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成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完成稿(2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内 容二次备课课题: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 第1课时 相交线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毛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邻补角、对顶角等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2通过对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并能用它们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索精神;2通过对顶角、邻补角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二、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三、教学难点:发现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各类角的
2、位置及数量关系四、教学方法:疑探展平用五、教具学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出示幻灯片,雄伟壮丽的大桥上,有纵横交错的钢梁,以及像竖琴一样的钢索,你能从中抽象出什么样的几何形象? (同学们思考后回答) 生:有很多的相交线与平行线 师:你能在身边再找一些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实例吗? 生:学校操作场上的双杠 生: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边与相对的两边 师:生活中相交线、平行线的实例比比皆是,因此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要在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图形认识初步的基础上,继续遨游于几何世界,探究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那些角?这些角有什么特征?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线有什么性质?什么样的两条直
3、线互相平行?互相平行的直线有什么特征?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欣赏我们生活着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这节课,我们先来研究相交线(板书课题:511 相交线)(二)自探环节(1)自探提纲预设:什么是对顶角?什么是邻补角?对顶角、邻补角有什么性质?.如何应用“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进行简单推理与计算.(2)自探问题: 1、填写下表两直线相交所形成角分类名称位置关系数量关系 2、图中1与2是对顶角吗?若不是,请说明理由3、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BOE的对顶角是_,COF 的邻补角是_.4、如图,直线a,b相交, 1=40,求2, 3, 4的度数. 括号内填根据解:1
4、+2=180 ( )2=180-1= 3=1= 4=2= ( )变式一:若1+3=50,则3= ,2= 。变式二:若2是1的3倍,求3的度数。(三)合探环节 (1)3至5分钟小组交流核对答案(2)教师出示展示分工表展示要求:同学要板书工整、规范、快速;口头展示声音洪亮,吐字清晰。(3)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评价评价要求:1、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点评优缺点及总结方法规律。2、最后对展示同学打分,每题满分5分。3、非点评同学认真听讲,有疑问及时提出来,。(四)质疑环节: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1)教师预设问题:如图两堵墙围一个角A
5、OB,但人不能进入围墙,我们如何去测量这个角的大小呢? (2)知识点提升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与对顶角的知识,我们从哪几方面研究的?(1)从两个角位置与两个角数量关系,两方面进行了探究;(2)从图形、文字、符号语言的转换;(3)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对比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概念,它们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都是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角;都有一个公共顶点;都是成对出现的 ; 不同点:邻补角要有公共边,而对顶角没有公共边;(五)拓展运用1.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对顶角相等;相等的角是对顶
6、角;若两个角不相等,则这两个角一定不是对顶角;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1432ab A.1个 B.2个 C.3个 D.4个2. 如右图所示,a与b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1的对顶角_.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COE=90,AOC=30,FOB=90, 则EOF=_.4. 如图所示,L1,L2,L3交于点O,1=2,3:1=8:1,求4的度数.5.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C:AOD=2:3,求BOD的度数.(六)课堂小结学科班长总结(1)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2) 各小组同学的表现七、教学反思: 课题:5.1 相交线
7、 第2课时 垂线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垂线的概念。2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3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垂线的第一个性质。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垂线定义做正、反两方面的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垂线的画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垂线,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二、教学难点:用垂线的定义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及垂线的画法三、教学重点:用垂线的定义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及垂线的画法四、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奥运会十米跳
8、台比赛三位跳水运动员入水前的精彩瞬间,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提出问题:如果用手中的一根木棒a表示水面,你能用另一根木棒b摆出不同选手入水的示意图吗?、学生活动:利用手中的木棒摆出示意图。待学生活动完毕,展示如图,直线a与直线b特殊的位置关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二)自探环节:(1)自探提纲.什么是垂直、垂线?如何画直线、射线、线段的垂线?垂线具有怎样的性质?(2)出示自探问题,组织学生自探1、如右图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的位置关系是_,记作_此时,AOD=_=_=_=90.2.下列说法: 在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在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
9、直线;在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在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3.与一条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有( )条。A、 1 B、 2 C、 3 D、 无数4.根据下列要求画图:如图,过A画ADBC,垂足为D。 5.如图根据下列语句画图:(1)过点P画射线AM的垂线,Q为垂足; (2)过点P画射线BN的垂线,交射线BN反向延长线于Q点;(3)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AB延长线于Q点. 归纳:画一条射线或线段的垂线, 就是画它们所在 的垂线. (三)合探环节(1)3至5分钟小组交流核对答案(2)教师出示展示分工表展
10、示要求:同学要板书工整、规范、快速;口头展示声音洪亮,吐字清晰。(3)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评价评价要求:1、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点评优缺点及总结方法规律。2、最后对展示同学打分,每题满分5分。3、非点评同学认真听讲,有疑问及时提出来,。 (四)质疑再探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1、教师预设问题已知,如图,AOD为钝角,OCOA,OBOD求证:AOBCOD证明:OCOA,OBOD( ) AOB1 ,COD+1=90(垂直的定义) AOB=COD( )变式训练:如图OCOA,OBOD,O为垂足,若BOC=35,则AOD=_.(2)知
11、识点提升 :对于垂线性质要注意在同一平面内的条件下才成立,画已知线段、射线的垂线其实就是经过已知点作已知线段、射线所在的直线的垂线,只要理解这一点,画垂线的问题迎刃而解 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为直角时,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垂线画法:一靠: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 二过: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经过已知的点;三画:沿着直角边经过已知点画直线。垂线性质: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五)运用拓展1、如图1,三条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且ABCD 若COE = 35,AOE
12、= ,BOE = . 若AOF = 125,BOF = ,EOC = .3ABCDO12ABCDEO2F1ABCDEO2、如图2,若OEAB,2比1大70则AOC = ,BOC = ;3、如图3,OAOB,ODOC,若AOC=32则BOD= ;4、已知:如图,直线AB,射线OC交于点O,OD平分BOC,OE平分AOC.试判断OD 与OE的位置关系.(六)课堂小结(学生总结)学科班长总结(3)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知识、能力、情感等方面)(4) 各小组同学的表现七、教学反思课题:5.1 相交线 第3课时 垂线段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归纳、操作、总结的过程,初步形成几何概念的认知方式与几何结论的归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探究的乐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对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有初步的体验。二、教学重点:垂线段的性质三、教学难点:垂线段的画法四、教学方法:疑探展评用五、教学用具: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5.1.2 垂线段(二)自探环节1、自探提纲什么是垂线段?垂线段的画法?垂线段的性质是什么?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