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紫砂泥料的详细分类

s9****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8.30KB
约2页
文档ID:418892786
紫砂泥料的详细分类_第1页
1/2

紫砂泥料的详细分类紫泥类:俗称“天青泥”、“红棕泥”、“底槽青泥”、“大红泥”,为制作紫砂茗壶的主要原料深藏于黄 龙山岩层下数百米,在“甲泥”矿层之间天青泥:其质细腻呈青蓝色,产于清代中期,现已失传底槽青泥:位于矿层底部,块状中有青绿色的“鸡眼”、“猫眼”,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 十分稀少红棕泥:位于矿层中部,呈紫红色、紫色,隐现绿色斑点,质软致密,间有微小的云母闪烁大红泥:位于矿层中,少量出现云片状结构,呈紫红色泽,鲜艳明丽矿层分布不同,烧成温度范围较宽,其最佳烧结温度在1180°C左右本山绿泥类:俗称“本山绿泥”,古名“梨皮泥”矿土呈淡绿色层片状,烧成陶后现梨皮冻色(米黄色) 产于黄龙山岩层与紫泥共生矿层中,仅数厘米厚,位紫泥上层与岩板间,俗称“龙筋”其矿 物组成为水云母、高岭石、石英及少量的铁氧化物本山绿泥:采掘量极少,不易制作大件产品,仅作小件产品和作“化妆土”,加入适量作色剂 可变化成个色装饰泥百麻子泥:色与本山绿泥相似,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且杂质较多,须精拣方可合用,成 陶后现谈墨色红麻子泥:色似紫泥,质地粗位于紫泥上层,间夹星点麻子绿泥,成陶后呈桃红色红泥类:俗称“朱泥”、“朱砂泥”、“石黄泥”。

因其成陶后,色似“朱砂红”故名产于宜兴任墅赵庄山, 嫩泥矿层底部,质坚如石,其含铁量高,产量甚稀矿土外观呈砖红夹层,以黏土为主的粉 砂岩土,可单独成陶红泥收缩率大,烧成温度在1080C左右,常制小件器物七十年代 中期,此种红泥甚缺,既改用川埠红泥加嫩泥替代,矿土呈土黄色,石质坚硬,成陶与其相 似,八十年代以洑东红泥制壶,其玻璃相重,烧成温度在1050C左右,成陶后色朱红,声 脆亮其他泥类:自明至今,泥色种种变异,秒出心裁,取其本土,山灵腠理,陶冶变化石黄:呈卵状,外壳铁质褐黄色,中核似鸡蛋黄,粉状细腻,含铁量甚高加入紫泥,成陶 后色紫若葡萄加入天青泥,成深古色加入红泥成大红袍泥白泥:呈白色,微泛绿,成陶后呈白色,出产于宜兴大潮山(洑东,)原为日用陶所用原料, 取其精细之泥为原料,加入金属氧化物后制成各种色泥土骨:呈骨状,其含铁量高,陶成后呈黑色颗粒,可掺入紫砂泥中,作天星泥嫩泥:呈砖红色,原为日用陶所用原料,掺入紫砂泥中增加可塑性和降低烧结温度,如取其 精细之泥可作辅助原料。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