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418690654 上传时间:2023-09-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泉州市2021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积累运用 (共13题;共90分)1. (2分) 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 腼腆(din)绰刀(cho)度德量力(du)B . 骈进(pin)阴晦(hu)强聒不舍(gu)C . 嗔怒(chn)庖官(po)面面相觑(x)D . 鞭笞(ch)拮据(j)五行缺土(xng)2. (2分) (2017九上定西月考) 下列咅组词语中字形和划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潜伏(qin) 酒肆面面厮觑(q)消声匿迹B . 澎湃(pi)慰藉吹毛求疵(ch)翻来复去C . 拮据(j)磐石断壁残垣(

2、yun) 粗制烂造D . 黝黑(yu)凛冽锐不可当(dng) 再接再厉3. (2分) (2018七上廉江期末) 下列语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听闻你家犬子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B . 伟大的科学家霍金与世长辞,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迅速刷爆了朋友圈。C .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请您放心。D . 对于众多的莘莘学子来说,要取得成功,就必须勇于面对一切艰难险阻,必须正视求学道路上的挫折。4. (2分)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陈涉世家节选自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写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B . 故乡描写

3、了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着力描写了中年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人物形象。本文后来收在小说集呐喊中。C . 杨修之死节选自元末明初小说家施耐庵的三国演义,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描写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集中表现了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D .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号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之一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本文选自羊脂球。5. (2分) (2013湘潭) 回答后面的问题。我又搬到外祖父那里。“怎么啦,小强盗?”他用手敲着桌子,迎面对我说。“现在我不养你了,让外祖母养你吧!”“让我养我就养,”外祖母说,“你以为这是个什么了不起的难题吗?”“那你就养好了!”外祖父大叫一声,但是马上又

4、安静下来,对我解释道:“我和她完全各过各的了,如今我们样样都是分开的”阅读上述文字,你能从人物的对话中推断出,“我”的外祖父是一个_的人;文中的“我”是外国文学名著_的主人公,名叫_。6. (6分) (2017九下简阳期中) 根据提示,默写诗句。(1) 默写绝句登飞来峰。_,_。_,_。(2) 出师表中,表达诸葛亮愿与先帝患难与共的深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3) 梨自古就是文人志士所赞扬之物,梨花盛开,洁白如雪,而“_, _”两句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将雪比作梨花。7. (11分) (2017海南) 为了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有意义的爱心捐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

5、的两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邀 请 函尊敬的家长:为了响应海南省政府教育扶贫的号召,A让更多的人强烈地加入到献爱心的活动中 , 帮助边远贫困地区学生放飞梦想,用实际行动创建和谐社会。我们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拟于2017年6月5日下午5:00在本班教室举办一场爱心捐赠活动 B要求您必须参加南海中学九年级(1)班班委会2017 年 6 月 1 日(1) 九年级(1)班班委会向本班家长发出了一封邀请函,其中画横线的 A、B 两处,一处有语病,一处语言不得体,请写出你的修改意见。(2) 九年级(1)班共45人,以下是该班同学和家长的捐赠情况统计表,分析表格数据得出的结论,有误的一项是( )捐赠人同学(

6、45人)家长(42人)财物文具(件)书籍(本)玩具(件)现金(元)日常用品(件)书籍(本)体育用品(件)现金(元)数量208382123450.56678353215A . 同学以捐物的形式为主,家长则以捐钱的形式为主。B . 同学和家长参与积极性高,捐赠的财物种类和数量多。C . 此次活动得到了本班同学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和大力支持。D . 家长捐赠的体育用品数量最少,说明边远贫困地区的孩子最不缺体育用品。8. (10分) (2016上海)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卖炭翁(节选)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

7、炭贱愿天寒。(1) 卖炭翁“卖炭”是为了换得_和_。(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伐薪烧炭”强调了卖炭翁劳动生活十分艰辛。B . “何所营”交代了卖炭翁穷困不堪的生活状况。C . “可怜”表现了作者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同情。D . “愿天寒”突出了卖炭翁不怕天寒地冻的精神。9. (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夏翁,江阴巨族。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长洲尤翁开钱典。岁底,闻外哄声,出视,则邻人也。司典者前诉曰

