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20486641 上传时间:2024-01-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B卷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2008年奥运会期间,游客可以在北京地区实地考察到下列哪种古人类遗址( ) A . 元谋人遗址B . 河姆渡人遗址C . 北京人遗址D . 半坡人遗址2. (2分)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原始居民:他们会种粟,用石刀收割庄稼,并住着半地穴式的房子,他们是( )A . 河姆渡原始居民B . 半坡原始居民C . 大汶口原始居民D . 红山原始居民3. (2分)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 A . 北京人B . 山顶洞人C . 河姆渡居民D . 半坡居民4. (2分)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进行“世

2、纪之握”(下图),台湾领导人马英九先生致辞说:“、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两岸人民都是“炎黄子孙”是因为( )A . 两岸人民都是黄皮肤的黄色人种B . 炎帝和黄帝联合战胜了蚩尤C . 炎、黄二部族的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D . 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5. (2分)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 建国者没有打好基础B . 不注意与周边少数民族的搞好关系C . 统治者实行残暴统治不得人心D . 外来势力的入侵6. (2分)“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 夏朝B

3、. 商朝C . 周朝D . 秦朝7. (2分)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 B . C . D . 8. (2分)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仲雍兄弟避居吴地,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 A . 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B . 带来青铜礼器C . 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D . 传播甲骨文字9. (2分)春秋时期,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乘机称霸,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A . 晋文公B . 齐桓公C . 秦穆公D .

4、 宋襄公10. (2分)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秦国封建制度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 )A . 废除旧贵族的特权B .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C . 奖励耕战富国强兵D . 推行县制治理地方11. (2分)采用“尊王攘夷”策略,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 )A . 齐桓公B . 晋文公C . 楚庄王D . 秦穆公12. (2分)下列甲乙丙三位同学关于中国古代百家争鸣的表述正确的是( )A . 乙B . 丙C . 甲、乙D . 甲、丙13. (2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有关大泽乡起义的成语是( ) A . 指鹿为马B . 退避三舍C . 邯郸学步D . 揭竿而起14. (2分)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历

5、史上称这一统治时期为( ) A . 汉武帝的大一统B . 光武中兴C . 文景之治D . 贞观之治15. (2分)象棋棋盘上两军之间有楚河汉界,楚河汉界与下列哪一历史有关( ) A . 秦统一六国B . 楚汉之争C . 赤壁之战D . 淝水之战16. (2分)“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 A . 三人行必有吾师B . 有教无类C . 因材施教D . 以“德”化人17. (2分)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式传递部落联盟首领位子,其具体方法是( ) A . 父

6、传子B . 兄传弟C . 母传女D . 民主推选18. (2分)请判断下列哪一个成语不是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 )A . 围魏救赵B . 纸上谈兵C . 投笔从戎D . 卧薪尝胆19. (2分)中国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是( ) A . 尧B . 禹C . 舜D . 鲧20. (2分)春秋战国时各诸侯国的纷争与哪一政治制度有渊源( )A . 禅让制B . 分封制C . 世袭制D . 中央集权制二、 填空题 (共2题;共7分)21. (4分)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_,这是中国历史上_。启继承父位,标志着_代替了_,“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2. (3分)文物识别:说出下列各图中的文物使用的远古

7、居民,填入表中的横线上。文物内容船形彩陶壶骨针鱼纹彩陶盆猪纹黑陶钵远古居民三、 改错题 (共1题;共25分)23. (25分)指出下列史实的错误,并加以改正。 (1)禹死后,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分封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距今(2019年)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北京人。 (3)影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在距今(2019年)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住着干栏式的房子。 (4)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5)战国时期闻名世界的水利防洪灌溉工程是李春父子主持修建的都江堰。 四、 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60分)24.

8、(10分)中国古代的改革值得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三: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等。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之中。北师大版教材(1)材料一与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有关?“坏井田,开阡陌”指的是这次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材料一中的哪一句体现这次改革的作用? (2)材料二,三共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依据材

9、料二概括这次改革的措施。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次汉化措施有什么重大历史影响? (3)从以上中国古代社会改革的成功,对我国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25. (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材料二:“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材料三: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图_是春秋时期形势图,图_是战国时期形势图。 (2)材料二中的思想家生活在什么年代?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政治主张是什么?在教

10、育方面又有什么主张? (3)思想的变革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具有思想解放性质的事件是什么?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回答,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26.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次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帝曰:“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1)材料一中所述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发生在什么时间?概括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这次变法有何影响? (2)材料二中的“帝”指谁?体现了哪一项改革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1、除该项措施外,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此次改革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3)通过对材料二的分析,你认为古代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 (4)根据上述问题以及当今社会,请你谈谈改革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27. (15分)秦王羸政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辽阔的疆域结成大一统的整体汉承秦制,经过前期的休养生息和汉武帝的积极开拓,使秦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1)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全国的时间是什么时候?他将秦朝的都城设在哪里? (2)秦王赢政建立国家后,在中央和地方各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专制制度? (3)秦王嬴政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列举两个?(可从

12、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等方面来说) (4)历史上对秦始皇褒贬不一。你眼中的秦始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填空题 (共2题;共7分)21-1、22-1、三、 改错题 (共1题;共25分)23-1、23-2、23-3、23-4、23-5、四、 材料分析题 (共4题;共60分)24-1、24-2、24-3、25-1、25-2、25-3、25-4、26-1、26-2、26-3、26-4、27-1、27-2、27-3、27-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