压升高,半月瓣开放延迟,使等容收缩期延长,射血期缩短,射 血速度与力量下降,搏出量减少(3)心肌收缩能力:是指心肌不依赖与前、后负荷而能改变其力学活动的一种内在特性。 当心肌收缩能力增强时,心肌的收缩强度和速度增加,搏出量增加二、心率心率在一定范围内加快,可使心输出量增加,但是当心率太快(180次/min),由于心室充 盈不足,搏出量降低,而心率太慢时(40次/min),心室的充盈量增大,接近极限,充盈 量和搏出量不再增

10、加,心输出量减少2. 心肌的兴奋性:工作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动作电位可分为0、1、2、3、4五个时期(1) 去极化过程:又称为0期。膜受到外来刺激引起去极化达阈电位(70mv)水平,膜 上电压门控的快钠通道大量开放,钠离子快速内流,膜内电位迅速上升直至钠离子 的平衡电位(2)复极化过程:包括1、2、3、4期1期:钠离子通道失活,激活Ito通道,钾离子外流,快速复极化到0mv左右2期(平台期):0期去极化达-40mv时已激活的慢钙离子通道,加上1期激活的Ito通道, 钙离子缓慢内流与钾离子外流处于平衡状态,缓慢复极化3期:慢钙通道失活,而Ito通道通透性增强,钾离子外流,快速复极化达静息电位

11、水平4 期(静息期):生电性的钠钾泵激活,以及生电性的钠钙交换,排出钠离子、钙离子,摄 回钾离子,进出电荷大致相等,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不均衡分布得以恢复3. 窦房结细胞的动作电位。(偶尔考),不放心的同学可以准备下动作电位分为0、3、4 三个时期0 期:膜自动去极化达阈电位( -40mv),L 型钙离子通道缓慢开放,钙离子内流,形成 0 期, 缓慢去极化3 期:钙离子内流减少,钾离子外流增加,使膜电位复极达最大复极电位水平4 期:钾离子通道已关闭,从而内向电流逐渐超过外向电流,膜自动去极化。4 期内向电流 前期是If,后期是Ica-T4.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可能名解或问答,挺有难度的)期前

12、收缩(早搏的形成机制):在心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 到一次外来刺激,提前产生兴奋和收缩 代偿间歇:心脏期前收缩后常伴有的一段较长时间的心室舒张期。由于期前兴奋也有自己的 有效不应期,当期前兴奋后的一次窦房结兴奋传到心室时,正好落在期前兴奋的不应期内, 代偿间歇即可产生5. 动脉血压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形成:(1)心血管系统内有足够的血液充盈(2)心室收缩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3)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1)心脏每搏输出量:在外周阻力和心率变化不大时,每搏输出量增加使收缩压升高大 于舒张压升高,脉压增大。反之,搏出量减少使收缩压降低,脉压减

13、小。因此,收 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2)心率:心率增加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心率减慢时, 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3)外周阻力:外周阻力加大时,舒张压升高大于收缩压升高,脉压减小。反之,外周 阻力减小时,舒张压降低大于收缩压降低,脉压增大。因此,舒张压的高低主要反 映外周阻力的大小(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储器作用:它主要起缓冲血压的作用,当大动脉的弹性降低 时,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脉压增高(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比值:,如大失血后,循环血量减少,此时如果血管系统容量 变化不大,则体循环平均充盈量将降低,动脉血压便下降。如果血管系统容量明显

14、增大而循环血量不变,也将导致动脉血压下降6.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答出反射弧的5个部分及怎样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ADH或VP:内分泌重点)神经调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兴奋性增强,颈动脉窦冲动经窦神 经、舌咽神经传递到延髓的心血管中枢,主动脉弓冲动经迷走神经传递到延髓的心血管中枢, 从而使心交感中枢和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降低,心迷走中枢紧张性升高,因此心交感神经 传出的冲动减少,心迷走神经传出的冲动增多,结果心率减慢 ,心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 量减少;另一方面,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传出冲动减少,使血管舒张,

15、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 量减少。由于心输出量减少和外周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动脉血压降低恢复至正常。 反之亦然。生理意义: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第五章 呼吸一、名词解释(本章特多,这里可能不全,大家看书的时候自己留意下吧)1. 胸膜腔负压:在平静呼吸过程,胸膜腔内的压力比大气压,故叫胸内负压,主要由肺回缩 力所形成2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主要由肺泡II型上皮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含脂质与蛋白质的混合物, 能降低肺泡表面张力3肺活量:指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通常男性平均约为3500m 1,女 性约为 2500ml4时间肺活量(TVC): 次最大吸气后再尽力尽快呼气时,分别测量第1、2、3s末呼出的 气体量5潮气量(TV):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6肺泡通气量:是指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等于潮气量和无效腔气量之差与呼吸频 率的乘积7.通气/血流比值:指肺泡通气量(V)和每分钟肺血流量(Q)的比值,正常约为0.84二、问答LO2和CO2的运输一、O2 的运输:物理溶解:少量(约1.5%)溶于血浆;化学结合:大部分(约98.5%)与血红蛋白形成可 逆性结合二、CO2 的运输:物理溶解:约占总量的 5%化学结合:(1)碳酸氢盐约占化学结合的 88%,在红细胞内碳酸酐酶催化下进行,是双向 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