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20639812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2题;共44分)1.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城入赵而璧留秦归而求救国之策B . 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私见张良,具告以事C . 秦王恐其破璧吾其还也D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2. (2分) (2020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是人之过也 臣请入,与之同命B . 以乱易整,不武 而乃以手共搏之C .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子亦有不利焉D .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3. (2分) 下

2、列句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惑之不解B . 吾尝跂而望矣吾尝终日而思矣C .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其皆出于此乎D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而耻学于师4. (2分) 下列词语中“济”字的意义和“朝济而夕设版焉”中的“济”相同的一项是( )A . 同舟共济B . 济世安民C . 赈灾济贫D . 无济于事5. (2分) (2015高一上宝安期中)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B . 顾计不知所出耳荆轲顾笑武阳C .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亚父受玉斗,置之地D . 顷之未发 , 太子迟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3、6. (2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月考) 下列各项中划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始速祸焉 加速B . 不省所怙 依靠C . 吾妻来归 归来D . 当与秦相较 应当7.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将以有为也殁不能抚汝以尽哀B . 莫知计所出而不知其所止C . 而余不得归矣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D . 贾余庆献谄于后溪虽莫利于世8. (2分) 命曰琵琶行( ) A . 遂命酒B . 奉命于危难之间C . 民不堪命矣D . 时人因其前殿位于阿房,故以阿房命之9. (2分) (2016高二下陕西期中) 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A .

4、 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B .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曰天下之欲疾其君者C . 不若与人与嬴而不助五国也D . 可得闻与闻寡人之耳者10. (2分) (2015高一上哈尔滨期中) 下列加横线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愿伯具言臣之不敢背德也B .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若入前为寿C .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 . 吾其还也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胸11. (2分) 下列句中划线虚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报养刘之日短也B . 急于星火至于成立C .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D .

5、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12. (2分) (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虽然,犹有未树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彼且恶乎待哉A . 不相同,不相同。B . 不相同,相同。C . 相同,不相同。D . 相同,相同。13. (2分) 选出加线“以”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A . 以五十步笑百步B .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 . 则修文德以来之D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14. (2分)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 . 以卿畏之,故缄置他所此臣之所以大恐,百姓所疾苦

6、也B . 母阴有纳女意,然恐于子不利幸有涛兄及诸孙在,则儿或可稍安于地下也C . 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入房穿榻,似熟居者D . 天下既平,天子大恺言既遂矣,至于暴矣15. (2分) 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乎:生乎吾前叫嚣乎东西B . 其:其皆出于此乎余嘉其能行古道C . 而:蟹六跪而二螯吾尝终日而思矣D . 乃:爱祭无忘告乃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16. (2分) (2017高一下包头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B . 连峰去天不盈尺去国怀乡,忧谗畏讥C . 委身为贾人妇如何四纪为天子D .

7、 低眉信手续续弹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17. (2分) (2019高一上宁波月考) 下列加下划线的虚词“而”和其他三组不同的一项是( ) A . 吾尝终日而思矣。B . 则群聚而笑之。C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 . 吾尝跂而望矣。18.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 景公召而数之曰景公迎而贺之曰景公许之B . 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前臣之治东阿也今臣后之治东阿也C .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陂池之鱼,以利贫民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D .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三年不治,臣请死之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19.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8、句:侣鱼虾而友麋鹿A .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B . 吾从而师之C . 舞幽壑之潜蛟D . 日与其徒上高山20. (2分) (2017高二下牡丹江期中) 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词类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 欲因此时降武B . 单于壮其节C . 空以身膏草野D . 反欲斗两主21. (2分) 下列各句中与其他三项句式特点不同的一项是( )A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 敏于事而慎于言C . 月出于东山之上D . 亦将有感于斯文22. (2分) (2018高一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例:父母宗族,皆为戮没A .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B

9、 . 夫晋,何厌之有C .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D .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二、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31分)23. (10分) (2019高一上宁波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10、,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1) 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虚:凭空,凌空B . 击空明兮溯流光空

11、明:空旷澄澈C . 苏子愀然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D . 挟飞仙以遨游挟:持,带,意为偕同(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师者 ,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 . 月出于东山之上不拘于时,学于余C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游于是乎始D . 倚歌而和之抱明月而长终(3)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作者向我们展示出了一种与客相聚的舒畅飘逸的感觉,是一种从大自然中求得精神解脱、轻松豁达的“乐”。B .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音调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C . 客通过古与今对比、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抒发了人生无常、个体渺小、梦难成真的悲哀之情。D . 主客对答是赋体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一般理解为作者一人的化身,本赋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真实而巧妙地记录了作者泛游赤壁时的心理活动过程。(4)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24. (10分) (2017深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