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点领导力1承诺承诺所包括的两个过程,先诺,后承,先答应,然后用行动承担.承诺不是看他说了什么,而应该看他做了什么言必行,行必果,真正的承诺是行而有果,言为果之始,果为言之归敢“诺”,就是不敢宣言一个标准,不让别人有评估自己的机会自律你能直接影响其行为的人,就是你自己最有能力实现承诺的,是我们自己任何承诺看起来实在对别人承诺,本质上还是在为自己承诺,承诺于自己的自律尤其是当你为生命下一个承诺后,需要用一生的行动来完成诚信聚焦很多人承诺难以实现,是因有太多的诱惑和干扰,不能专注于宣言的目标承诺如何判断一个人不够专注,如何区分干扰?这与目标有关,所有与目标不一致的信念和想法,都是干扰干扰并不一定是外人阻止你去实现目标,更多的表现在个人内在的信念和心态,集中地体现在内心的对话对承诺的干扰有很多,比如拖延的习惯,“没关系,对方不会在意”的自我安慰,“这件事情不重要”的自我判断等如果不排除干扰,承诺就会受影响,如果干扰占据了上风,承诺肯能就无法兑现最终留给别人的,只有一份遗憾,意思不快,留给自己的,是内心的愧疚和信用的衰减如果你不想做一个没有信用的人,那就把焦点放在承诺的目标上,排除所有干扰,漂亮的履行你的心理合同。
2付出付出模式不少人将付出当成索取的条件其中的分别不是他去帮助别人这个动作,而是他站在什么角度去做这件事情,他的焦点在哪里?如果他这样做的出发点完全是考虑对方,那他就在付出,如果他的焦点是想通过帮助对方得到某种好处,那他就在索取索取心态的封闭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是满足“我”的需要,对方提供的满足稍有欠缺,就开始指责和埋怨;二、“我”的需要永无止境,哪怕得到了很多,依然是不够的;三、“我”有能量,但是不愿意拿出来,即使拿出来,也必须先清楚“我将得到什么”人们付出的深层原因是隐含得很深的自私;人们付出的时候获得了心中的喜悦,这是付出的出发点;付出的焦点在对方,其表现形式是“无我”成其私”是最后的结果,是“无私”的本质,自私是人的本性,也是人存在的目的常人的自私,自私于有形,自私于物质享受,自私的让人不胜其烦;圣人的自私,自私于无形,自私于精神追求,自私的境界让人无限景仰喜悦付出所产生的作用是成全别人,喜悦自己,付出赋予人一种幸福和快乐的根据你赚来的钱不是你的,只有你花出去的钱才是你的想一想很精辟人们在获取的过程中有乐趣,然而,获取了又怎么样呢?只有将获取的东西返还到社会,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
更大的乐趣是产生在付出的瞬间,那才是真正属于你的无我真正的施恩者,心中既没有自己施恩于人的念头,也没有别人受恩于我的念头,只要出于真心,一斗栗可抵得上万种粮食付出不能将付出本身作为条件,不能以此去兑换他人的情感和财物否则,付出是假,索取是真付出的直接收获是精神上的愉悦3负责任首先,负责任是一种心态,是对待事物或者生命的心态;其次,负责任是关于自己的,而不是把目标放在别人身上,不是为别人寻找责任,自己才是负责任的主体;再次,个人的一切行动都是自己自由选择的结果,应该对自己的存在、行为负有完全的责任,任何外在因素都不是推诿责任的对象百善孝为先,循心不循迹,循迹贫家无孝子我们是自己的选择”推卸责任等于将自己定为外力决定下的牺牲者一旦人自视为受害者,就会放大外界的作用,让别人来界定他的存在或者为他的选择承担责任当一个人这样消极的假设有外因控制我们的存在时,便会形成一种不真诚的存在模式,他真的认为自己的状况是别人给造成的自由和责任是一体的两面,你选择了自由,就必须为自己的生命、行动以及不采取行动担负起全部的责任负责任不是通过外界的强迫而产生的,只有当一个人内心愿意,才能真正负起责任;无分别心心有分别就会生出好恶与烦恼。