8、:“某将衣质钱,今空手来取,反出詈语 , 有是理乎!”其人悍然不逊,翁徐谕之曰:“我知汝意,不过为过新年计耳。此小事,何以争为?”命检原质,得衣帷四五事 , 翁指絮衣曰:“此御寒不可少。”又指道袍曰:“与汝为拜年用,他物非所急,自可留也。”其人得二件,默然而去。是夜竟死于他家,涉讼经年。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或问尤翁:“何以预知而忍之?”翁曰:“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人服其识。(冯梦龙智囊知微)【注】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钱典:当铺。詈(l)语:骂人的话。事:量词。件,样。(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9、 . 尝舟行过市桥(乘船)B . 因好语遣之(打发)C . 某将衣质钱(抵押)D . 反出詈语(返回)(2) 对文中画也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 ) A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B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C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D . 盖此人因负债/多已服毒知尤/富可诈/既不获则移/于他家耳。(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凡非理相加,其中必有所恃,小不忍则祸立至矣。(4) 夏翁、尤翁各有哪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请结合其言行分析。 10. (

10、1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乡村的风许俊文风是乡村的魂。它不喜欢老是待在一个地方,到处游荡着,时南时北,忽东忽西的。它走到哪里,哪里就能感觉到乡村的呼吸。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多年没见面了,但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头摆尾的小花狗,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醇意,好像一

11、个去镇上打酒的孩子,不小心把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些陶醉。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你瞧,那晚风中的炊烟,怎么看都像是一幅悬腕挥就的狂草,云烟乱舞,该虚的地方虚,该实的地方实,那是我们在绢和纸上无法做到的,可谓真正的“天书”了。莲荡也是。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满荡田田的莲叶便乱了。然而,乱是乱了,但却乱出了味道。究竟是什么味道呢?我也说不清。看来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就像这风中的“乱荷”,有一种不触动情欲的美,大美。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的能耐,把好端端的东西破坏了,还居然翻出新意。还有秋风中的那些树木,原本蓊蓊郁郁的,可是经不住风的手轻轻

12、地摇晃,三摇两摇的,就只剩下一副骨骼了。还是古人高明,他们面对这样的凋零景象,只用“删繁就简三秋树”七个字,就把很复杂的意思表达出来。随着黄叶随风飘逝,树上那些平时看不见的鸟巢,一个一个都露了出来,远远看去,恰似一个个黑色的音符挂在枝柯上说到风,我想起了一件事,有一年我从豆村带回一棵小枣树,栽在城里自家的庭院中,栽树之前我是下足了底肥的,可是几年过去了,并没有见它有多少长进。我很纳闷,就问父亲是什么原因。父亲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给出两个字:缺风。对,缺风。生长在乡村的树可不是这样的。你千万不要以为风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其实它是树和庄稼的神灵。一棵得风的树,就如同一个人得了机遇,东风来了摇一摇,西风

13、来了晃一晃,每摇晃一次,它的根就往泥土深处扎一扎,晃着晃着,一棵树就在风中长高长粗了。父亲把这种现象叫作“得风水”。记得豆村牛鼻凹里有一棵歪脖子黄栌,据说已经很有些岁数了,可就是长不大,村里有人想把它砍下做犁弓,父亲制止道,这棵树虽然长得不是地方,但只要树头能从这凹里蹿出来,一旦招了风,不愁它不成材。后来那棵黄栌居然有了出头之日,风吹着呼呼地往上蹿,一年一个样,一年又一个样,如今它已经有合抱粗了,成了我们豆村的一个标志。这大概就是神奇的风使然吧。当然神奇的还有我的父亲,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

14、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拔又一拔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倘若没有风,这个世界多么沉寂!(1) 文中多次运用了修辞方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试赏析文中第二段画横线句。(2) 文中说“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物,便有了某种诗意。”风赋予了哪些事物怎样的诗意呢?(3) 文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有什么用意?(4) 文中“尽管岁月的风已经把他的头发吹白了,腰吹弯了,甚至连牙齿也吹脱落了,在风中踽踽而行时,须拄一枝拐杖,然而他能够从飘忽不定的风里悟出一点道,想必也该知足了。”句中加点的“风”各有怎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