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泵房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方案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19123229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泵房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水泵房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水泵房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水泵房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水泵房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泵房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泵房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泵房基坑明排降水施工方案 编 制 人: 审 核 人: 审 批 人: 目 录1 工程概况2 施工安排3 施工进度计划4 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5 施工方法6 进度保证措施7 质量保证措施8 8安全保证措施1工程概况1.1主要情况工程名称公安碧桂园豪园一期建设单位公安碧桂园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公安天佑建设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单位广东腾越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广东博意建筑设计有限公司1.2工程施工条件1基坑底有地下水根据勘察报告显示勘察期间在各钻孔中均见有地下水,本场地地下水可分为二种类型:上层为主要赋存于(1)层耕表土中的上层滞水,其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生活排放水渗透补

2、给,无统一的自由水位,勘察期间测得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0.300.70米,其相对应的标高为34.2734.96米;下层为赋存于下部砂土层中的承压水,与长江有一定水力联系,其水位变化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勘察期间分别在99#、307#孔测得承压水稳定水位埋深为6.6m及7.2m,对应的承压水水头标高分别为28.00及27.70m。依据地区经验,公安县承压水年变化幅度为34m。由于基坑土方开挖时施工时,特别是人工捡底后更是不允许水的浸泡,因此本工程基坑土方施工时还需对基坑底水进行处理,根据离水泵房最近105#楼现场基础开挖时,发现在-2.8米处开始有地下水,确定水泵房在-2.8米处有地下水。2施工安

3、排2.1施工目标1进度目标随同主体工作完成2质量目标达到合格标准3安全目标无安全事故发生4环境目标无噪音挠民和扬尘污染投诉2.2 主要管理和技术措施1针对基坑底有明水的措施根据取水工程设计,取水泵站0.00=36.6m,水泵房基底标高为30.9m,采用筏板基础,基坑需要大开挖。因此本工程降水设计范围主要针对水泵房范围,降水深度为6m,即将地下水降低到30.6m标高。本工程采用截、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截即是在离水泵房基坑8米标高-3m处四周设置间隔20m设置集水井。排即是挖至水泵房基坑底四周设置排水沟,并在间距10m设置集水井。并在集水井内放置污水泵(出水口径70)将水抽出基坑。2.3基坑降水方

4、法采用集水坑的方法,在水泵房大开挖至-3m时,离水泵房基础8米四个角布置4个1.5x1.5x3m的降水坑,水泵房土方挖至离基础底300mm时,在离筏板1米处四周设置300x300mm的排水沟,并再间距10m处设置集水坑,筏板横向中间设置两条暗沟,利用排水沟、集水井内抽水方法使地下水位降低到30.9m标高(-5.7)。保证基础不被雨水浸泡。3施工进度计划序号项目名称工作天数1-3米集水井施工1天2基坑底明、暗排水降水(底板施工前)2天3基坑底明排水降水(底板施工后)50天注:以实际发生的为准。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4.1施工准备1.技术准备(1)施工前组织所有技术人员、工长和班组长熟悉基础施工

5、图纸。(2)熟悉图纸后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特别是要做好同操作工人的技术交底。2.现场准备(1)材料已进场,临时设施完备。(2)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备,在危险地段应设置明显标志。4.2资源配置计划1.机械需求计划序号机械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备 注1自升式塔吊1台QTZ8060132切割机1台手持式3运渣车1辆密闭式4污水泵10台出水口径70抽水用5斗 车8辆人工转材料用2.劳动力需求计划序号类 别人 数备 注1塔吊司机1人2塔吊指挥2人3转运工人8人普工4降水维护工人4人技工5砌筑工10人技工6抹灰工5人技工7其 他4人普工3.计量、测量和检验仪器配置计划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1水准仪D

6、S3-Z2台2经纬仪TDJ61台3全站仪BTS-812CLA1台4卷 尺5m5把5钢 尺50m1把5施工方法5.1基坑底周边排水沟及集水坑1布置及安排(1)将土方大开挖至-3m处,在离水泵房基础8米处四个角落挖4个1.5x1.5x3m的集水井,集水井采用M7.5水泥砂浆MU15灰砂砖砌筑护壁,20mm厚的水泥砂浆抹面。集水井内设置污水泵(出水口径70)将水抽到市政排水管道。(2)沿水泵房基坑底离筏板1m处四周设置300mm宽的排水沟,在筏板横向设置两道暗沟,并间隔10m左右设置500mm500mm1000mm的集水井,共计6个集水井,集水坑内设置污水泵(出水口径70)将水抽到坑顶。排水沟和集水

