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 出生于中亚碎叶,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的诗以抒情为主,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私素材, 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之后我国最为杰出的 代表诗人其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名家点评】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阎昭典) 【正 文】 噫吁嚱(yī xū xì),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fú),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sài)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zhàn)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náo)欲度愁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yíng)岩峦扪(mén)参(shēn)历井仰胁(xié)息,以手抚膺(yīng)坐长叹 ②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chán)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háo)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hè)雷其险也如此,嗟(jiē)尔远道之人胡为(wéi)乎来哉? ③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fēi)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shǔn)血(xuè),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jiē 【课堂演练】1.第二段诗句描绘了哪两幅画面?这两幅画面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气氛? 2.这一段充分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请选择其中的一种表现手法,结合诗句进行鉴赏 【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3.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4.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山居秋暝 【作者简介】 杜甫,唐诗诗人,字 ,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他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有 “ ”之称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名家点评】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泻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陶道恕) 【正 文】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课堂演练】1.前人评价这首诗歌的颔联“言简而意深,一语胜人千百”,它把诗人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仔细品位,具体说说这十四个字蕴含了哪些悲愁 2.这首诗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但整首诗情景交融,诗意深沉试以颈联为例,说说它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课外拓展】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小令,试回答后面的两个问题: 沉醉东风•渔父 [元]白朴 黃芦岸白蘋渡口。
绿杨隄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卻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戶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1. 作者在这首小令中塑造了一个寄情山水,享受愉快的生活情趣的渔父形象,请结合原文,说说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写出这一形象的? 2. 这首小令与陶诗、王诗一样,写渔父在大自然里愉快地生活的情趣,比之那些达官贵人还要自由自在这是作者寄情山水,不愿做官的思想反映试将此小令王诗作一比较 登 高【作者简介】 杜甫,唐诗诗人,字 ,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他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有 “ ”之称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多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炼,“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名家点评】诗前半写景,后半抒情,在写法上各有错综之妙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好比画家的工笔,形、声、色、态,一一得到表现次联着重泻染整个秋天气氛,好比画家的写意,只宜传神会意,让读者用想象补充三联表现感情,从纵(时间)、横(空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四联又从白发日多,护病断饮,归结到时世艰难是潦倒不堪的根源这样,杜甫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此诗八句皆对粗略一看,首尾好象“未尝有对”,胸腹好象“无意于对”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不只“全篇可法”,而且“用句用字”,“皆古今人必不敢道,决不能道者”它能博得“旷代之作”(均见胡应麟《诗薮》)的盛誉,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陶道恕) 【正 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鬂, 潦倒新停浊酒杯。
课堂演练】1.前人评价这首诗歌的颔联“言简而意深,一语胜人千百”,它把诗人忧国伤时的惆怅表现得富有层次性和立体感仔细品位,具体说说这十四个字蕴含了哪些悲愁 2.这首诗前四句侧重写景,后四句侧重抒情,但整首诗情景交融,诗意深沉试以颈联为例,说说它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 【课外拓展】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3—4题绝句两首(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3.这首诗歌的一二两句写景非常有特点,试做简要评析 4.这首诗是诗人入蜀后所作,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简析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琵 琶 行【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
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在文学创作上,白居易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诗经》、“风雅比兴”的传统和杜甫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花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妇皆能听懂他和元稹友谊甚笃,世称“元白”著有《白乐天长庆集》名家点评】写琵琶女自诉身世,详昔而略今;写自己的遭遇,则压根儿不提被贬以前的事这也许是意味着以彼之详,补此之略吧!比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