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张炜《炉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420639848 上传时间:2023-09-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类文本张炜《炉火》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学类文本张炜《炉火》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学类文本张炜《炉火》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学类文本张炜《炉火》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学类文本张炜《炉火》阅读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张炜《炉火》阅读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张炜《炉火》阅读练习及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6 -9题。炉火张炜冬夜,听不到炉火熊熊燎动之声。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它,甚至可 以驱走心中的严寒。仍能想起无数个那样的夜晚,炉火旁,我们不停地阅读。几个人屏 息静气,一杯热茶,一点跃动的灯火,就是最为幸福的时刻。那是个贫寒岁月。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情,几乎一无所有, 但他们都有阅读的习惯,甚至还有写作的习惯挤在油灯下,炉火 旁,就有了一场精神会餐。他们也许是稚嫩的,他们还多么年轻。可 是他们身上却闪烁着自尊的光芒。他们比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 油头粉面者要高贵十倍。他们当时衣衫破旧,头发脏乱,脸上带着灰 尘,脚上和手上还留

2、着劳作留下的创伤,粗浊的山地和外省口音也无 法掩去真知灼见,并使这场辩论显得特别激烈,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 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今天再没有那样的炉火了,没有那样的聚会,那样的痴情,那样浪 漫和纯粹的情怀。真的难以寻觅。如今在乡间,在闹市,在中心,在边陲,哪里还可以找到那样的炉 火?那是过时的风尚、是陈迹首先是心中的炉火熄灭了。人们在 为另一些东西所激动,为原始的欲望而奔波。他们丟失了当年的背囊。在世纪之交的喧嚣中,唯独失却了炉火。我们从那些动人的记载中 可以发现,在十九世纪的俄罗斯,在那片与我们毗邻的土地上,一大 批杰出的人物,像东方某个时期的一些人物所面临的状态一样。在社 会的转折期,在世纪

3、的交汇期,他们当中有贵族,也有贫儿;有艺术 家、音乐家、思想家,也有哲学家和科学家。他们的壁炉正熊熊燃烧, 炉火旁纵论天下,通宵达旦。那是为真理和艺术奔走相告的一种激情。 炉火像他们的豪情一样烈焰腾腾。伟大的心灵在跳动,他们用双手迎 来一个思辨的时代。他们开拓了伟大的视野,传播了诗与真,在整个 人类的思想和艺术史上占有光辉一页。最初这声音只在炉火旁,在一个角落;但由于它闪烁着真的光芒, 终于越过斗室,走向苍穹,化作滚滚雷鸣,如闪电照亮天际。不仅是对炉火的憧憬,而且是追求真实、追求人生大境界的本能, 又使人接近了那燃烧的火焰。记得十几年前那个夜晚,一拨年轻人聚集在一个场所,交流自己的 阅读和崭新

4、的见解,言辞愈来愈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春寒一扫而 光,他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那都是关于人生、哲学、 艺术,关于古代和今天,关于切近我们生活的历史,关于未来的想象 和推论 那些纯洁而深刻的思想与他们的年龄或不相称:他们唇边 刚刚生成一层茸毛,睫毛微翘,星光下闪烁一片明亮的眸子。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这声音 来自我们民族精神的深远贮藏,它使人想到春秋战国时期奔走天下、 纵论时事的诸子;想起提出“百家争鸣”的稷下学宫;想起那些互不 谦让、口齿锋利、“日服千人”之士。物质主义盛行的时刻是远没有那样的气势的。一种无所不在的萎靡 只会把人的精神向下导引,进入尘埃。人

5、没有能力向上仰望开阔的星 空,没有能力与宇宙间的那种响亮久远的声音对话。当每个人心中的 炉火渐渐熄灭之时,就是无比寒冷的精神冬季降临之日。这种寒冷将 使人不堪忍受。当有人怀念炉火之时,往往已为时过晚了。但火种总会贮藏在一些特殊的角落里,它们远未熄灭。它们即便是在最寒冷的时候还仍然在那儿默默地燃烧,酿成一片炽烈。那是心中 的火,不灭的火,是生命之火。没有什么力量可以绞杀生命的火种。 正是这火种,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生命之光即是永恒之光。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作者开篇点题“那是多么好的声音”,因为炉火不仅能带给人身体 的温暖,伴随炉火的阅读更能给人以精神温暖

6、和希望。B. 作者笔意纵横,再现了多个特殊的时代年轻人伴着炉火读书、辩论 的场景,用大量笔墨真实刻画炉火熊熊燎动的画面。C. 文章通过“他们的纯美见解没有被记录,却可以被记忆”表达了作 者对那个时代人们轻物质,重精神的赞美和肯定之情。D. 文章题为“炉火“,却在文章最后不止一次提到“火种”,火种是 生命之火,最终给人类带来光明,将炉火的意义升华。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中引用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人物的事例,既证明“纵论天下有着无限力量,又证明精神追求是一个世界共同的话题。B. “那场令人神往的大辩论,像巨石投入水中,波纹荡到遥远。”比 喻生动,引人遐想,

7、触及历史民族精神,厚重而深远。C. 文章先抑后扬,通过赞美贫寒年代的人对知识和真理的探求,批判 了现在人们在追逐物欲的过程中对精神之火的忽视。D文题“炉火”不仅充当线索串联内容,而且以小见大,象征对知识、 真理的渴求,炉火的失去就意味着一种文明的失去。8. 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4分)9. 第三段明明是在写一场精神会餐,为何要对辩论的青年们进行外貌描写呢?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6. B. B项“用大量笔墨真实刻画了炉火熊熊燎动的画面”错,文中 主要写的是抽象的“炉火”。“再现了多个特殊的时代年轻人伴着炉 火读书、辩论的场景”中“年轻人”错,十九世纪俄罗斯杰出人物并 没有提及该特点

8、。7. C. “先抑后扬”表述错,前后应该是一种对比。8. 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连“他们唇边刚刚生成一层茸毛,睫毛微翘” 都描写的相当到位,表现出一种青年的年轻和希望。描写和议论结 合,“那些纯洁而深刻的思想与他们的年龄或不相称的评价表现出来 的是一种赞美之情。句式上整散结合,灵活而富于变化。既有“言 辞愈来愈激烈,气氛愈来愈火爆”的整句,也有“春寒一扫而光,他 们个个热汗涔涔,头发冒着白汽”的散句。(每条2分,答对两条即 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9. 呼应前文,说明那是个贫寒岁月,朋友们除了一副背囊,一腔热 情,几乎一无所有;通过外在的贫穷和生活的艰难,反衬出他们对 精神追求的执着,表达赞美之情;和“那些为另一些东西而奔波的 油头粉面者形成对比,突出青年们的高贵和自尊;为后文“今天再 没有那样的炉火了”的感慨做铺垫,批评今天的人们对物质的过分追求。(每条2分,答对三条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