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护脚手架施工方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19367404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0.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边坡支护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边坡支护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边坡支护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边坡支护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边坡支护脚手架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边坡支护脚手架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边坡支护脚手架施工方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制依据2 工程概述 22.1 工程情况22.2 地形地质条件32.3 主要工程量 43 构造要求 64 使用材料 75 脚手架设计计算 76 搭设技术要求107 搭设工艺流程118 脚手架安全文明施工措施 128.1 排架验收、使用及管理128.2 人员素质要求128.3 劳动用品(三宝)要求139架子搭设安全技术交底149.1 架子搭设安全技术交底149.2 架子拆除安全技术交底1510 附图161 编制依据1、*基础开挖图(1/1212/12)(图纸编号:H75J-5D5-5-112);2、*开挖边坡支护图(1/66/6)(图纸编号: H75J-5D5-6-16);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

2、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JGJ 130-2001;4、建筑施工脚手架实用手册 中国建筑出版社。2 工程概述2.1 工程情况*布置在大坝左岸岸坡,为开敞式溢洪道,主要由进水渠段、闸室控制 段、泄槽段、挑流鼻坎段和下游预挖冲刷坑组成。1、进水渠段 进水渠由回槽子沟上游侧山体开挖而成;靠岸坡侧采用直线型布置,右侧与电站 进水口共用进水渠。进水渠底高程1371.00m,在控制段上游50m范围浇筑一层厚30cm 的混凝土衬砌,进水渠岸坡开口线高程约1563.00m,在1412.00m高程以下岸坡采用厚 40cm 的贴坡混凝土衬护。2、闸室控制段闸室控制段共设5个溢流表孔,每孔净宽13.0m,分6个结构段,溢

3、流前缘净宽 81.0m。溢流堰面曲线采用开敞式溢流孔的WES曲线,溢流堰面曲线原点上游接三圆 弧曲线及直立坡,溢流表面1.5m采用C25混凝土,堰体部分采用C20混凝土。中、边 墩厚4.0m,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闸墩结构,闸墩采用C25混凝土,左右边墩均采用衡重 式挡墙。3、泄槽段 泄槽采用缓坡下接抛物线的连接形式,缓坡段坡度为 1:20,泄槽横断面为矩形,两侧边墙为衡重式挡墙,最大墙高15.4m,采用C30混凝土。泄槽底板厚0.8m,采用 抗冲耐磨C9050高标号混凝土,底板设3道纵缝,每15m设一道横缝。底板基础布置3 条纵向排水沟槽和 20 条横向排水槽,纵、横向排水沟槽下部均布置有排水孔。

4、地下渗 水由布置在泄槽底板的排水网络,统一引至 3条纵向排水沟槽,并由挑流鼻坎底部埋设 的铸铁管排入下游。泄槽底板和基岩之间布置锚杆连接,使底板与一定深度范围的岩体 形成整体。4、挑流鼻坎段挑流鼻坎采用差动式鼻坎。高坎顶高程1326.50m,反弧半径为40.0m,挑角为33。; 低坎顶高程1319.97m,反弧半径40m,挑角为12,鼻坎总宽81m,鼻坎后设49.3m长 混凝土衬砌,厚3m。挑流鼻坎沿顺水流方向设3道结构缝。5、下游预挖冲刷坑预挖冲刷坑底高程为1280.00m,冲坑长约130.0m,沿左右侧两边扩散角为6。冲 坑底宽81.0108.3m,冲坑上游侧坡比为1:0.75,下游侧坡比

5、为1:2。2.2 地形地质条件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溢洪道进口利用天然的回槽子沟口,轴线方向为S75E, 穿过回石山梁。沿线地形起伏,山顶高程1530m,上下游地表坡度4555,岩性为砂 质绢云板岩及变质石英砂岩,岩层走向与溢洪道进口段边坡近正交,与轴线方向斜交, 交角60左右,岩层主要倾向山内,倾角由地表至深部渐变陡,主要断层有F109、F122F127、 F135、F151、F156等,其中片09、仏、仏断层通过进口边坡,电、仏、粘、电、 f156、f151断层通过泄槽段上游侧边坡,f126断层通过冲刷坑基础。因溢洪道位于回石山 梁呈带状山脊位置,地形四面临空,山脊岩体风化卸荷深度大,岩体较

6、破碎破碎。1、进水渠段进水渠渠底基础位于弱风化上段岩体上,岩体较破碎,边坡最大坡高近200m,开 挖边坡走向N6575W,坡比1: 0.751: 1。开挖边坡岩体主要为弱风化变质石英砂 岩及砂质绢云板岩组成,岩层走向与边坡斜交,夹角 5060,岩层倾角近直立, 1440m 高程以上倾倒变形带内岩层向河侧弯曲,倾角 3550。 1400m 高程以上分布有较厚的 覆盖层和强风化岩,以下为弱风化岩。1430m高程以上为倾倒变形岩体,主要有F122、 F109、F125等断层通过,多为顺层断层。岩体破碎较破碎,受倾倒影响,拉张的缓倾角 节理发育,间距1020cm,顺层的层内错动带发育,间距12m。边坡

7、主要发育两组节 理,卸荷节理N6080E, NWZ7585:缓倾角张剪节理N20W, SWZ30, 连通率 67.5%;以及 F109、F125 产状 N10WN10E, NESEZ5585。2、闸室控制段溢流堰部位强风化下限埋深935m,弱风化上段下限埋深4775m,以下为弱风化 下段岩体。溢流堰堰基高程1365.7m,座落于弱风化下段岩体内,岩体倾倒、卸荷不发 育,地基稳定条件较好,岩体质量属iii2B类岩体。经过基础的断层有f125、f109,断层 宽度0.51.5m,均为顺层断层。溢流堰部位左侧边坡高约65m,右侧为引水进口边坡。左侧边坡强风化岩体薄, 主要为弱风化上段岩石,断层不发育

