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指导(健康评估)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419345657 上传时间:2023-08-1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指导(健康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实验指导(健康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实验指导(健康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实验指导(健康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实验指导(健康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指导(健康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指导(健康评估)(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健康评估实验指导护理、助产专业(本科)莆田学院医学院内科护理教研室编211-0-0实验一、一般状态检查、头颈部检查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一般检查及头颈部检查的顺序、内容和方法,认识其正常状态和特征。 (二)了解常见的异常状态和头颈部体征的临床意义。 (三)触诊、叩诊法练习。 二、实验方法 (-)头颈部检查方法及叩诊法示教. (二)学生分组互相练习,并写出检查记录。 (三)讨论及小结。 、叩诊手法及头颈部检查方法操作评议。 2、常见异常状态和头颈部体征临床意义讨论。 (四)观看体检录像头颈部检查部分。 三、实验用具 电筒、压舌板、血压计、棉签、体温计、软尺、叩诊槌。 四、实验内容 、一般情况:

2、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2、一般状态 (1)发育和营养状态:发育状态通常以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要具体描述)。判断结果以“正常”、“不正常”(包括超前或迟缓)记录之。营养状态分为:良好、中等、不良。良好者面色红润光泽,皮下脂肪丰满有弹性,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平坦,肌肉结实丰满。不良者皮肤干燥无华,弹性减退,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驰无力,双手向前平举时全部肋骨附着部均明显突出。(极度消瘦、营养不良、舟状腹等营养状态称“恶病质”)。中等介于两者之间.(2)体位:如自动体位、被动体位、强迫体位(强迫侧卧位、强迫坐位、辗转体位、角弓反张等)等。 (3)面容:健康

3、面容、急性病容、重危病容、慢性病容、贫血面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伤寒面容、满月面容等。 ()表情:如安静、烦躁、愉快、痛苦、淡漠、激动、惊愕等。 (5)意识状态:如清晰、嗜睡、模糊、谵妄、昏睡、昏迷等. (6)步态:如步态自然、蹒跚步态、慌张步态、醉酒步态等。 (二)皮肤和粘膜:弹性、湿度、出汗、颜色(发红、苍白、发绀、黄染、色素沉着或脱失)、皮疹、皮下出血(出血点、紫癜、瘀班、血肿)、蜘蛛痣、肝掌、脱屑、瘢痕、溃疡、毛发(乌黑、斑白、毛发脱落、毛发增多、毛发分布状态)、指甲变形、皮下脂肪(菲薄、丰满、中等)、浮肿等。(三)淋巴结:依序检查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部、颌下、颏下、颈前、颈后、

4、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 窝等部位之淋巴结.肿大时应记录部位、大小、数目、硬度、压痛、活动度、有无粘连、局部皮肤有无瘘管、疤痕、红肿、波动等。 (四)头部及其器官 1、头颅:形状(正常或畸形)、大小、凹陷、肿块、不自主运动. 、头皮:清洁、疤痕、压痛、头发的颜色、光泽、量及其分布。 3、眼:眉毛(有无脱落)、眼睑(有无浮肿、下垂、闭合障碍、眼睑内翻或外翻)、眼球(有无突出、凹陷、运动障碍、斜视、震颤)、结合膜(颜色、颗粒、滤泡、出血点)、巩膜(有无黄疸)、角膜(透明度、有无云翳、白斑、溃疡、新生血管翳、老人环及角膜反射等)、虹膜、瞳孔(形状、大小、两侧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调节反射

5、、辐辏反射)、晶体有无混浊。、鼻:外形、鼻翼扇动、分泌物、中隔偏曲或穿孔、鼻旁窦压痛。 5、耳:耳廓外形、外耳道外泌或出血、溢液、乳突有无压痛、听力. 6、口腔:口唇(颜色、干裂、疱疹、唇裂、口角糜烂)、口腔粘膜(溃疡、出血点、出疹)、牙齿(形状异常、龋齿、义齿、齿龈红肿、溢浓、出血、沿线)、舌(颜色、舌苔厚薄及颜色、舌面乳头增生或萎缩、舌面干燥、伸舌时舌尖偏斜或震颤)、扁桃体(大小、颜色、渗出物、假膜)、咽(充血、分泌物滤泡)、口腔有无特殊之气味。 (五)颈部 软硬度(有无强直及转动障碍)、颈动静脉异常搏动、颈静脉怒张、气管位置 (正中或向左、向右偏移)、甲状腺(若肿大,应记录大小、对称性、