去除分别心,才能够为任何事情负责任,才能在负责任的那一刻体验到内心的自由愿意负责任发自内心,是一种自愿的心态在生活中,不少人谈到负责任,会有被迫的感觉这不是负责任,而是一种假象谁的过错与负责任是两个范畴,遗憾的是,人们习惯于把他们混在一起,还以为很负责任人们存有误解,以为负责任就是一定要做什么负责任可以有所行为,也可以不做任何事情当我愿意为所有事情负责任的时候,我就去负责任我什么也没有做,但是我仍然是负责任的负责任是一种心态,是一种心到你可以选择不负责任,不过你得对自己的不负责任而负责任你的人生选择是自由的,但你必须承担你选择的一切后果负责任就是把负责任归因到“我”,事情因“我”而起,结果因“我”而得,一切都是“我”自愿的,不去怨天尤人,而是很负责任的去接受这一切主动有人会问了:“主动负责任,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难道不是很累?”这是将负责任当成了一种负担当你负责任后,你是主动的、自愿的、心情是轻松的,不会心生埋怨,不会有压迫感,外在表现是舒坦自在对一切负责任的人,不会受害于他人和外在环境,而是以主动的姿态,令外界感受到其内在的负责之心和无法抗拒的影响力4感召感召从字面上理解,感召就是感化并召唤。
人本教练模式对感召的定义是:激发他人的理想,从而自愿采取行动感召的原因是理想,感召的出发点是不断印证,感召的主要表现是启发真正的领导是感召,领导是通过感召而实现的感召是一种心态,是心灵的碰撞和认同感召是一种内在和外在结合的影响力,经常是不用说什么,也是在进行感召,感召在于感化感召不同于说服理想心态上的变化缘自一种追求,或者一种理想,感召是因为人们的理想感召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激发他人的理想,从而自愿追求这个理想,感召者未必参与其中另一种是感召者有远大的理想,感召更多由此理想的人为之奋斗,感召者本人是最积极的实践者领导者因为远大的理想而伟大,世界因为理想的感召而改变感召的起点是坚信你的理想,没有一个自我怀疑的人可以感召到别人这个过程也是九点领导力模型的渐进过程,当一个人相信的理想后,就会有激情,然后承诺于自己的理想,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欣赏身边的一切,不断付出,信任周围的人,有共赢的心态,从而更有激情,感召更多的人参与游戏,创造出新的可能性你有没有碰到过志同道合的人,那种感觉是什么?初次见面,却一见如故;彻夜畅谈,却不知疲倦;心有灵犀,不点自通;相见相随,心情快乐感召带给人的就是这种感觉,从心底里觉得这就是我要的,这就是我所追求的,这个人就是我等待着一起去开拓事情的最佳拍档。
印证人们愿意去做某些事情,愿意改变行动,是因为看到那样做的好处已经发生在别人的身上,他们渴望去拥有人格魅力是一种很好的感召方法5信任信任跟别人没有关系,信任跟自己有关人们互相信任是因为创造,人们敢于信任是基于心中的无惧,信任的表现方式是放弃控制创造当人们被信任并清晰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时,就会尽力达成别人的期望,而且经常有超值回报的表现和成果信任的价值是创造,创造一种新的关系,创造一种新的模式,创造出远远大于个人能量的团队张力无惧不安全感和被遗弃感令人心生恐惧,一旦恐惧超过了自信,人们就会在自己于他人之间设立一道防线,不信任产生了所以,信任别人是相信自己的结果“因为信任,所以被骗”,“你不值得信任”.“天下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只有你对自己有足够的把握,只有你心中没有恐惧,你才会撤掉割断信任的防线,才会通过信任创造出新的可能放弃控制同负责任、付出一样,信任不等于一定要做什么不信任的特点是控制6共赢共赢模式共赢是一种心态,共赢是一种取向心.中有气度的领导者,才会有共赢心态;以尊重为出发点的领导者,才可能实现共赢;对外在环境和他人的体谅,则是共赢的表现方式气度“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尊重共赢的内在是尊重,尊重与你有关联的多边关系,尊重自己。
