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案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3.54KB
约7页
文档ID:419148939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案_第1页
1/7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细菌》教案【教学内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地分析事物能力,并学会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对事物进行描述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认识细菌以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的学习活动教学难点:学生对细菌的学习活动中资料的整理、完善学习方法的学习活动 【教具、学具】学生准备:小组合作学习材料(相关细菌知识的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纸杯、玉米约1斤 教师准备:学生分组实验材料(显微镜、三种形态细菌玻片标本)、相关细菌知识的图片文字等资料教学过程】(总思路:提出问题——交流资料——分析资料——拓展延伸)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1.谈话导入:同学们,老师在餐厅执勤时,总是有同学对饭前洗手的要求不理解,现在,请大家帮着做做宣传和解释工作,行不行啊?(无餐厅学校运用本课课件,可从“舒肤佳”广告引出问题。

2.屏幕出示资料,让学生根据收集资料结合个人经验做思考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洗手去除细菌,预防疾病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细菌是什么样的?细菌生活在哪里?4.板书:细菌预设1.学生可能关于细菌,就想了解哪些知识?提出问题这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自己提出课堂要研究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资料表达自己的想法预设2.学生可能说不出问题,教师应引导思路,活跃课堂气氛这个时候教师通过跺大地、抓空气,摸衣服等肢体动作,甚至运用“细菌在哪里呀,细菌在哪里抓不到哇,看不着这些套用歌曲、师生同做等调动学习正能量5.教师出示屏幕并总结:在土壤、空气、水以及动植物的身体内外,都可以找到细菌,它们无处不在 二、小组资料,交流分析互动活动一:交流搜集的资料课前大家搜集了很多有关细菌的资料,我们一起交流吧1.首先,让我们看看大家的资料是什么样的学生出示的,教师及时激励,眼光触及每一位学生此环节即介绍资料收集方法,又检查了作业你们的资料是手写的,手写的还有谁?你们的资料是打印的,打印的还有谁?你们的资料是剪贴的,剪贴的还有谁?你们的资料是存的,存的还有谁?……同学们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真是多种多样,我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方法。

2.请各小组分组介绍自己收集的资料,3分钟后派代表在班内交流没实验室且大班额的学校,前后位四人为一组,显微镜单找时间3.观察细菌师:刚才大家交流展示了课前搜集的资料,对细菌有了初步的认识,想不想看一看真正的细菌?每个小组有一台已经调试好的显微镜,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细菌永久图片,注意在观察时要有秩序观察完后画出你看到的细菌的形态巡视指导学生观察师:哪个小组愿意派代表来展示作品并介绍你看到的细菌? 生汇报观察结果生1: 我们小组看到的是葡萄球菌,像小球一样聚在一起生2: 我们看到的细菌是大肠杆菌,像一根小棍子生3: 我们看到的细菌弯弯曲曲的,叫螺旋菌 ……4.教师总结点拨并出示课件:师:刚才大家观察的很仔细,说的也很具体播放不同形状的细菌图片,并一一介绍三种基本形态的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细菌的特点: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细菌的观察方法:必须借助显微镜互动活动二: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这么多的细菌,你认为细菌对于我们人类来讲是一种什么样的生物?(小组交流)师:哪个小组发表你们的观点? 注意,要学会以资料说明观点生1:我们的观点是细菌对人有害大肠杆菌使人拉肚子的资料就是证明。

生2:我们同意腐败菌让食物变质,白菜软腐病也是细菌引起的生3:我们不同意我们的观点是细菌对人有益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就是证明……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你对细菌有没有新的认识?生1:细菌即有害又有益生2:课本6页资料卡上的资料说明细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生3:细菌适应能力强,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师小结:同学们说的不错,细菌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少数细菌对我们人类有害,大多数细菌却是不可缺少的比如腐败菌,这类细菌虽然使食物腐烂,但没了它,地球早被尸体覆盖了只要利用好,细菌就能我们造出更多、更好的酸奶、泡菜、酱油,如今鼎鼎有名的生物制药也有细菌的功劳边讲解边播放课件) 三、自由游戏、模拟探究1.探究活动一:繁殖细菌(放玉米)师:细菌无处不在,和病毒一样,它的繁殖速度特别快,方式也很有趣,看屏幕,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师(分发纸杯和玉米):10个纸杯,按照倍增的关系往杯子里分别放1、2、4、8、16......粒玉米如果再给你10个杯子呢?做了这个模拟实验你有什么感想?(根据学生的实验发现,在汇报交流中随机进行没有材料,也可在纸上圆圈内点点代替,最好计时比赛生1:细菌的繁殖速度真的是太快了。

