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化率指标数据的可比性分析2011310200 程派豪 金融2班一. 背景介绍Definition of 'Monetize'To monetize is to convert an asset into or establish something as money or legal tender. The term monetize has different meanings depending on the context. It can refer to methods utilized to generate profit, while it also can literally mean the conversion of an asset into money. For example, the U.S. Federal Reserve can monetize the nation's debt; this involves the process of purchasing debt (treasuries) which in turn increases the money supply. This essentially turns the debt into money (monetization).货币化率,即社会的货币化程度,是指一定经济范围内通过货币进行商品与服务交换的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也叫马歇尔K值。
计算公式为:其中,为货币化率,为广义货币量货币化率高于1,说明货币流通速度比较慢,有一部分沉淀货币没有发挥媒介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都把经济货币化作为研究重点,许多经济学家就60年代主要国家经济货币化的比重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经济货币化比率的差别基本上反映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货币化比率与一国的经济发达程度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而在经历了巨大的全球震荡,世界货币的基本面貌也与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中美更是其中的主角中国在金融深化与发展过程中,货币化率(M2/GDP)上升很快,20世纪90年代后,该数值变得很大,远远高于金融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二. 中美两国货币化率指标不可比的原因数据基础:之前交的实验报告里我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偏差:中国的货币化率超过6,这是比较反常的,经过我进一步研究和计算,发现问题出在统计指标的时间跨度选取上面,如果选用季度数据,则会出现波动性异常M2为存量,季度数据为累计值而非净增长值,因此我转而选取年度数据来进行两国货币化率的比较,下图为1999-2010年的中美两国货币化率指标对比(在中经网数据库的OECD月度库中可以找到中国和美国的m2及GDP的年度数据)从上述图表分析来看,中国的货币化率远远高于美国,从1999-2010年的走势观察,美国的货币化率一直在0.5到0.6之间,而中国则在1.5到1.9之间。
但我认为是有原因的,其不可比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M2统计口径不同(1)美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1=现金① + 活期存款② + 其他支票存款③ + 旅行支票 M2=M1+ 由商业银行发行隔夜回购协议 (RP)+ 隔夜欧洲美元存款 +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股份 (MMMF)+ 在所有存款机构的储蓄和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MMDA) ④ + 在所有机构的小额定期存款⑤(2)中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是:M0=流通中的现金;狭义货币(M1)= M0+活期存款(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广义货币(M2)= 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由此可看出中国M2的统计口径远远大于美国,由于美国的M2未包括机构大额存款以及境外资金流入美国的情况2.经济金融结构不同美国以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美国是典型以内需带动国内经济增长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业化国家的储蓄出口与其他国家的投资缺口相互交织,而且没有特别明显的趋势从1998年开始,工业化国家出现了储蓄不足,因而从其他国家输入产品的同时也输入资本,成为债务国;而其他国家则出现了储蓄过剩,它们既向外输出产品,也向外输出资本,并因此成为债权国。
中国以外需和投资带动经济增长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是:由于内需不足,以外需和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主要体现为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总量较小引起的内需不足,以及现在人均收入较小引起的内需不足因而,外需带动增长是我国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的必然方向,而且,由于内需不足,更加倚重投资我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对比关系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在金融结构方面,中国为银行主导型金融市场,理财方式主要通过直接融资,因此通过银行的储蓄量相较于其他市场主导型的发达国家要大得多而美国的投融资活动大多通过证券市场进行,而间接融资不计入M2的统计范围,这也就造成了中国M2值大于美国,这样以M2/GDP计算的货币化率中国也远大于美国,但是实际上美国货币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要高于我国,所以这种高货币率受不同国家的经济金融结构不同的影响,因而不具有可比性三.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入一个新的指标来代替货币率这个指标,因为货币化率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为主导的国家间由于结构性原因的差别非常大金融相关率(Financial Interrelations Ratio, FIR):由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W.Goldsmith)提出,是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人们常用金融相关率(FIR)去说明经济货币化的程度,而且将FIR的计算公式表述为金融资产/GDP金融相关率包括:(1)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即股票、债券及各种信贷凭证);(2)金融部门,即中央银行、存款银行、清算机构、保险组织和二级金融交易中介发行的金融工具(如通货与活期存款、居民储蓄、保险单等)和国外部门的金融工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