体谅体谅就是承认人的差别,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为他人着想共赢的心态必然有体谅的表现,共赢的心态是为了“做大蛋糕”的共同追求领导者只要心存共赢,两种风格就会自然结合,产生强大的团队效应7激情激情模式激情的原因是真我价值,激情的出发点是自由选择,激情的外在表现是活出真我为了更透彻的领会激情的内在含义,我们深入分析激情的why(真我价值)、how(自由选择)、what(活出真我)真我价值尼采说:“参透‘因何’,才能迎接‘任何’He who has '"why" to live for can hear almost any "how")就像甘地那样,懂得因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经历和忍受真我价值是人内心永恒的追求.自由选择你可以选择你的心态,这个终极自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自由选择的最大意义在于你是自愿的,你的选择是在真我价值的驱动下做出来的,没人强迫,无怨无悔活出真我生活在模子中的人,恐惧离开模子,不敢真实表达,他们活在别人的标准里面,活在别人的看法之间,他们为别人而活活出真我是一种真实的状态8可能性可能性模式信念从你以前的“看见”而来看见”就是你曾经的所见和所闻,是你过去的经历和经验,你过去的经验所形成的信念,让你决定可能还是不可能。
人的局限性就是往往只看到一种可能,而且认为这是唯一的.可能人们将物理世界的因果法则投放到精神世界,制造了很多宿命法则来框定自己和别人的人生可能性是因为“空”,产生可能性的出发点是谦虚,打开可能性的方式是探询空“不可能”是因为“有”,有固定的信念,有关于不可能的判断;“可能性”是因为“空”,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固定的框框空”不是没有任何东西,“空”就是各种可能性.人的盈满是信念和心态上的盈满,昨天的“看见”形成了信念,过去的经历造就了经验心中填满了过去,无法空出来,看不到新的可能沉迷于过去,其危机在于忽视现在,更会对身边的各种机会迟钝,对未来失去信心空”就是跳出概念之外,观照人与事物的本源可能性就是建立在这种动态的“空”之上的谦虚其不谦虚是因为信念上的盲点,认为自己洞察世事,认为一切按照自己认为的规律在运转世上之事分为四类:一,我知道的;二,我不知道的;三,我知道我不知道的;四,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的其中后面三类都是未知的,连事情都不知道,怎么能够认为它是按照自己认为的规律运作的呢?谦虚是一种心灵环保,可以排除杂物,保持心中的清净,空出更多空间去学习,拓展自己的信念和视野,把更多的盲点变成已知。
下残居的心态是不去责怪让你成这个样子的外界因素,不去纠缠让你成这样的过去和原因,而是接受此刻的局面,把现在当成起点——我就是这样了,然后寻找“破局”的方法,设计未来的人生新的可能性会因为你的焦点在未来而很快呈现探询探询是开放式的,不是去为自己的主张辩护,而是深入探索事情背后的真相,探索人们“不可能”信念所依赖的原始资料和推论路径探询也是开放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人们的思维和语言驰骋,发现新的可能性,找到最有效的方法9欣赏欣赏模式我们的心理有分别,分别让我们产生了判断,判断让我们有了欣赏和拒绝的不同对待欣赏就是要超越这种价值标准,不管好坏,欣赏它,不管美丑,欣赏它,不管是谁的孩子,去爱他欣赏可以激发他人的激情,能够引发积极的团队氛围,可以形成企业的向心力不可忽视的是欣赏的传递速度,当领导者经常用欣赏的眼光来对待下属,经常用欣赏的方式来领导企业,那么,被欣赏的人就会焕发出自信,会心甘情愿地将欣赏的眼光播种到他人的身上,欣赏于是在人际链条上快速传播,团队的氛围因此而积极、融洽,企业士气必定高涨发自肺腑的欣赏是因为内心的爱,欣赏的出发点是珍惜所拥有的一切,欣赏的表现方式不是拒绝,而是接纳爱,爱也在我们的内心,爱是我们固有的本性。
爱是很难定义的,爱是内在的体验,是一种自由的抉择,爱也是行动,是一种基于愿意的行动人们经常对爱的误解,第一个误解是把爱自己当成是爱别人.对爱的第二个误解是把依赖当成爱真正的爱是自由的抉择——给自己自由,也给对方自由.消极依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