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鲀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20639753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鲀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河鲀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河鲀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河鲀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鲀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鲀养殖过程中主要病害及防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病毒性疾病1.白口病该病是病毒感染症,流行于高温期,病鱼以1龄以下的鱼为主,可造成鱼群的大量死亡,是河鲀鱼养殖中最主要的疾病。症状病鱼首先口部发黑,然后呈溃疡状白化,继而上下颚的齿槽露出,呈“烂嘴”状。内部表现为肝脏淤血及线状出血,重症者表现出狂乱游动、相互撕咬的异常行动。病因将患病鱼脑磨碎离心取其上清液无菌过滤,将滤清液接种到河鲀鱼的培养细胞中,会引起细胞变化。综合各种实验结果表明,此病是病毒感染。感染途径多为互相残杀接触感染所致。防治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办法,应以预防为主,及时分选分养避免密度过大,保证饵料优质,投喂及时。二、寄生虫病1.异沟虫病其是河鲀鱼养殖中常见的一种疾病。早期已有

2、发现,近些年来此病发生已有所减少,多发生在用金属网箱养殖的河鲀鱼群中。此病是非暴发性的,很少在短期内大量死亡,只是长时间的每天有少量的死亡现象。症状异沟虫完全以吸食河鲀鱼的血液为营养,寄生数量多时,河鲀鱼体色变黑,身体瘦弱。鳃呈明显贫血症状,变为苍白色,分泌过多的黏液,鳃瓣与寄生虫接触的地方组织崩坏,有腐臭气。病鱼失去食欲,游泳无力,逐渐衰弱而死。此病仅从外观还难以确诊,必要时对鳃进行肉眼和显微镜检查,确诊此病。病因由单殖吸虫或异沟虫寄生在鱼的鳃瓣、鳃腔内膜引起。成虫长约1厘米,肉眼清晰可辨,但鳃瓣上的小虫仍需显微镜观察确诊。防治用一般的药物(外用或内服)驱虫效果不佳,实践经验是不用金属网箱养

3、殖河鲀鱼,可有效防治此病,另外养殖海水需交换良好。2.三代虫病该病主要危害1龄鱼,若不能即时发现会增加死亡率。故此病的早期诊断十分重要。症状早期病鱼的外观难以判断。此病多发于水温下降时,病鱼游戏、摄食不活泼,体表有部分黏液,胸鳍不透明。严重时可见鳃丝上有斑点淤血,鳃瓣边缘呈灰色,鱼皮肤糜烂、发红、出血、鱼鳍损伤,衰弱,最终死亡。病因是扁形动物门、单殖吸虫纲、多钩亚纲的三代虫寄生在鱼体表各处及鳃孔内膜等处所致。预防因为三代虫的传播是河鲀鱼与河鲀鱼之间的直接接触所致,所以饲养鱼类的种群密度一定不要过大。治疗用20ppm高锰酸钾浸洗病鱼15分钟30分钟;200ppm300ppm福尔马林浸洗病鱼25分

4、钟,或者50ppm福尔马林浸洗14小时。3.车轮虫病此病是河鲀鱼养殖中常见的疾病,近些年来由于海水水质愈来愈差,致使此病愈来愈普遍。症状外观难以判断确诊其病。多发生于高水温期,病鱼群游、摄食不活跃,严重时出现死亡。对其鳃进行肉眼和显微镜检查,可见鳃上黏液增多、颜色异常。若此寄生虫寄生在鱼的体表,可使其皮肤产生溃疡。病因由原生动物纤毛虫类的一种车轮虫寄生在鱼鳃或体表所致。此类车轮虫的主要食物为破碎的上皮细胞或细菌,寄生数量少时河鲀鱼不显症状,但大量寄生时,由于它们的附着和滑行,刺激鳃丝分泌过多的黏液,上皮增生,妨碍鱼呼吸。最严重的时候,会使河鲀鱼鳃的上皮细胞发生坏死、崩解,最终衰弱以至死亡。防治

