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419447856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管新生调控因子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非霍奇金淋巴瘤1992年folkman等首次证实,肿瘤在缺乏血管新生的条件下仅能生长23 mm,并提出了肿瘤的生长依赖血管形成的假说。自此,血管新生在肿瘤领域内的研究有了重大进展。血管新生是指在已经存在的血管的基础上以出芽的方式形成新的微血管,是肿瘤生长和播散所必需的。血管发生受各种不同的正、负生成血管因子的调控。促进血管生成的因子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1)等;抗血管生成因子包括血管抑制素、内抑制素、

2、白介素1(il1)等,其中vegf及bfgf是作用最强、特异性最高的血管新生正调控因子。本文就vegf、bfgf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的研究现况作一综述。 1 vegf、bfgf简述 1.1 vegf的生物学特性 vegf是一种结构具有高度保守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人类vegf基因全长为28kb。人至少有4种vegf,其中vegf 121和vegf165 为可溶性分泌蛋白,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及增加内皮通透性;vegf189 和vegf206为不可溶性分泌蛋白,与肝素紧密结合。wWw.133229.Comvegf165为最常见的形式,也是主要效应分子。vegf受体(vegfr)属于酪

3、氨酸激酶受体家族。目前发现的vegfr按其结构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3类:vegfr 1(flt1)、vegfr2(kdr/ flk1)、vegfr3(flk4)1。 vegf生物学功能主要是:(1)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裂增生,刺激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2)诱导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间质胶原酶、纤溶酶原等激活物有助于瘤细胞从肿瘤组织脱落;(3)增加血管通透性,有利于肿瘤细胞等进入血管;(4)抑制宿主抗原递呈细胞的成熟,使肿瘤细胞得以逃避免疫监视。 1.2 bfgf的生物学特性 b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主要分布于垂体、脑、神经组织及视网膜、肾上腺、胎盘等,尤以垂体含量最高。bfgf的

4、cdna序列上有两个起始密码,从cug起始转录者为高分子量bfgf,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刺激细胞生长;从aug起始转录者为低分子量bfgf,主要分布于细胞浆中,刺激细胞迁移2。人的bfgf基因定位于染色体4q2627,整个基因长度大约40kb3。 bfgf的作用机制是:(1)增加内皮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内皮细胞自主分泌bfgf;(2)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诱导内皮细胞从基质中脱离,向瘤区迁移并分裂增殖,形成新的毛细血管;(3)调节细胞的黏附、分化、浸润和转移,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4。 1.3 vegf和bfgf的相关性 虽然vegf、bfgf均可促进血管生长,但两者的作用又不完全相同。ve

5、gf主要在创伤的增殖期和成熟期调节血管生成,而bfgf在创伤早期即可激发多种反应,诱导血管新生5,6。已有学者研究证明,bfgf与vegf具有协同作用,内源性bfgf的上调能引起vegf表达增加,18kd的bfgf可通过细胞膜受体上调vegf,2224kd的bfgf可通过细胞内机制上调vegf 7,8。 2 vegf、bfgf与nhl 2.1 vegf、bfgf在nhl中的表达 nhl患者治疗前vegf、bf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9。wrbel t10等用elisa法检测35例b细胞nhl患者血清vegf浓度(193.786.822)ng/l,发现其明显高于正常对照(31.511.67)ng/l

6、。 xia y11等亦对24例初诊的nhl患者及其中治疗后达完全缓解者(10例)进行血清vegf水平测定,结果显示初诊患者血清vegf浓度(754.79 n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294.20 ng/l),其中6例低于正常对照,18例高于正常对照;10例完全缓解患者血清vegf浓度为289.54 ng/l(35.11826.8 ng/l),其中8例患者治疗前浓度较高而达完全缓解后接近正常。而passam fh12等研究了49例bnhl患者血清vegf、il6、il8水平,发现所有患者治疗前上述因子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但给予标准化疗后,vegf、il6、il8水平却并无显著下降。 ho cl

7、13等通过免疫组化检测vegf、bfgf及其受体在b细胞nhl中的表达,发现vegf在淋巴浆细胞淋巴瘤中表达强阳性,在套细胞淋巴瘤中表达为弱阳性;而bfgf及其受体表达均为阴性。 wrbel t14等研究了52例初诊的nhl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发现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依据ann arbor 分期,、期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虽然有所区别,但无统计学意义;仅ipi分组中的高中危组与高危组患者间血清vegf、bfgf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vegf、bfgf与nhl的预后 许多研究表明,vegf、bfgf及其受体与肿瘤关系密切,可成为区别肿瘤良恶性、恶性程度及预测转移、预

