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信心 备战高考 ---高考前焦虑的咨询案例报告摘要:求助者杨某是一名高三在校女学生,两周前参加学校组织的高考前宣誓一百天后,考虑到还有三个月就要参加高考了,很多知识还没有掌握,因担心高考失利等原因出现焦燥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睡眠差等症状,心理测验结果显示求助者有中度焦虑,其心理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咨询师根据求助者的情况采用了合理情绪疗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6次咨询,求助者的情绪、睡眠等问题基本解决,能够正确评价自己、理性面对高考,取得了较好的咨询效果关键词:高考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一、 一般资料杨X,女,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有一个上初中的弟弟身高大约1.58米左右,身材适中,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父亲为货车司机,长年在外跑车,回家次数有限,母亲没有工作,在家负责照顾家人生活和年迈的奶奶,家庭和睦家族无精神疾病历史小学一年级因为弟弟小,母亲照顾不过来,被寄养在外婆家,直到小学五年级才被接回来从小聪明、乖巧,小学学习成绩很好,母亲为此非常骄傲,逢人便夸因学习好在一、二年级当过班长,老师不在的时候像老师一样管理其他同学,同学嫌其耀武扬威,后不当班长,学习成绩始终保持班级前几名。
五年级时回到父母的身边,作为不在身边的弥补,父母百般疼爱,她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常常是学习不好弟弟的榜样小学毕业考上一所本市最好的私立初中,父母对她报以很大的希望,不仅负责吃穿、接送上学,还常去学校向老师询问学习情况,并以不能影响学习为由不让其参加班干部竞选等其他活动初中学习常常是名列前茅,老师和母亲期望她考上市重点高中,在初三年级考试前,因受凉引起感冒发热而错过了中招考试初四复习阶段成绩平均在年级前十名,中考最后一科考试,做到一半时遇到不会答的题目,在考场上突然感到心慌意乱、手脚发凉,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停顿,因受这科成绩影响未能考入市重点高中,但掏高价进入重点高中的“择校生”班学习进入高中,在家发誓要考上重点大学在班级沉默寡言,除了学习,对班级其他活动都不感兴趣星期天回家也不出门,也是埋头苦学给奶奶说,没有考上重点高中,没脸和以前的同学见面,也不愿意和邻居交谈学习成绩一般在班级前十五名左右,但不稳定,曾经考过班级二十五名在家里,和父母话少,偶尔在陪奶奶散步时滔滔不绝讲对班里同学、老师的看法进入高三以后,提醒自己要刻苦学习,将起床时间定在每天凌晨五点,晚上十二点睡觉,学习成绩一度上升到班级前五名,被老师和家长表扬。
高考前宣誓一百天不久,出现模拟考试成绩下滑,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跟父母发脾气,睡眠不好心理测验结果: 1.EPQ测验结果如下:E:42分、P:60分、N:70分、L:45分,显示求助者倾向内向性不稳定特征个性; 2.SCL-90测试各因子分如下:躯体化2.1,强迫症状1.6,人际敏感1.8,抑郁2.3,焦虑2.9,敌对1.6,恐怖2.5,偏执1.0,精神病性1.4,其他1.6;总分175;阳性项目数43个焦虑、恐怖、抑郁、躯体化因子分高于常模二、主诉与个人陈述主述:两周前高考前宣誓一百天的后,自己感到焦躁不安个人陈述:高三下学期开学不久,按学校惯例进行了一次高考前宣誓一百天,旨在提醒大家临近高考了,给同学们鼓劲加油可我考虑到离高考只有三个月,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好像这科内容也不会,那科的内容也不懂,感觉非常紧张睡得太晚,第二天没精神,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老走神;睡得早了,又会半夜醒来好几回想调整自己的状态,放松一下,回来看到其他同学在学习,又会产生内疚感,看书又看不进去,感觉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下降这两周来睡不好,吃不香,对自己十分失望,害怕高考失败,影响自己在弟弟心目中的形象,学习效率下降,感觉非常痛苦。
自己从小就被邻居、老师看好,是一个“大学苗子”,为进好点高中花费了很多钱,如果自己考不上大学对不起辛苦了多年的父母,也没法面对邻居和以前的老师、同学初中时学习那么好,中考还考砸了,高中没有初中学习好,高考更没把握有时控制不住和妈妈发火,过后心里很后悔对同学们谈论高考的事觉总心烦,想放松又觉的浪费了了很多时间三、观察和他人反映母亲主述:最近女儿精神紧张、爱发脾气家里人看新闻时提到高考,女儿非常不耐烦女儿身体一直健康但最近饭量下降,脸色不正常同学反映:能够正常上课、完成作业、参加班级各项活动,但有时因为教室里有同学说话影响自己学习生气四、评估与诊断1、初步形成对评估者的看法:求助者因临近高考,两周来焦躁不安、心烦意乱、情绪不稳定、注意力不集中,食欲下降、睡眠维持有困难,负性情绪以焦虑为主,同时伴有忧郁和恐惧2、分析评估者产生问题的原因:求助者18岁,没有躯体疾病在成长过程中一直受到老师、家长特别是母亲的呵护,形成了我很聪明、我比别人强的自我形象,并具有自己不能失败、一定要考上重点大学,如果考不上就对不起家长、无脸见人,就会糟糕至极的错误观念个性追求完美,自我要求高,自尊心强对现实问题有误解和错误评价,如认为自己考不上大学就会得到大家的嘲笑等。
有中考因考场紧张造成考试失利的经历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高考前的负性情绪问题,不知所措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家长、老师的有效指导但自知力完整,主动求医,根据精神活动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判断,可排除重性精神病心理冲突是由高考压力这一现实问题引起的,并且持续时间短,反应强度可以理解,不良情绪没有泛化,对社会功能的影响不严重,因此可以认为是一般心理问题3.初步诊断:属于一般心理问题4.诊断依据:(1)诊断:该求助者的问题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标准2)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缉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3)由于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相连,涉及非常重要的生活事件高考,有明显道德性质,属于常形冲突,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4)由于该求助者问题持续时间在两周左右;情绪反应强烈,但无泛化现象,社会功能无明显受损,所以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鉴别诊断:与精神障碍、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1) 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杨某的主观认识个客观世界是一致的,对自己近来的表现有清楚的认识,迫切要求改变现状,知、情、意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自己的个性也相对稳定。
