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周末基础性作业(11月24日)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419258474 上传时间:2024-03-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7.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周末基础性作业(11月24日)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周末基础性作业(11月24日)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周末基础性作业(11月24日)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周末基础性作业(11月24日)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周末基础性作业(11月24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高一语文必修上周末基础性作业(11月24日)(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此处键入在此处键入在此处键入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周末基础性作业 2023年 11月24日姓名: 班级:一、 基础知识回顾名篇名句默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诗歌的本质是对生命的独特发现与表达。李白宁可被赐金放还,也不阿附权贵,屈心抑志,他大声疾呼(1) “_,_”(梦游天姥吟留别),活得脊梁愈挺,豪情满怀;陶潜挂冠归隐,如俊鸟出笼,任意西东,(2)“_,_”归园田居(其一)充分表达了他重获自由的愉悦;白居易谪居浔阳,醉听琵琶,发出(3)“_,_”(琵琶行)的感慨,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自有一见如故的惊喜。(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

2、,最终却“_”。(5)韩愈师说中,与荀子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近的句子是“_,_”。(6)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二、基础知识应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材料一: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眼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

3、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很多作品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

4、代人没有距离,因为其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当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唐诗宋词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中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

5、格的形象体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的作品,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给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增添了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摘编自莫励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

6、象)材料二: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就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者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

7、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其次,在此

8、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因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1(3分)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宋诗词是我们学习古典诗歌的唯一阅读对象,作出这一判断并不仅

9、是基于作品阅读价值。B唐宋诗词所包含的“志”与“情”是其流传至今仍然能够对读者产生价值和意义的重要前提。C李、杜、苏、辛的作品是唐宋诗词中的典范作品,它们虽风格各异但对我们都具有深远的教育作用。D人们在欣赏唐宋词时会融入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从而对原作做出多样化的解读。2(3分)下列读书之法与材料二中作者的“读词之法”观点不符的一项是()A朱熹提出读书要“熟读精思”“切己体察”。B张溥读书“七录”“七焚”,即阅读作品抄写七遍,焚毁七遍。C红楼梦中香菱学诗,向黛玉讲解自己阅读王维塞上的体会。D王国维推崇李璟浣溪沙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并进行鉴赏。3(3分)根据材料内容,下列

10、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莫砺锋对所引用的清人叶燮、沈德潜的相关表述是持认同态度的,这是材料一立论的基础。B材料一和材料二虽然都提及古代诗词对现代读者的重要影响,但二者论述的侧重点有所不同。C凡是能写出“第一等真诗”的伟大诗人,他必然具备“第一等襟抱”,也必然有着“第一等学识”。D在欣赏唐宋词过程中,读者处于被动的地位,需要澄思渺虑,倾听和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4(4分)材料一第三段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5(4分)学校“萌芽”诗社准备举办一次古典诗词阅读交流会,请你结合材料内容,从阅读内容与方法两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第 4 页 共 4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