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浙江和玺机械有限公司批次管理程序文件 编号 :受控号版本 : A作成 :审核 :确认 :批准 :发 行 日期 :会 签 表部门 会签人 部门 会签人技术部 品质部 (归口管理)生产部 采购部销售部精品文档精品文档浙江和玺机械有限公司批次管理程序修改号: 0 文件编号: 页码: 11 目的在产品实现的全过程, 使用适宜的方法识别产品和适用于产品的材料和零部件, 建立可追溯性, 包括从供应商到成品的总装2 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的产品及批次管理指定零件3 引用文件3.1HEL-QP-01文件管理程序3.2HEL-QP-02质量记录管理程序3.3HEL-QP-15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管理程序4 定义4.1 可追溯性: 指根据或利用所记载标识的记录, 追溯一个项目或实体的历史、 应用情况或用途或所处场所的能力4.2 批次管理:形成批次,将批次及其履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来源、加工过程的历史、产品交付后的分布和场所)进行识别管理4.3 制造履历:指对应于批次的识别所作的以下记录:1) 生产日期和生产数量;2) 根据工序品质管理表等标准要求对该批次的制造条件以及品质特性的确认结果;3) 2) 以外的,有可能影响品质的工序变化点以及其处理、确认的结果。
4.4 批次:在同等条件下生产的产品群,等同于批量4.5 批次管理指定零件:部门负责人按技术要求确定的零件4.6 批次标记明细:一组固定的以备识别单个零件或盛具的批次识别标记4.7 批次形成工序:在产品制造履历的追溯管理上,从品质特性的重要度、工序编成、设备、工序能力等方面形成该批次可识别履历(或特征)的工序4.8 代表工序:在批次形成工序数为多个时,指批次形成工序中的能代表批次检索的工序4.9 新车型推进部门:特指由技术部、品质部、生产部和采购部等关联部门组成的跨部门推进项目组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修改号: 0文件编号:页码: 25 职责部门职责总经理1)作为公司批次管理的统筹责任人1) 进行产品开发试制(内作件、外协件的新产品试制)及负责新件、新点零部件试制阶段品质适合性的总体判定,仕样不良问题的推进技术部2) 对量产产品为适应市场需求、国家法规、质量要求等的仕样改进、实施3) 产品图纸资料、标准等有关技术文件的设计、转化工作产品图纸的更改,技术文件、资料的管理和发放1) 组织生产部各生产车间实施批次管理生产部2) 各生产车间根据业务组织需要,设立批次管理作业标准并实施3) 建立需作追溯管理的零件、成品标识和管理记录。
4) 材料、零配件件、成品收发要以先入先出原则进行管理1) 协助品质部门监查供应商批次管理实施状况采购部2) 根据供应商批次管理实施状况展开相关考核3) 针对采购领域所属仓储物资设立批次管理作业标准并实施1) 协调监查公司内批次管理实施状况品质部2) 监查供应商批次管理实施状况1 ) 实施公司产品的销售及维修履历的记录管理销售部2 ) 公司产品的销售及储运遵循先进先出原则进行管理1) 按照批次管理指定要求展开相关管理其他部门2) 展开对批次管理实施情况的自查与改进,若有异常,向相关部门进行通报6 批次管理的原则6.1 批次管理是为了保持同批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保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内部或市场) ,通过产品及其批次号能迅速追踪到责任部门或供方、 责任人、出厂或生产日期、 组成该批产品的分组件的批次号、同批产品所涉及的范围、同批产品的生产制造条件,以便有针对性的采取纠正措施6.2 批次管理是为了方便生产管理批次管理应与和玺机械的生产组织形式相适应,并在生产管理中得到落实,做到“五清晰”即产品批次清、质量状况清、记录清、数量清、批次号清6.3 批次要按时间顺序连续编号,不许重复 永久性批次标识必须清晰、牢固,在保证可追溯性的前提下,尽可能简化批次管理的方法。