生2:数不过来了,太多了……师:注意!注意!!条件合适,细菌的繁殖仍在继续!2.探究活动一:繁殖细菌(折纸)师:细菌的繁殖速度真强,我们接着玩一个10秒计时游戏师:开始!10,9,8,……生:太难了!师:给我时间,我能折出喜马拉雅山同样,一个细菌只需繁殖36小时就能铺满全世界出示课件)3. 生活实践与应用师:细菌的繁殖证这么强,我们生活中如何应用呢?(也没说怎么应用啊?)看屏幕生:天哪,确实每天都要“饭前便后要洗手”啊!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1.教师总结点拨: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没难倒我们,我们通过交流自己收集资料的方法,成功了解这帮大多长着球脸、杆脸和螺旋脸的小东西它们凭着强大的繁殖能力,分布广泛,种类繁多,适应力极强,竟然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到重要作用我们人类战胜了少数对人有害的细菌,让越来越多的细菌为我们制药,加工食品,提供燃料板书课题:细菌2.用所学到的知识解释饭前洗手的要求通过刚才的游戏,结合刚刚学过的知识,谁来解释为什么学校餐厅要求饭前洗手呢?五、知识迁移,提升认知师:同学们的解释,有理有据,真不错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细菌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少数细菌对我们人类有害,大多数细菌却是不可缺少的。

我们如何在生活中更多地运用这一知识呢?(学生思考,利用上面研究的知识自由发言生1:不吃变质食物生2:勤洗澡、勤剪指甲生3:锻炼身体,增强对细菌的抵抗力……师:同学们说的真好我建议,课下做一个“防止细菌入侵人体”的宣传,好不好? 生:好!六、巩固应用,拓展提高1.教师:最后,我们比一比这节课谁的知识最多看屏幕,自己写答案时间1分钟组长收交老师 初级题:细菌是一类 ( )生物个体微小,必须用( )才能观察到 中级题:细胞的形状有( )、( )、( )等高级题:一个细菌每隔20分钟分裂一次,一个昼夜分裂( )次,获得( )个后代实践拓展:在一个广口瓶中放一些土,把鸡或鱼内脏埋入其中,过一段实践观察现象,并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2.集体公布答案3.通过探究知道了细菌的形状,繁殖,大小以及和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还学到收集、整理、分析、交流资料的科学方法其实,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在生活中留心去观察,用心去发现,潜心去思考,专心去解答,好好学科学,用科学,我们就会发现许多科学的奥秘使用说明】1.教学反思:本课是小学六年级上册《微小的生物》单元中的第二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地分析事物能力;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关心生活中的科学,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改变;使学生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正确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本课通过学校天天排队洗手的实际,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接着通过学生与教师谈话交流课前关于细菌知识资料搜集情况,激发学习兴趣,了解本课学习活动,又成功完成作业检查环节然后运用多种活动,交流、分析同学们收集的资料,让学生了解细菌的主要特点,和人类的关系最后通过游戏和计时练习,巩固应用,拓展提高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1)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使学习效果加倍,本节课初的学生收集的细菌资料展示不仅检查了作业,活跃课堂气氛,而且有效的肯定了学生的多种多样的资料收集方法,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为课堂的讨论和交流奠定基础,教师努力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本课学习内容2)注意小组活动时倾听既要听清有声的语言,又要听清小组成员谁“学霸”,谁“陪衬”的无声语言小组之间的合作要求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且为了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还要人人有目标,事事有要求目前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以小组合作为主,但是大部分小组活动表面看来热闹非凡,却浅显没有深度,这是因为教师只关注了活动的形式,而没有确立明确的目标,且不清3)资料运用观点贯穿本课教学始终。

细菌一课的特点无法让学生亲历由“猜想”到实践验证的全过程,却是运用资料得出科学理论的科研方法的良好素材所以让学生通过对有关细菌资料的搜集整理学习活动,提高学生整理资料和辩证地分析事物能力;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能主动交流自己的资料和观点这一资料运用观点贯穿本课教学始终4)游戏也是探究科学学习的一种亲身经历方式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游戏是不可或免的教学活动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更多地表现为游戏形式细菌是看不见的,数字也是枯燥的,但本课设计的游戏却成了学生记忆最深刻的东西5)语言的童话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化,儿童的口味越来越“叼”,照本宣科或成人化的语言很难让小学生乖乖地听课本课就设计了肢体语言和拟人的童话语言,效果不错2.使用建议本课创设情景,活动设计均从本校实际出发,使用可以改造例如,玉米完全可以用更小的大米代替3.需破解的问题1)学生来自社会各个方面,资料收集难以统一要求,造成个别学生没有参与2)由于学生家长的反对,鸡鱼内脏的细菌培养,无奈舍弃相关链接】 滕州教研网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