8、,岩体内层内错动带较发育,夹层及岩层走向与边 坡夹角较大,交角约 60左右,对边坡开挖影响小。3、泄槽段 泄槽段基础多为弱风化下部岩石,能满足基础承载要求,但结构面与轴线斜交,顺层断层及层内错动带的抗冲刷性能差,泄水冲刷对基础稳定不利,需进行防冲处理。 泄槽段左侧边坡最大坡高 200m,右侧相对较低。开挖边坡产状为N85EN70WSESWZ4553。,主要有F124、片25、片40、F127、F156、F151断层通过,断层、层内错动 带及岩层与边坡走向夹角 5075,泄槽段边坡岩体以强弱风化为主,岩层为中薄层, 岩体产状陡倾,岩体为中薄层碎裂结构,局部呈散体结构,岩体较破碎完整性差。边 坡主

9、要发育两组节理, 节理N60E, SEZ7080。; 中缓倾角张剪节理N1020W, SWZ1030。,连通率为44.3%68.7%;以及断层F135、F,产状N520W, NEZ55 85。4、出口消能段挑流鼻坎部位地表多基岩出露,局部为覆盖层,厚度12m,以下为强风化岩体, 厚515m;弱风化上段岩体厚度4055m。挑流鼻坎基础高程1314.76m,基础位于弱风 化上部弱风化下部岩体,RQD=4557,岩体完整性差,无大的断层破碎带通过,岩体 层内错动带较发育。地基稳定条件较好,岩体质量属IV1B类岩体,地基承载力为12MPa。溢洪道冲刷区位于澜沧江河床,河床宽65120m,河水位1304

10、.9m,水深514m。 河床覆盖层为冲洪积漂卵石,卵石粒径210cm,含量约60%;右岸覆盖层由冲积漂卵 石组成,厚度310m。漂卵石的巨粒组(粒径60mm)含量在7080%左右,粒径以 200400mm为主,最大粒径4m。河床覆盖层以下为弱风化下段岩体,基岩面高程 12751280m。左右岸岸边裸露的岩体层内错动带较发育,岩体较破碎。2.3 主要工程量本标段溢洪道土建工程主要工程量详见表 8.1-1、 8.1-2。工程项目单位进水渠控制段泄槽及 鼻坎段出水渠及 预挖冲坑合计土方开挖m316309473434324857108175669560石方开挖m31462241554326732426

11、0122283910563666基础保护层石方明挖m3403029356965石方槽挖m3240979736662926349131锚杆根3034272718006381527582排水孔 50mmm12018139171511055万能透水网管, 200mmm14331433横向排水管,200mmx30mmm53345334铸铁管, 200mmm192192混凝土m3386514211713658428887311453预应力锚固块混凝土m3838838工作桥、交通桥预制混凝土m313971397钢筋制安t1435479469886011180铜片止水m148783689855混凝土分缝沥青

12、乳胶,厚2mmm235264621844025254预应力锚索kN1347949013479490石渣回填m31559315593贴坡混凝土表 8.1-2 溢洪道支护工程主要工程量表序号工程项目单位工程量备注1锚杆根364212锚筋束根17563预应力锚索根30504喷混凝土m3217125钢筋挂网t8236排水孔m2323927进水渠、预挖冲坑贴坡混凝土 C25F100W8m3105998马道混凝土 C20F100W8m391669框格梁混凝土 C30F100W8m3166110截水沟跌水台阶混凝土 C20F100W8m312011被动防护网m2100012截水沟M7.5浆砌石m378113

13、M10砂浆抹面m24733 构造要求1、施工中不允许超过设计荷载。2、采用敞开式扣件钢管脚手架,脚手架搭设选用48 X 3.5mm规格的无缝钢管, 采用直角扣件、旋转扣件、对接扣件连接。操作层均满铺脚手板,临空面设1.2m高安 全拦杆和三0.18m高的挡脚板。3、溢洪道泄槽段1495高程以上弱风化上段,极强强倾倒(A类)和若倾倒(B1 类)岩体开挖边坡10m为一梯段,共两个梯段。其中梯段坡比1: 1。该范围无锚索施 工范围,内外立杆均顺坡搭设,纵距1.8m,横距1.5m,大横杆步距1.60m,内立杆距 坡面0.35m顺坡搭设。每一主节点(即立杆、大横杆交汇处)处设置水平横杆,横向水平 杆间隔3

14、.6m (两跨)X1.6m(1步)须顶紧坡面。排架靠山体侧布设钢管桩48, L=1.5m, 插入坡面内1.2m,外露0.3m,钢管桩纵横间距为4.8m(3步)X5.4m(3跨),钢管桩与排 架用扣件连接。每台阶(高10m、坡面斜线长14.14m)共搭设8层。扫地杆设置在距 外架底部0.2m处。4、其余边坡为有锚筋束边坡(坡比1: 0.51:1.2),开挖边坡有 10m、 15m、 20m 三种坡面,根据设计要求有锚筋桩施工位置,搭设3.0m操作平台,内外立杆垂直架立, 立杆横距1.4m,纵距1.5m,脚手架步距1.5m。靠山体侧布设钢管桩48, L=1.5m,钢 管桩纵横间距为4.5m(3步)X4.5m(3跨),钢管桩与排架用扣件连接。每台阶最高20m、 坡面斜线长28.28m,最高搭设17层。扫地杆设置在距外架底部0.2m处。5、边坡钢管脚手架设人行爬梯。爬梯按每梯段分别搭设,附着在外脚手架上。(按 照工程交通梯标准化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