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逐客书》详解第一段,提出总论点:驱逐客卿是错误的,以此统领全文臣”,李斯自称臣下对君王说话时的口气吏”,官吏主要是指那些主张逐客的王宫贵族窃”,私下里意思是,只是我个人私下里偷偷这么想的,口气很谦恭以”,本身“认为”意思为”,相当于现代汉语判断词“是”以为”本是两个词,它们中间可以看作省略了一个代词“之”之”代逐客这件事后来由于“以为”经常连用,慢慢变成了一个词以为”即“认为”的意思过”,名词,错误这几句说,我听说官吏们议论驱逐客卿,私下里认为这样做是错误的这一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一论点是统贯全篇的总纲这个开头曾经很受后人的赞赏,南宋理论家李图,他在《文章经义》一书中说:“起句直见事实,最妙一开头就点明文章的议论中心,驱逐客卿问题他还说:“文字起句发意,最好《谏逐客书》起句尽矣,不可以加矣是好的不可能再好了为什么?因为它起句发意文章一开始就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逐客是错误的起句开门见山,明快简洁,这当然是很好的但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应看到这里还有个更策略及分寸问题《谏逐客书》是写给一个特殊的读者--秦王看的目的又是谏劝这个最高统治者的呈命,而李斯本人也在逐客之列。
因此这一奏书的成败得失,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命运,而且关系到李斯本人的身家性命这就要求奏书特别讲究策略,注意分寸,这也是说理艺术的特点当时韩国派郑工来大兴水利工程,消耗秦国的财力、人力的阴谋,已弄得朝廷上下沸沸扬扬;秦国贵族借机打击排斥客卿,矛盾十分尖锐如果李斯稍有闪失,轻举妄动,就有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对这种严重的形势,李斯当然是洞若观火,对这些矛盾他心里也很清楚但他却只字不提,采取回避态度,只用“臣闻吏议逐客”六个字,轻描淡写,一笔带过这就避免了对主张逐客的权贵们的刺激,绕开了许多可能发生的纠缠同时这个简洁的开头,写得很婉转,“吏议逐客”,好像秦王还没有逐客,批评的矛头也不直接指向秦王窃以为”口气完全是谦卑的、商量的这就给秦王留下了回旋的余地,便于他收回呈命可见这第一段简洁、婉转中不仅是个开门见山的问题,而且包含着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以下各段是从几个方面来具体说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理由第二段,从历史事实说起,通过秦国发展史中四位君王任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说明没有客卿的功劳,就没有秦国今天的富庶和强大缪公”,缪,通假穆即秦穆公他在秦国由小国到强国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百里笑、蹇叔、丕豹、公孙支”是秦穆公州的五位贤臣。
他们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突出的贡献这几句说,以前秦穆公访求贤士,西面从西戎获取了由于;东面从宛地得到了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叔;从晋国召来了丕豹、公孙支在这里“西取”、“东得”、“迎”、“来”,这四句用的是排比句,极力铺陈一方面显示秦穆公招贤纳士多,一方面突出这些贤士都不是秦国人,是来自四面八方取、得、迎、来”四个动词用的很灵活虽然意义相近,但没有重复感其中“来”字本是不及物动词,这里活用作及物动词,是“使之来”的意思子”,是对以上五位贤士的尊称产”,生,出生现代习惯用法,物用“产”,人用“生”,先秦时“生、产”通用,没有这样的分别所以这五子不出生在秦国,而用了不产于秦霸西戎”,在西戎称了霸全句说,这五位贤士,都不出生于秦国,但秦穆公利用了他们,兼并了二十多个诸侯国,于是秦国就在西戎称了霸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说明他们都是客卿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强调他们的功劳既然秦穆公是依靠客卿才称霸于西戎,那么相比之下,现在的秦王要驱逐客卿,就是错误的这是言外之意不明说,让秦王自己得出结论以上是秦穆公招纳客卿的历史事实重在人才来自四面八方,突出广纳贤才接下来写秦孝公商鞅”,本是卫国人,后来到了秦国,在秦国担任了十年宰相。