6、表面情况、压痛、硬度、有无硬结、有无震颤及血管杂音). 注意要点:浅部、深部触诊手法、腋窝、滑车上淋巴结触诊方法、颈静脉怒张的判断标准、临床意义;气管检查方法;甲状腺检查方法。实验二肺部检查一、目的要求 (一)认识胸部的体表标志,划线及分区,正常胸廓外形和呼吸运动。 (二)掌握语颤检查方法及认识正常语颤的特征。(三)掌握肺部的叩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辨认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的测定。(四)初步掌握肺部听诊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辨认肺泡性呼吸音、支气管性呼吸音、 混合性呼吸音及听觉语音的特征及正常分布、附加音。二、实验方法 (一)选出学生一人,由教师作检查法示教。 (二)学生分成

7、两人小组互相练习检查方法,并作检查记录。 (三)利用“模拟人”进行听诊,操作评议及小结。三、实验用具 听诊器、笔记本、小尺子一把、模拟人。四、实验内容(一)胸部体表解剖、骨骼标志,锁骨、胸骨和肋弓,胸骨(胸骨柄、胸骨体、剑突)肩甲冈、肩胛下角、脊椎和棘突。2、人工划定的垂直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腋前线,腋中线,腋后线,后正中线,肩胛线。3、胸部分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肩胛上区、肩胛区、肩胛下区、肩胛间区、腋窝。(二)胸部及肺部评估内容及步骤1、视诊(1)认识正常的胸廓外形特征,观察脊柱、肋骨、肋间隙的情况,观察腹上角.(2)观察正常的呼吸运动:被检查者平卧或端坐,检查者面对被检查者之前胸,

8、观察呼吸类型(胸式或腹式呼吸),呼吸频率、节律及深度。正常成人每分钟160次,如超过4次为呼吸加快,10次以下者为呼吸减慢。、触诊语音震颤检查:将两手掌面平放在被检者两侧胸部的对称部位,并嘱其叫“1、3”等低音调,以感觉胸廓上的语颤,检查时自上而下,互相比较。3、叩诊(1)叩诊法练习;指指叩诊法。(2)叩诊法注意事项:1)环境要安静,被检者取坐位或卧位,身体两侧保持平衡,胸部肌肉松驰,呼吸平静而均匀。2)前胸叩诊可取仰卧位或坐位,背部叩诊时可取端坐位,头稍前倾,两手下垂或置于膝上,但不宜交叉以避免肌肉的紧张影响叩诊.3)左右对称地按以下顺序进行:肺尖、前胸、侧胸、背部,上方逐渐移到下方.(3)

9、辨别叩诊音的变化。)清音(正常肺野)。2)浊音(肝或心脏的相对浊音界)。3)实音(肝或心脏的绝对浊音界)。4)鼓音(肺底鼓音区).(4)肺下界测定:沿锁骨中线、腋中线、肩胛线、自上而下地在肋间作中度叩诊(作叩诊板的手指应与肋间隙平行),由肺清音转变为浊音的部位即为肺下界。()肺下界移动范围的测定。(6)肺上界测定。4、听诊(1)听诊练习1)认识正常肺泡呼吸音、支气管呼吸音(气管呼吸音)、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特点分布部位。2)按下列顺序:肺尖、肺前面、肺侧面、肺后面、由上而下系统地检查两侧肺野,比较两侧肺野对称部位呼吸音之变异,比较同侧各部位呼吸是否有不同.)语音传导检查:嘱被检者说简单低音调,如

10、:“1、”,同时在胸部听诊,正常只听见“呼呼”柔和而不清楚的弱音声,检查者要在两侧对称的部位比较其强弱及性质。()听诊注意事项:1)被检查应有舒适的体位,取坐位成卧位,室温宜暖和.)尽量脱去上衣,以免发生摩擦音。3)被检者闭口,行稍深而均匀的呼吸。4)听诊前应检查听诊器有无堵塞、橡皮管破裂。胸件松开或者膜破裂等。5)听诊时胸件须与胸壁贴合,不得有空隙,亦不宜过于用力压,听诊器的橡皮管切勿与身体或任何物品接触.注意要点:三种正常呼吸音的分布实验三、心脏检查一、目的要求(一)掌握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强弱、性质和范围。(二)能比较准确地叩诊出心脏相对浊音界。(三)初步掌握心脏听诊方法,正常各瓣膜听诊区