7 工作程序精品文档精品文档7.1 批次管理的手续流程参照附录 A 的《批次管理体系》修改号: 0 文件编号: 页码 :37.2 批次的形成在同等条件下生产或是可看作在同等条件下生产的范围内设定№分类批次形成的标准1材料按照材料管理每一组次作为一个批次2方法按工序的更换准备形成批次3设备机械、装置、模具、生产线等多个共用形成批次4生产班次按不同的生产班次形成批次7.3批次管理指定零件7.3.1批次管理指定零件是指在图纸技术规格规定的重要安全部件以及根据新增零件、品质状况等所指定的零件另外,对于需作特别追溯管理的零件,要作固有的标识、记录 品质部、生产部把重要安全部件以外的零件指定为批次管理指定零件时,须遵照下述规定:1)生产准备阶段, 依照相关规定在新车型品质推进部门间进行协商、指定, 做出公司内生产车间以及供应商实施批次管理的指示2)量产阶段,依照相关规定品质部和和生产部、采购部、销售部进行协商、指定,做出公司内生产科以及供应商实施批次管理的指示7.4 生产准备阶段的管理 批次管理的基本事项:1)批次形成单位、批次形成工序以及代表工序2)遵循“先进先出”的持续管理方法3)批次的识别表示方法(批次号码的构成、各个搬运盛具的识别表示方法、使用术语、条形码表示方式等)。
4)批次管理记录的方法(对应于批次识别的制造履历以及工序间等的接收关联管理方法)5)产品的识别号码和零件的批次或制造号码的关联管理方法 批次管理的基本事项在以下部门间协商决定:1)内作件生产领域,在生产部生产车间和新车型品质推进部门间协商决定精品文档精品文档2)外作件生产领域,由新车型品质推进部门和供应商协商决定在考虑以下内容的基础上决定识别表示方法:1)搬运盛具的识别表示要包括零件名、零件图号、批次号码等必要的事项2)在各个零件上表示批次或连续的制造号码时,以及工序是由生产线联结、可以与生产计划同步产出零件时,在取得下一工序或接收部门同意的基础上,可以省略在搬运盛具上的识别表示3)在各个零件上表示批次或连续的制造号码时,当产品图或规格书对表示部位、表示方法没有指定时,考虑表示部位、表示方法对品质的影响,可通过和技术部协商后决定 各生产车间决定各工序的制造履历以及接收、流出记录的实施方法 各生产车间根据批次管理要求把批次管理的方法和识别表示方法标准化、明确化修改号: 0 文件编号: 页码: 4 新车型推进部门或品质部,根据需要指示生产部以及供应商提交批次管理记录证据并确认 新车型推进部门,在作生产准备以及生产准备关闭的评价时,进行关于对批次管理体制改善的评价。
7.5 生产阶段的管理 生产部各生产车间根据 7.4 “生产准备阶段的管理”的准备结果,实施批次管理 生产部各生产车间在 7.4 “生产准备阶段的管理”中规定的批次形成单位以外,认为某工序变化点有可能对质量产生影响时,记录制造履历、分离批次 生产工序间的零件的批次接收遵从“先进先出”,防止批次的分散以及批次间的混淆 生产部各生产车间记录各工序的制造履历以及收发实绩并管理,做到能按批次检索 生产部各生产车间在各个搬运盛具上按照 7.4 “生产准备阶段的管理”的规定进行标识后出货 接收来自供应商、 其他工厂的零件的部门, 在通过收货单、 物流卡等进行验收、 记录实绩的同时,实施“先进先出”的管理 对装配车间等输出产品的部门,按照装配流程或程序同步以“先进先出”进行管理 装配车间将与零件批次号相对应的以下事项作为装配履历记录:1)装配日期2)子零件批次号3)依据工序品质管理等的标准类,对装配时加工条件和品质特性的确认结果4) 3 )以外的有可能对品质产生影响的工序变化 品质部全检人员记录与产品批次号相对应的完成检查成绩 产品出货部门记录与产品批次号相对应的出货发往地和出货日期等 在生产阶段,需要变更 6.4 “生产准备阶段的管理”中的规定事项时,生产部需要和品质部、采购部等的关联部门进行协商应对。
7.6 销售、服务方面的管理 销售部要记录产品批次号所对应的销往处7.7 检证 内作领域,对于批次管理有否稳妥适宜地实施, 由向总经理负责并报告的相关领域主管进行确认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对于供应商有否稳妥适宜地实施批次管理,由采购部或品质部通过供应商质量监查等进行确认7.8 批次管理过程中的记录、归档按《文件管理程序》、《质量记录管理程序》执行9 附录9.1 附录 A 批次管理体系图9.2 附录 B:文件制定、更改经历表附加说明 :1) 本程序提出部门:品质部2) 本程序归口部门:品质部3) 本程序 A 版发布日期: 2015 年 4 月 10 日精品文档精品文档修改号: 0部门 技术部步骤生 ·产品图·技术规格产准备阶生产部·批次形成·批次管理方法·批次表示方法·先入先出持续管理方法等的决定·标准化文件编号: 附录 A批次管理体系品质部采购部销售部供应商等·批次管理指定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