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管道的连接工艺有螺纹连接、压槽扣板连接及时接,需要顶弯 的管道在顶弯之前应将丝口、压槽及焊接坡口加工好,比口应用丝口 帽加以保护4.2.3根据所弯制管道的大小曲率半径做好各种长、短样板短样板 在试顶弯时用,长样板在检验时用长样板长度与来料长度相对应, 可用小角钢做成桁架式,保证其刚度5、施工工艺5.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见图三01统筹排料-02编号-03弹管道中心线-> 04调整档模块间距05划顶弯点-06试顶弯确定顶出量-07锁定可调限位螺杆-08继续顶其它各点—09全长样板检验或弦长弦高弦检验-10折皱度检验-11平面度 检验-12椭圆度检验5.2操作工艺过程521统筹排料:根据来料长度,进行统筹排料,保证同批量为同一分段长度,这样可以减少成试顶弯(新的顶出量的确定)次数522编号编写所顶弧形管段的安装区域号码、管材长度和半径尺寸523弹管道中心线在两管端通过挂线锤确定中心点,再用墨斗弹出中心线顶弯时中 心线与两只挡模板上的中心重合后,再顶弯,这是避免管道产生扭曲, 保证平面度的重要措施524调整挡模块间距挡模块间距加大是减轻顶出力的有效措施,间距按以下给定:DN150 及以下管径间距为lOOOimn,DN200管径间距1500mm,DN250-DN300 管径间距为 2000mm,DN300-DN350 管径间距值为 2500mm・3000mm。
525划分顶弯点:两顶弯点的长度称分段长度,对同一顶出量而言分段长度的大小对 曲率半径值的影响很大,且分段长度过大会影响观感质量,分段长度 过小会影响工作效率分段长度应根据管道曲率半径大小确定分段 长度随曲率半径的增人而增大,一般取800-1200iiuno管道中段应等 分,两管端部的长度等于或接近中部分段长度的一半526试顶弯确定顶出量试顶弯的主要目的的是确定弯管最佳顶出量,顶出量是回弹量与计 算弦高值之各,经几个回合的的微量递增试顶确定之527锁定可调限位螺杆可调限位螺杆采用M16的螺杆,其螺距为1.5mm,每旋转螺杆一个 六角面(60埃卜滦鹘i取课?.25mm,测量精度高于尺量试顶结束, 准备进行连续工作前,锁定限位螺杆528继续顶其它各点:按试顶结果对管道上其它各点进行顶弯5.2.9全长样板检验或弦长弦高值检验全长样板检验是确保曲率半径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措施之一,如发 现成型与样板不吻合,采取加大顶出量或反顶,直至符合要求全长 样板检验属工序合检验,其返工率较高对精度较高的圆弧,采用计 算弦高值对照表,逐点检验,它属于工序中检验,其精度较高,避免 过顶现象,减少返工率有效保证曲率半径。
5210折皱度检验利用长度等于顶模块宽度的平尺,在顶点处用塞尺进行折皱度检验5.2.11平面度检验将所弯弧形管放在平台用塞尺进行平面检验5212随圆度检验用间距等于1.1倍管径的门形样板在顶点长、短直径处用尺或塞尺进 行椭圆度检验6、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6.1质量标准6.1.1弯管的规格及曲率半径应符合设计要求,弯管的质量满足《工 业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及《建筑采暖卫生与煤 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88)相关要求6丄2弯管的折皱度允许偏差值:当管径
6.2现场质量控制6.2.1加强对现场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和TQC知识教育6.2.2按本工法及本公司编制的《弧形管顶弯制作工艺标准》进行作业6.2.3制订专项“弧形管冷弯制作质量保证系统图"(见图四),按照作 业6.2.4制订专项“弧形管冷弯制作质量保证系统图"(见图四),按图示 要求逐项实施质量控制6.2.5弯管时,根据管径大小适时调整挡模块间距,管径增大时,应 相应加大模块间的距离,减小作用力;加大模块的宽度,增加模块与 顶管的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弯管,必要时采用芯 板,以减少折皱度及椭圆度6.2.6根据来料长度统筹排料,确定统一的分段长度,管端长度等于 中间长度一半为最佳;管端长度小于1/2挡模块间距时,通过芯棒来 过渡,其优点在不切割管道的前提下确保焊口在直线上,且有效地克 服了管端直段必须切割之弊病,材料综合节约率达10%,并提高了弯 管观感质量芯棒结构见图五插入段设有变么段,以适用同管径,不同壁厚的 管材6.2.7管子顶弯时应严格控制项出量具体做法是:在试顶弯某一批 曲率半径的管道时,应及时做好顶出量的记录,在限位可调螺杆的配 合下,顶出量经几个回合试验逐步增加,待弯消除回弹后测量,直至 弧形与短样相吻合或在两分段长度间测量弦高值并符合要求。
开关拨向退档管道全长顶弯结束后,通过管道全长样板检验,或对 照弦高值表进行弦长、弦高值的交叉及全长检验6.2.8模块加工的精度与各管径规格相配套,模块设计还应兼顾模块 的再换方便6.2.9建立三检制,即班组自检、施工员复检、质量员或监理抽检6.2.10管道搬运中注意成品保护,防止弧形管变形和管口损坏7、 劳动组织制作工程负责人兼技术主管:1人;班长兼现场指挥:1人;千斤顶操作工:1人;运管、顶管操作工:2人8、 安全技术措施8.1参加顶弯的施工人员通过安全技术教育,要熟知本工种的安全操 作规程8.2对分体式油压千斤顶的性能和操作要领进行详细技术交底8.3设备的用电线路必须绝缘良好,电动机必须按规定作保护接零或 接地,并设专用开关柜8.4分体式油压千斤顶应设防雨罩8.5管道在搬运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手 脚被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