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234854684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19812226 上传时间:2023-07-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23485468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兰亭集序23485468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兰亭集序23485468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兰亭集序23485468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兰亭集序23485468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23485468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23485468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兰亭集序类别:高中语文 编号:一、 设计意图:在教材中,兰亭集序是“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这一专题的教读课文。兰亭集序是一篇著名的宴游诗序,虽名为“序”,但实与一般的序言不同。它借题发挥,由一次普通的宴游活动论及人生的意义,言虽简而意颇深。以学生现有知识积累和阅历,很难深层次地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本文文风清淡,不尚辞藻而多情致,是一篇立意深远可读性很强的优美散文。因此,本文易“深”文“浅”教,在学生把握基本文言字词句、疏通文意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以读入文,在深入的诵读中品情悟理,挖掘文本蕴含的思想内涵,从而帮助学生在纷繁复杂的生命追求中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但若想通过这么短小的篇幅做到这一点,是

2、有相当难度的,所以,在设计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在把握文言现象的理解的同时,努力呈现与文本相关的人文与掌故,从而使学生初步体会王羲之生活的东晋时期士大夫的精神状态。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兰亭宴会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作者的人生情趣。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虚、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文言句式; 能力目标 在诵读学习中正确认识作者的生死观。 德育目标 理解课文阐发的人生哲理,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三、教学重点: 1、掌握并巩固“修、期、致、次”等实词和“之、于”等虚词 2、理解并掌握作者在乐、悲、痛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四、教学难点: 1、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认识作

3、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2、知人论世,正确解读作品。 五、教学时数:一课时具体内容和步骤:一、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东晋太尉郗鉴要为自己女儿找女婿,就派一位门客到时任丞相的王导家选女婿。门客回来说:“王家的年轻人都很好,但是听到有人去选女婿,都拘谨起来,只有一位在东边床上敞开衣襟,好像没有听到似的。”郗鉴说:“这正是一位好女婿。”这个人就是王羲之。于是把女儿嫁给他。这节课就让我们来走近这位名人,了解千年前由他召集的一次聚会的情况,走进兰亭集序。二、文体知识介绍(探究一下本文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

4、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学生活动:品读课文,结合注释,熟悉文意,并思考:本文和一般的书序有什么不同,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讨论后明确:一般的书序介绍成书的经过、出版意旨、编次体例或作者情况等,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敢于斯文”)。本序用以记事,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

5、意义。这便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三、王羲之简介(知人论世)学生介绍:(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人。被人们称为“书圣”。其书法如其人,“飘如游云,矫若惊龙”,代表着其最高书法成就的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教师适时用多媒体展示这幅书画作品。师补充:王羲之爱好自然山水,喜爱服食养性,因会稽山水秀丽,便和一些名士筑室住在那里,他关心政事和民生疾苦。他曾一度为官,积极用世,后辞官归田,娱情山水,胸怀旷达。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其文风清新,不尚辞藻而多情致。(教师还需适当补充一下作者生活的两晋时代习俗,这有助于学生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那么课文兰亭集序在叙事

6、、写景中融入了作者对于生命的什么思考?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请同学们先听老师朗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及句内停顿。四、结合预习学案,落实知识积累。(生讨论,在黑板上板演,师点评并用多媒体出示预设的重点字词)(1)通假字悟言一室之内 (“悟”通“晤”,会面,交谈)虽趣舍万殊(“趣”通“取”,趋向,取向)(2)古今异义词列坐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地方。今义:次第较后;第二。或次要的地位。)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些文章。今义:常用义为文雅,又指文化或文人)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万物。今义:物品的种类。) 或取诸怀抱 (古义:思想抱负 ,今义: 怀里抱着)俯仰一世 (古义:形容时间短暂。今

7、义:低头抬头)(3)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形容词“贤”作主语,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形容词“老”作“知”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老年)/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事)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平等)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驰) /所以兴怀(使兴起)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等同,把看作一样。)(4)一词多义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茂林修竹(形容词,高)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悟言一室之内(数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2) 介词,引出动作

8、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3) 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4) 介词,到。 终期于尽(5)特殊句式死生亦大矣(判断句。直接表示判断)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判断句。动词“为”,表示判断)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介宾短语后置。“于”字引导)当其欣于所遇(状语后置。“于”字引导)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句。“之”作定语后置的标志)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句。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句,省略介词“于”)(对于个别学生没有找到的文言知识点,教师作适当补充)(6)出自本文的成语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用作谓语、分句;形

9、容人的思想感情。游目骋怀:游目:目光由近到远,随意观览瞻望;骋怀:尽情开放胸怀。 随意观赏景物,尽情舒展胸怀。用作谓语、定语;指纵目四望,开阔心胸五、研读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及王羲之的情感、思想)通过刚刚的学习,大家都已经发现了本文的关键成语“情随事迁”,那么:(1) 这篇文章主要记叙了什么“事”?(2)作者的情感又是怎样随之“迁移变化”的?(提示:找出文中三个词语,体味其情感的变化之由)(讨论后明确:“乐”“痛”“悲”。“乐”者,游宴之乐也;“痛”者,死生之痛也;“悲”者,人生之悲也。全文由乐生痛,言痛生感,由痛言悲,感情起伏,情真意切。)(3) 作者为什么而“乐”? 从哪几个方面写

10、“乐”?(4) 又为什么会突然转入“死生亦大”的“痛”的感慨? (5)他又为何而“悲”?你认为这是怎样的人生态度?(6)从中我们得到什么启示?(7) 总结读书方法:对以上学习过程进行小结,总结出一种读书方法:“中心开花”分析法。 六、启迪思维(为写作积累方法)永和九年农历三月三日,王羲之和孙绰、谢安等41人在兰亭举行了一次著名的诗酒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抒情咏怀,抄录而为兰亭集。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此诗集所写的一篇序文。此文很能代表王羲之的散文风格:笔端富于感情,思绪万千、低回曲折、显而不露、深而不晦。它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那么这篇书序

11、行文的巧妙体现在何处?(提示:从文本的内容分析中寻找踪迹) 学生讨论后明确:1、文笔洗练,自然有致。写景 叙事抒情 2、借题发挥,立意高远。3、结构章法。 文本以情感为线索,叙中有情,情景交融,以情说理。七、拓展延伸(以教师示例的形式“抛砖引玉”,发散学生思维)需要说明的是,对死亡的恐惧和忧虑,历来是中外文学和哲学所关注的重要话题,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有名的一句台词“生还是死,是一个问题。” “人生苦短”又是我们古人难以解开的心结。(出示幻灯片)古诗十九首中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汉武帝有“少壮几时奈老何”的慨叹;李白也曾感慨“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

12、何?”人生苦短,人之共叹。但大多数却经受了人生的考验,创造了瑰丽的人生。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抒发的恰恰是建功立业的决心。苏轼:人生如梦,却表达的恰恰是建功立业的渴望。李白虽“人生在世不称意”,却高唱“长风破浪会有时”。毛泽东叹“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师生共同完成学案相关练习)八、小结 魏晋时期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人的自觉和文的自觉的时代。魏晋人对自身和外在于人的客观世界都有深广精微的体认和探求,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人生意识和宇宙情调。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记下了与会者的千古风流。时至今日捧读,仍恻然动人。附【板书设计】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书序:兰亭集的序(借题发挥,感慨人生)“集” 由来(一觞一咏) “序” 乐(山水、人事) 之 成集 (录其所述) 之 痛(俯仰、死生) 说 意义(有感于斯) 意 悲(兴感、今昔)感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由景及情,依事入理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