8、后的指标。其在肿瘤组织中的含量与肿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即其含量愈高,肿瘤的恶性程度愈大,则预后愈差。 dong x15等提出血管生成因子特别是vegf、bfgf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过度表达可以解释在此类疾病中发现的血管新生增多的现象,而且与疾病的预后不良有关,比如可使总体生存率下降。jrgensen jm16等运用免疫组化检测了107例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患者治疗前淋巴结病理切片vegf蛋白的表达,发现患者淋巴结中vegf弥散表达者的总体生存率要低于局灶表达者。pedersen lm17等收集了64例初诊为侵袭性nhl患者的血清样本(包括化疗前、给予第一疗程chop方案化疗后至第二疗程化疗前每周

9、一次的血清标本),运用elisa方法研究血清il6、vegf水平,发现化疗前血清il6、vegf水平与患者对化疗的反应性及总体生存率有重要的联系;第一疗程chop方案化疗后达完全缓解的患者血清il6、vegf水平明显下降;多因素分析表明,在首程化疗后最初3周内血清il6、vegf水平的及早变化可作为反映临床预后的独立因素。 亦有文献报道与上述结论不太一致。ho cl18等通过对27例骨髓受到累及的iv期nhl患者病理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vegf、bfgf及其受体,研究认为nhl的恶性程度以及低度恶性淋巴瘤向高度恶性转化与vegf表达有关,而与bfgf无关。hazar b19等研究了71

10、例nhl患者淋巴结组织石腊包片认为vegf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疾病分期、组织学类型、ipi、总体生存率无显著关联,但vegf表达阴性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vegf表达阳性者。 3 抗血管生成的靶向治疗 确定vegf、bfgf在nhl发病中的作用,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和有效药物,目前针对血管新生的靶向治疗已成为研究热点。 3.1 抗vegf、bfgf及其受体的单克隆抗体 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介导肿瘤血管新生的生物学效应是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而实现的,故通过封闭这些血管生成因子及其受体即可达到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目的,进而可遏制肿瘤生长和转移。 bevacizumab(贝伐单抗)20

11、是美国genetech开发的抗癌新药,为针对vegf的人源化的鼠单克隆抗体,可选择性中和vegf,特异封闭vegf的生物学功能,如血管通透性、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原活性等。该药在2004年被美国fda批准为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一线用药,也是第一个被批准的治疗癌症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目前已进入治疗nhl的研究阶段。 3.2 可溶性vegf受体(vegf trap) vegf trap是一种vegf阻断剂,它包含vegfr1、vegfr2细胞外区的融合蛋白,通过阻止vegf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而抑制肿瘤的血管新生。vegf trap已经结束了在实体肿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期试验,进入卵巢癌期临床试验2

12、1。 3.3 反应停(沙利度胺)及其类似物 反应停起初以其镇静、催眠及镇吐作用被用于改善睡眠和妊娠早期的恶心、呕吐反应,后因“海豹畸形”胎儿的出生,使人们认识到反应停的致畸作用,并在世界范围内禁用。近年来反应停的免疫调节作用、抑制肿瘤坏死因子、以及非特异性抗炎作用逐步被认识,并用于临床治疗结节红斑样麻风等疾病。 另外,反应停还可显著降低vegf、bfgf、hgf的表达,从而减少血管新生,目前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表明,反应停对多种恶性血液病(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nhl)及实体瘤有效。 3.4 rna干扰 它是把设计的靶向vegf的rnai序列装入dna质粒中,将其转染到血

13、管内皮细胞中,最终通过降低内皮细胞vegf的表达而达到抗血管生成的目的。 3.5 vegf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vegf受体的酪氨酸激酶域是vegf信号传导的起点,阻断该位点可有效抑制vegf介导的血管新生。该类制剂包括su6668、su011248、zd6747等,目前主要进行实体瘤(如肾癌、肺癌、肠癌等)的临床实验。 4 结 语 近年来,关于血管新生在nhl中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对vegf、bfgf及其受体的深入研究,有助于nhl的预防及早期发现,并为预后判断、靶向治疗开辟了新途径。但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阐明,如vegf、bfgf的具体作用机制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血管新生检测方法

14、的标准化和血清vegf、bfgf标准水平的确定等。另外,抗血管生成药物的长期使用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的疗效、最佳用药时机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川, 俞德超, 滕理送.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j.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2007,14(3):291295.2 沈彬,裴福兴.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促周围神经再生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创伤杂志,2005,21(3):233236.3 jungnickel j,claus p,gransalke k,et al.targeted disruption of the fgf2 ge

15、ne affects the response to peripheral nerve injuryj.mol cell neurosci,2004,25:444452. 4 于德新,王滨.血管生长因子与肝细胞性肝癌的关系j.肿瘤防治杂志,2004,11(3):331334.5 kiselyov a, balakin kv, tkachenko se. vegf/vegfr signalling as a target for inhibiting angiogenesis j.expert opin investing drugs,2007, 16(1):83107.6 presta m, delle ra p, mitola s, et al.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 system in angiogenesisj.cytokine growth factor rev, 2005, 16(2):15978.7 west a f, o,donnell m, charltonr g, et al. correlation of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expression with fibroblast grow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