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控制规模的必要性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0.50KB
约8页
文档ID:419576727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控制规模的必要性_第1页
1/8

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中控制规模的必要性 学校规模就是指各类别及层次的全日制在校生的自然人数及生均资源所得的总和目前,各地为了在新一轮知识经济竞争中持续领先,针对基础教育质量薄弱问题先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控制中小学的班级规模,但大班额的现象仍相当普遍从教育教学质量的角度分析,控制中小学的规模更为必要,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一.学校规模及其影响学校规模是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因素值得我们借鉴的是美国研究初中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突出三个研究维度:(l)对学生学习而言,多大规模的初中最有效率;(2)多大规模的初中,学习资源能够被公正地分配;(3)初中学校规模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影响是不是持续的?其研究结论是,理想的初中校均规模在600人~900人之间 根据《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规定,城市完全小学的最大规模为1350 人,九年制学校的最大规模不超过2250 人,初级中学的最大规模为1500 人,完全中学的最大规模为1800 人,高级中学的最大规模为1800 人同时,根据《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标准》的规定,农村非完全小学的最大规模为1200 人,完全小学的最大规模为1080 人,初级中学的最大规模为1200 人。

据笔者的调查,不少学校已经超出了政策性的规定,但一些政府官员还拟定大规模办学,忽视教育教学规律随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推进,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数也在不断减少,今后农村有很多校舍将富余闲置,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因学生数减少造成大量富余美国教育部在研究报告中指出,有2.5%的初中拥有3000人以上,个别初中的在校生数甚至达到了4000人~5000人;但这些规模过大的学校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潜在的以及现实的问题,包括它们在教育标准化运动中竞争力差、连续不断出现校园安全事件等,因而创建小型化、多元化的学校就得到了民众的较大支持在美国,教育者、政策制定者和家长们越来越关注缩小学校规模,以提高学生成绩,增加学生的平等机会,并完成学校的改革尽管并不是所有的小型学校都是好的,但小型学校却都显示出较好的成绩,因为规模小有利于学校的改革规模小虽不能保证某所学校获得成功,却能使其有更大的成功机会研究表明,小学的效益规模为300-400名学生,而对中学来说,400-800名学生则是适宜的他们在小型学校与大型学校(按学校规模的中值区分)的比较中发现,小型学校的学生学业成绩与社会经济地位的相关性被明显弱化了(因年级差异能够减少20%一70%),而且小学阶段学校规模过大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则更大。

学校规模对教育成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学业成绩虽然学校规模和学生成绩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朗,但一些研究表明,规模小的学校有利于取得好成绩,小型学校里少数民族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成绩提高比较显著小型学校的老师更可能形成教学团体,整合教材内容,采用分组和合作学习2.学校氛围对学生态度的研究完全有利于小型学校,显示出经济条件差和少数民族学生对学校规模尤其敏感,而且在规模较小的学校学生进步很大,同时比规模较大学校的学生更少不良社会行为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相比,在小型学校,少数民族和经济条件差的学生受其积极影响更多 3.学生参与规模小的学校较之规模较大的学校不仅拥有较高的出勤率,而且也显示出从大型学校转到小型学校的学生出勤率在提高在小型学校,学生毕业、辍退现象比例相对较高,事实上学生的出勤、辍学与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管理者和教师对其工作以及相互之间的态度,似乎大型学校在管理中的消极教师比例在增长在较小型学校,家长参与的比例更高,这常被作为对学生成绩和态度有积极影响的例证尽管大型学校提供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小学校学生却更丰富地、更大程度地参加活动,这是学校规模研究中唯一最有帮助的发现 4.归属感。

研究者发现小型学校的学生比大型学校学生有更强的归属感归属感的增加有助于减少甚至消除学生的疏离感,而且相应地能够促进学生的自信、自尊、自我控制以及责任感   5.平等性维持学校小规模可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平等机会一般地,拥有最大型学校的地区,学校的绩效差,学生流失率高,师生相互赞成的比率也低那些来自少数民族和经济条件差家庭的学生,上规模较大的学校受其不利影响大,而上小型学校受其正面影响也大的,学校规模越大,提供的指导机会和资源也不平等通过创建教学团体和采用学校套学校的办法,大学校能否取得小学校那样的效果?学校管理的实践经验否定了这一观点学校教育除传授知识功能外,还有学生的人际交往学校规模过大,虽然资源利用率高,但管理的难度也大,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学校师生关系的淡漠,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事实上也是最被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证明,中小学需要家庭般的温暖和谐的气氛,有利学生的成长规模过大容易导致老师与领导、老师与老师及师生关系淡漠,因为相互不熟悉,有人海茫茫而举目无亲的感觉,不利于人际的交往相关研究表明,规模较小的学校对学生的积极影响随其年龄而增长增强二.班级规模及其影响 根据《农村中小学建设标准》规定小学班级适宜规模是40-45人;初级中学适宜45-50人。