7、井均采用M5水泥砂浆Mu15页岩砖砌筑,20mm厚1:3水泥砂浆抹面。(3)筏板1m外排水沟和集水井土方采用挖机开挖,筏板内的暗沟采用人工开挖,多余的土方采用塔吊运至坑顶外。(4)排水沟与集水井的布置、集水井位置具体在实施过程中可以做适当调整,以实际实施的为准。(5)由于在水泵房底板施工前地下水多,需要反复抽水,清理疏通临时水沟,基坑明排降水时每日按3班,每班至少安排2个工人(技工)对排水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清理疏通临时水沟、移泵);基础底板施工完成后改为每日按3班,每班至少安排1个工人(技工)对排水系统进行操作和维护。2排水沟做法基坑底排水沟剖面图3集水坑做法 基坑底集水坑平面图1-1剖面2

8、-2剖面3-3剖面独立基础的排水盲槽及积水坑的布置图5.3基坑回填后降水措施1本工程的降水需在主体施工完成及水泵房回填土工程完成后方可停止,现在的降水已靠在基坑底周边设置的明排水沟和集水井抽水进行。2为了确保水泵房回填土,避免水泵房起浮。在水泵房基坑回填前应先对水泵房基坑底周边的排水沟和集水井进行处理。处理方法为,将基坑边8米处的1.5m集水井直接用土回填密实。但基坑底周边排水沟内用人工先填直径50mm的卵石层,深度为排水沟底至筏板顶面用于过水,再在卵石层上铺一层土工布后再回填,建议采用砂夹卵石回填。基坑底对应两角的2个集水井内填直径50mm的卵石层,并在集水坑内设置内径为300mm,壁厚20

9、mm水泥滤管接到基坑顶自然地面以上400mm,管顶部采用2mm厚的直径D=500mm圆形钢板进行封闭,以防杂物落入管内,水泵需改放到滤管内。排水沟和集水坑的处理如下图“水泵房基坑底周边排水沟内填卵石图”和“水泵房基坑底周边集水井设水泥滤管和水泵及回填图”所示。3、待水泵房顶板土方回填完成,消防水池灌满水,停止抽水,每天观察水泵房沉降,沉降稳定后回填集水井。水泵房基坑底集水井设水泥滤管和水泵及回填图水泵房基坑底周边排水沟内填卵石图6进度保证措施6.1组织管理措施1实行严格的项目责任制,在确保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对关键工期要严格控制,将总工期控制列为项目经理的主要责任目标,充分行使总包的责任及指挥、

10、协调的职能。2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各工种设立专职工长,建立专业工长责任制,与项目经理签订责任书,对管理人员进行明确的分工,把责、权、利落实到每个人,让每个管理人员明确质量、工期目标,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做到业绩与经济利益挂钩。3坚持现场每晚工作会议制度。每晚下班后,项目经理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全体班组长,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当天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等方面的工作,详细部署第二天的安排,对可能发生的人员、机具、材料以及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困难充分估计,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保证第二天的工作顺利进行。7质量保证措施1施工班组坚持“三检制”,即自检、专检、交接检。经过“三检”的工序最后技术工程师报监理工程师

11、验收签认。2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施工质量。3施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交底工作。施工技术人员、测量员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同时办好验线、验桩手续。4施工中要配备专职测量员进行质量控制。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槽开挖下口线测放到槽底,并及时控制开挖标高。5基底清槽时,用水准仪监测,尽量避免超挖,不扰动基底土层。6认真执行技术、质量管理制度,施工中要注意积累技术资料。8安全保证措施8.1施工现场安全纪律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禁止吸烟,禁止酒后作业。施工时必须严

12、格执行交底中的安全技术措施,未经交底严禁作业。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无证人员禁止操作。管理人员严禁违章指挥。施工人员必须服从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和管理。禁止攀爬各类架子,跨越防护栏杆,穿行有禁行标志的出入口。8.2现场安全保证措施开工前应做好各级安全交底工作,制订详细的安全措施,并组织贯彻落实。向全体操作人员做好现场地上、地下障碍物交底。要注意对测量桩点、地上地结构的保护,严禁碰轧。(3)机械设备安全和防护所用的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前都应经专业工程师检测,并确认处于安全工作状态,检测结果要存档。所有的皮带、齿轮、轴、滑轮、链轮、飞轮或其它往复的、旋转的或移动的部件或设备,都应设有防护罩,并固定牢固,以防止人员接触。机械设备的操作手操作设备时,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到持证上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