5、尽量在海水交换良好的海域养殖,降低养殖密度,及时清除病鱼,消除病原。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用2ppm3ppm硫酸铜全池泼洒。4.心脏粘孢子虫病症状患病的河鲀鱼外部不见任何异常,但解剖后可见围心腔内及心脏外壁上有白色的孢囊。病因病鱼心脏的白色孢囊是粘孢子虫类的库道虫寄生在河鲀鱼的围心腔和心脏腔中所致。其包囊和从包囊中放出的孢子能使河鲀鱼的鳃血管发生栓塞。防治此类鱼病目前尚无好的治疗方法,只能进行预防。主要的预防措施是控制河鲀鱼的放养密度;发现病鱼及时捞除;病鱼应严格限制运输,防止扩散;有过病鱼的池塘再次放养以前应彻底消毒。三、营养性疾病对此类疾病人们往往容易混淆为其他疾病,而采取药物治疗的方法。其

6、实,此类疾病往往只需在饵料中添加相应缺乏的物质,即可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1.溃疡症此病是患黑变症后继发性疾病,最初鱼的头部和背部出现白云状圆斑,如逐渐发展会使皮肤溃烂、剥离、鱼体消瘦,逐渐衰弱死亡。此病多发生在开食后单独使用糠虾喂养至2厘米之前,若在饵料中添加一些鱼肉等,症状会逐步消失。必要时予以药物治疗:呋喃西林、红霉素3ppm药浴,并结合100公斤鱼用7.5克土霉素拌入饵料连续投喂5天7天。2.营养性肌肉萎缩症长期投喂变质的饵料(尤其是变质的冰鲜鱼)会导致此病的发生。症状鱼体消瘦,背部肌肉异常,肌肉发黑。解剖检查,肝脏黄褐色,肠道后部变为黑色,体侧肌肉凹陷,肌纤维萎缩、坏死、纵裂、组织增生

7、等等。病因肠道吸收了变质饵料中的腐败脂肪酸,肠道、肝脏细胞上沉积有蜡状色素,此外体侧肌肉发生中毒性肌病。体内过氧化脂肪使维生素E缺乏,使病性恶化。可投喂优质饵料和复合维生素预防和治疗,但难以根治,应以预防为主。四、环境性疾病1.残食互相残食是河鲀从5毫米开始直到成鱼期都特有的习性。是由鱼体规格不一、空腹、投饵不足、异体接触、离群、运输振动、放养操作不慎和环境剧变等原因造成的。残咬以尾鳍为主,主要残咬尾鳍条部。尤其从15毫米20毫米开始,残食尾鳍尤为严重。被食部可再生,实验切除30毫米河鲀的尾鳍1/2,半月后可恢复20%30%,估计2个月后可恢复正常。预防尽量做到放养鱼苗整齐划一,投饵要求优质、

8、充足、及时,坚持清晨投饵,及时分选、分养,避免鱼密度过大等。2.气泡病此病系由单细胞藻类过多繁殖引起,溶氧量过高即饱和度达到200%以上便会发生此病。养殖场所应尽量控制光照,以控制单细胞藻类过量繁殖。防治发现此病需立即换水调整溶氧,使用遮光幕控制光照,或用略含藻类的海水饲育河鲀。3.黑变症此病的发生多由于河鲀鱼对饲料不适应,特别是转换投喂的饲料种类或营养障碍(营养不全)加之培育池的透明度过高而引起。多数由于开食不良而造成营养障碍及生理障碍所致。防治投喂适宜饵料及降低光照度。4.赤潮中毒当把河鲀鱼鱼苗由室内转到室外饲育时如预先在新培育池中大量培育轮虫,而使饲育水呈淡红色或粉红色,这是藻类及夜光虫大量繁殖的结果。如果此时放入鱼苗加之静水培育,就会造成放养的鱼苗和大量繁殖的轮虫几天内全部死亡。因此,在放养前仔细检查池内水质非常重要。此信息由水产养殖网搜渔利 整理提供(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食品饮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