在这十年中先后两次实行变法,为秦国很快富强起来、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民以殷盛”,以,表原因,因此,由此殷”,指财产厚实盛”,人丁兴旺殷盛”,指人财两旺乐用”,乐于被用即愿意为国家效劳的意思亲服”,亲向顺服获”,打败,战胜举”,拿下、攻占治”,与强一样,不是动词,而是形容词与“乱”相对,指国家治理的好,太平昌盛全句说,孝公采用了商鞅的法令,移风易俗,人民因此而富足,国家因此而富强老百姓乐于被使用,诸侯亲向顺从,战胜了楚国、魏国的军队,拿下了上千里的土地,使国家到现在还太平昌盛这一层写秦孝公重用客卿的事实从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各方面来论证,突出了变法治囯接下来写惠王,“张仪之计”,就是“联衡政策”,主要是采用挑拨拉拢,收买威胁等手段,来破坏六国的联合包”,囊括夷”,指楚国境内的少数民族九”是个虚数,指很多九夷”,指楚国境内的众多少数民族制”,控制,统治膏腴之埌”,指肥沃的土地散”瓦解从”通假“纵”,即苏秦用的联合六国对付秦国的“合纵”政策西”,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西面”,面向西事”,侍奉施”(yi),动词,延续的意思全句说,惠王采用张仪的计谋,攻占了三川之地西面兼并了巴蜀,北面占领了上郡,南面夺取了汉中,囊括了楚国境内众多少数民族,控制了鄢和郢,东面占据了成皋这个险要之地,割取肥沃富饶的土地,于是瓦解了六国的合纵,使它们面向西来侍奉秦国,功效一直延续到今天。
这一层写惠王用客卿的历史事实重在以“联衡”打破了“合纵”,突出了四面扩张这里连用“拔”、“并”、“收”、“取”、“制”、“割”、“散”等动词,构成一连串既整齐对偶,又长短错落的排比句、对偶句,极力铺陈渲染,势如排山倒海,大大强化了张仪之计的威力和效果下面讲秦昭王,“范睢”,本是魏国人,后化名张禄辅佐秦昭王穰侯华阳”,秦昭王母的弟弟,依仗太后的权利,在朝廷内专政秦昭王听了范睢的劝告,夺了穰侯的相任,并把华阳君驱逐出关,这样就打击了豪门贵族的势力,强化了秦王的统治权范睢还提出了远交近攻、逐步蚕食的策略,使秦国不断地扩大疆土强”,形容词活用动词强公室”,使王室的权利增强杜”,抑制,杜绝杜私门”,抑制豪门贵族的权势蚕”,名词作状语蚕食诸侯”,像蚕吃桑叶一样,一口一口地把诸侯国的疆土吃掉全句意,昭王得到范雎,废掉了穰侯,放逐了华阳君,强化了王室的权利,抑制了豪门贵族的势力,逐个吞并了诸侯列国,使秦国成就了帝王之业这一层写秦昭王用客卿的历史事实,突出打击豪门以上写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个层次,是并列关系,都是通过历史事实的铺陈,来说明客卿的作用因此文章接下来就总收一句,“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一句将上面的铺陈全部收住。
以”,表凭借,依靠的意思之”,两种解释: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是定语的标志说“都是凭借了客卿的功劳二是将“之”字解释为动词,即获得、得到、达到的意思说:“这四位君王,都是凭借客卿的力量获得了成功两种解释都可以,以第二种为好既然秦国发展史上最有作为的几个秦王都是凭借客卿的力量才获得成功的,那逐客的错误就不言而喻了但作者还觉得不够有力,于是接着又来了一个反问句“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负”,辜负由此看来,客卿有什么对不起秦国的呢?这是一种反诘性的肯定,比正面肯定句更富于感情色彩,更能引起对方的思考,因而也就更有力量如果说前面都是摆事实、讲道理,正面论说,那么下面通过“向使”一转,进入反面论证向”,过去,之初使”,假如、假使却”,动词,拒绝内”念纳,接纳之纳,是通假字是”,代词,这样,这样的实”与“名”相对实”,实际,实惠名”,名声,名望全句意,当初,假如四位君王拒绝客卿不予接纳,疏远贤士而不加运用,这样就会使秦国没有富庶的实惠,而秦国也就没有强大的名声了国无富利之实”与“秦无强大之名”,是对偶句前一句讲“富”,后一句讲“强”,实际上两句可并为一句,“秦国就没有这么富强之所以用两句,是为了造成对偶,加强语气,以示强调。