11、位置及心音的性质、强度、节律、 频率。掌握第一、第二心音的鉴别要点、杂音。二、实验方法(一)选出学生一人由教师作检查示教。(二)学生分成两人小组互相练习检查方法并写出检查记录。(三)利用“模拟人”进行听诊。(四) 操作评议及小结。三、实验用具 听诊器、1015厘米直尺一把、血压计、模拟人。四、实验内容(一)望诊被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暴露胸前区,面对光亮处。1、观察心前区有无隆起.2、观察心尖搏动最强点的位置和范围(以第几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或外侧若干厘米处,范围若干厘米若干厘米表示)。3、观察心前区其他部位有无搏动。(二)触诊用全掌心、手掌尺侧或指尖触诊,触诊时压力要适当,以免影响检查效果。1、

12、心尖搏动:互相验证望诊所见的位置,搏动的强度。2、触诊各瓣膜区有无震颤及心前区有无心包摩擦感。(三)叩诊1、体位:取坐位或仰卧位。2、叩诊法:用指指叩诊法,板指应与心脏边缘平行,采取轻叩诊。3、次序:心左界叩诊,先触诊确定心尖搏动位置,在心尖搏动外12厘米开始叩诊,叩出清音转变为浊音的分界点,以笔标记之。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止。应沿肋间隙由外向内进行叩诊。心右界叩诊,先叩出肝浊音界,在肝浊音界上一肋间进行叩诊,依次自下而上叩至第二肋间止,如叩诊是清音,叩至胸骨右缘止.4、测量:测量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距离。(四) 听诊 1、心脏听诊的目的与方法 2、 心脏瓣膜听诊区 : 部位, 听诊顺序及临床价

13、值 3、心脏听诊内容 : 心率, 心律 , 心音 , 杂音及心包磨擦音 注意要点:1心脏杂音的听诊2.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的鉴别实验四、腹部检查一。、实验目的:1、掌握腹部检查方法(重点为肝、脾触诊)、了解体表划线、分区与腹腔内脏的对应关系。2、熟悉腹部常见体征、临床意义.二、实验方法 (一)教师讲解及重点示范. (二)利用模拟人进行腹部触诊练习。三、实验用具 模拟人、 听诊器、小尺,笔记本、软厘米尺.四、实验内容 (一)腹部分区1、 四区法 用经过脐的两条交叉垂直线,将腹部分为右上腹、右下腹、左上腹、左下腹四区.2、 九区法 采用两条水平线和两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肋弓 线,即

14、横贯第十肋骨下缘的连线,下水平线为髂棘线,即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 左、右两条垂直线是在髂前上棘至腹正中线的水平线的中点上所作的垂直线。 九个区即上腹部、中腹部、下腹部、左、右上腹部,左、右侧腹部及左、右下 腹部。(一)视诊 、腹部视诊前,嘱评估对象排空膀胱,取低枕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光线宜充足而柔和,以利于腹部表面的脏器轮廓、包块及蠕动波进行观察。评估者立于评估对象的右侧,自上而下视诊,有时为观察腹部细小隆起或蠕动波,评估者需将视线降低至腹平面,从侧面呈切线方向观察。、腹部视诊内容:腹部外形,注意腹部外形是否对称,有无隆起或凹陷;注意呼吸运动是胸式还是腹式,有无腹式运动呼吸减弱或消失;注意有无腹壁静脉曲张,如有应检查血流方向;注意有无胃肠型及蠕动波. (二) 触诊 触诊时,要求评估对象排尿后低枕仰卧位,两臂自然放于身体两侧,两腿屈曲稍分开,使腹部放松,作张口缓慢腹式呼吸.评估者立于评估对象右侧,手要温暖,动作要轻柔,一般自左下腹开始以逆时针方向评估。原则是先触健侧再触患侧.边触诊边观察评估对象的反应与表情,并与之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