综合分析所获得的临床资料,对来访者问题持续的时间、强度和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的性质和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和躯体疾病历史、精神病家族历史以及典型心理与行为异常的表现排除了脑器质性精神障碍、品行障碍2) 与神经症相鉴别:来访者虽然存在抑郁、焦虑等症状,但都是因内心冲突引起,而且程度不严重,持续时间短,内容未充分泛化,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能够正常地学习,且来访者的心理冲突带有明显的现实性,与神经症的心理冲突的变形不同,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 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该来访者没有经历过较强烈的现实性刺激;心理问题并不严重,只是担心高考考不了好成绩,心理冲突未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能够正常去上课和学习;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只有两周时间;经检查没有器质性病变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五、咨询目标的制定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同家长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改变求助者“高考不能失败、失败就会糟糕至极”等错误观念;降低焦虑、忧郁、恐惧等情绪反应;改善睡眠和进食2.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人格,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学会自我心理调控,增强开放性和协调性,学会接纳自己和现实;构建合理的认知模式和问题解决模式,学会获取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1.主要咨询方法与适用原理: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旨在通过纯理性的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来改变情绪该理论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本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表面是由高考临近、时间紧迫引起焦虑、忧郁、恐惧等不良情绪,实际上,真正原因是来自求助者本身对事情的不合理认识和评价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存在:“我不应该学习不好”、“我必须考上重点大学”等一些绝对化要求;“中考失利那么高考也必将失利”、“我如果学习不好那么就什么都不好”等一些以偏概全的不合理信念;“如果高考失败就再也无法见人”、“如果高考失败那么人生也失败”等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因此,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可以通过帮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维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维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达到减少或消除求助者情绪困扰及行为障碍的目的另外,合理情绪疗法虽然是一种高度的认知取向的治疗方法,但也强调认知、情绪和行为三方面的整合,对本案例求助者运用包括放松训练在内的行为技术能够帮助求助者更好地进行即将到来的高考考场情绪调控,以及人生中各种情境下的情绪调控。
本案例求助者也具有较好的领悟力,因此,本案例比较适于采用合理情绪疗法2.双方权利和义务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及其监护人的权利和义务: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2)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3)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4)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5)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
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6)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7)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3.咨询时间与收费咨询时间:一周1次,每次1小时咨询收费:学校咨询师免费七、咨询过程1.咨询阶段大致分为: A、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B、心理帮助阶段; C、结束与巩固阶段2.具体咨询过程:第一次咨询:时间:2010 年3月15日目的:A、 了解基本情况; B、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C、确定主要问题; D、探询改变意愿; E、进行咨询分析方法:合理情绪疗法、心理测验过程: A、填写咨询记录表,询问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B、做心理测验; C、摄入性谈话收集临床资料,探询求助者的心理矛盾及改变意愿;D、将心理测验结果反馈给求助者,并作出初步问题分析; E、确定咨询目标; F、解说合理情绪疗法关于情绪的ABC理论; G、布置咨询作业强化求助者对ABC之间关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