事实上条件好的学校班级大的惊人,小学多的达65人;初级中学多的达75人,已经远远高出了标准班级规模过大影响到教师的"教育关照度",影响到课堂教学管理,也影响到教学效果 教育关照度是指在以班级为授课单位的条件下,教师对每个学生关心与照顾的程度教育关照度=[(周上课时数×上课单位时间)/班级编制标准]/60就是说班级人数多关照度小1)班级规模对教学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方面有关研究表明,学生在小班级的情感表现比大班级更为有益;班级规模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每个学生并不感到其他同学都是很亲切的,少数同学会逐渐被冷落,结果教师难以教学,学生的学习容易流于形式;其次是班内学生越多,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就越大,难免发生争论,产生利害冲突,甚至形成负面影响;统一认识越困难,教师对课堂的控制就越难,为维持纪律花费的精力就越多,而用于实际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少;再次,班级规模大小影响成员间的交往模式班级越大,成员问交往的频率就越低,相互了解就越少,建立集体规范就越困难,成员间合作就越不易进行,对班集体管理越难,对管理技能的要求也越高最后,班级规模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常违背班集体的目标,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到学生的社会化,影响到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

2)班级规模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学者研究发现,在人数少的班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学习态度更好,违反纪律的现象较少,师生和同学关系融洽,学生有较强的归属感他们还发现,在人数较少的班级,课堂气氛更加友好愉快,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个别、因材施教,教学活动和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也更积极地参与课内外学习活动小班可以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学者运用综合分析法对以往有关班级规模的调查研究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学生的平均学习成绩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而提高,而且当班级规模缩小到20人以下时,其效果迅速地提高"3)班级规模还影响到教室的座位排列,进而影响到教学的成效比如四、五十个学生的大班教学只能是秧田式座位排列,它更适合于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教学,适合于知识传授,而对于学生情感、交往乃至创造性素质的培养则有很大局限而当班额度较小时,如20个左右时,座位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不同的座位排列形式对教学效果有不同的影响比如在圆形座位排列的课堂中,适合各种课堂讨论,这可以大大增加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最大限度促进学生间的社会交往活动,学生则会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会提出更多的观点和想法。

从空间特性上消除座位上的主次之分,有利于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在小组式排列法中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和相互影响,加强学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活动  (4)班级规模还影响到学生的健康和用脑卫生据卫生部门测试,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显然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肯定比70多个学额的环境要好,学生的心境、教师的心境肯定也会较放松、豁达可见,班级规模的大小的确影响到教育的成效根据心理学研究结果,一个人正常的注意广度为7±2,也就是说,当注意对象的数量超过9以后,人们往往难以清楚地把握,这就要求班级规模不能过大,太大了,教师与每个学生之间的平均交往就少,即教育关照度降低,也不利于教师对全班的课堂控制;另一方面也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影响教学气氛有关研究表明,从教育关照度来看,法国和意大利的关照度指数为1.08,韩国为0.21,日本为0.40,31个国家的平均指数是0.56我国若以小学45人,中学50人为标准,上课单位时间为45分钟,周上课时数小学为30课时,初中为33课时,则我国小学的教育关照度指数为0.55,初中为0.50我国班级规模的教育关照度与各国平均指数相近。

要想增加教育关照度指数,有三种办法:缩小班级规模、增加上课时数、延长上课单位时间,如果不考虑财政问题,缩小班级规模是最可行的因为课时的时间、周上课时数是全国统一的,而且每天的时间总量是不会变化的,每课时的时间也不可能再延长,再延长会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引起疲劳所以缩小班级规模是唯一可行的如果班级规模缩小到25人左右,每个学生受到的个别指导的可能性就会增加一倍这对布点分散的广大农村学校是不成问题的,对城市而言,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就近入学制度的执行,在学校和教师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小班级规模,提高教育关照度是可行的我国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从1997年就开始了小班化教育的实验探索,正在逐渐推广从实施效果看,一方面使学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得到了家长的欢迎;另一方面,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有利于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投到教学中应该说,小班化教育是世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因为它符合教育的本意,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要求大班教育是适应中等以上工业生产培养掌握科学知识和生产技能的熟练劳动工要求而产生的,而现代的教育目标已从知识、技能的学习扩展到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发展、学会关心、学会创造,要求学生得到知情意行、身心和谐的全面发展,学校应成为人整体生成的场所,显然大班额是不适应这种要求的,所以必须采用小班化教学。

三.学校规模现状及采取的措施我国的学校规模向大规模迈进,尤其是重点和条件优越的中小学就过于庞大,就各地正在扩建、新建的初高中示范校而言,规模大达40多个教学班,2000多名学生,也远远超过了国外的学校规模鉴于我国实际情况,学者认为在学校布局调整中应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学校布局要合情合理合情就是在改制、合并、新建学校时既要考虑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又要方便学生入学,根据地区适龄学生人口、教育需求,合理布点,不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过多过大的困难所谓合理就是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要保持适当的数额,不能过于庞大,也就是说既要从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学校布局和规模,更要从教育功能的角度来确定学校布局、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从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情况来看,学校规模、班级规模都不宜过大究竟以多大规模为宜,应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经验,加强这方面的探讨2.教育观念要更新学校布局的调整、学校规模保持恰当的数额、班级规模的缩小,根本上是时代背景发生了变化,要求教育有一场新的改革就教育公平而言,不仅要使学生受教育的机会均等,还要追求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受教育的结果的均等就教育目标而言,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更要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关心、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促进学生知情、意行整体和谐发展。

在我国就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如果把学校布局的调整、学校规模的调整、班级规模的缩小仅仅看成是一般的人数变化,在教育观念上停留在知识授受的。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