这一段在大量历史事实铺陈之后,又加上反面论征,并用反诘、对偶以强化语气,这就使论征显得十分透彻有力概括起来,第二段是通过秦国发展史中,四位君王重用客卿而取得重大成就的事实,来说明没有客卿的功劳,就没有秦国今天的富庶和强大第三段,从秦王所喜爱的珍宝、美色、音乐说起这里罗列了七样珍宝,课本都有说明,不再重复值得注意的是七个动宾句搭配的很好特别是七个动词:“致”,获得有”,拥有垂”,悬挂服”,佩带乘”,骑坐建”,树立树”,设置这些动词用的灵活、恰当翠凤”,凤凰指的是旗子上的图案翠”,翠鸟这里指翠鸟身上的美丽羽毛翠凤”,就是用翠鸟的羽毛做成的旗子上的凤凰图案全句意,现在陛下获得了昆山上产的玉石,有了随候珠、和氏壁一类珍宝,悬挂着光如明月的宝珠,佩带着太阿宝剑,骑坐着千里宝马,树立着用翠鸟羽毛编织成凤凰型装饰物的旗帜,设置了用灵鼍皮蒙制的战鼓这许多宝物秦国都不出产,而陛下您喜欢它们为什么这里连用七个排比句来铺陈珍宝?是为了突出秦王所喜爱的珍宝大多来自别的国家,暗与秦王驱逐客卿形成鲜明对照在铺陈之后,用一设问句转移,寓意很明确,你既然这么喜欢别的国家的珍宝,为什么要单单驱逐客卿呢?这个意思作者却不说出来,让秦王自己思而得之。
这说明作者写的很有分寸,很善于启发、诱导所生”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性词组,指出产的东西是”,代词,代这些玩好”,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即玩赏喜爱的东西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对“用、采”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名词解,“用”,指器皿采”,色彩颜料不为用”,不会用来做成器皿不为采”,不会用来做绘画的材料另一种解,“用、采”作动词,“用”,表被动不为用”,不会被使用不为采”,不会被开采以上两种解,以第一种为好由于这两句话是对偶句,“用”与“采”相对立,所以不可一字作名词解,一字作动词解全句意,假如一定是秦国出产的东西然后才可以用的话,那这夜光壁就不会装饰在朝廷上,用犀牛角、象牙制成的器物,就不会成为您喜欢玩赏的东西;郑国的歌女、舞女就不会充满后宫;而像駃骏騠一样的骏马就不会挤满外面的马棚;江南地区所产的金锡,就不会做成金器、锡器,西蜀一带的丹砂、青頀就不会作为绘画颜料这句像前一句一样,也是铺陈秦王所喜爱的珍宝,但句型有了变化,前一句是先用肯定句铺陈,后设问;这一句是先假设,后用否定句铺陈两句句型刚好相反所以虽然都是铺陈珍宝,并不觉得累赘接下来是铺陈美色:“所以……者”就是用来做“什么什么的东西”。
娱悦”,使心欢娱,使耳目畅快,是使动用法随俗”,随着世俗风尚雅化”,美化佳”,美好冶”,艳丽窈窕”,体态优美因为古传燕赵地方多美女,所以秦王后宫里就有许多赵女全句意,凡是用来装饰后宫、充当侍妾,使心里高兴、耳目愉悦的东西,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然后才可以用,那么这些用宛地出产的珠装饰的头簪,镶嵌着玑珠的耳饰,东阿绸绢做成的衣服,织锦刺绣之类的装饰,就不会献到您的面前;而随着世俗风尚的变化来打扮自己,容貌艳丽、体态优美的赵国女子就不会站在您的身边了这一层写秦王所喜爱的美女及其装饰品,也多是来自别的国家并通过铺陈方法,极力渲染它们的美好、华贵,这也是为了与单在用人上驱逐客卿形成鲜明的对照下面写音乐:敲打瓦罐,扣击瓦盆,弹奏古筝,拍击大腿,用咿咿呀呀的歌唱呼叫来使耳朵愉快,那才是地道的秦国音乐这是说,什么是秦国的真正音乐快耳”,使耳朵愉悦,使动用法《郑》《卫》指郑国、卫国地方的音乐《桑间》,指卫国桑间地方音乐郑、卫之音婉转优美,多情多变虽被孔子指责为“淫乐”,但实质上却是丰富多采,人们所喜闻乐见的《韶虞》,指舜时乐曲《武象》,是周武王时期配的乐曲这些乐曲被称为“雅乐”相对雅乐来说,郑、卫之音则被称为“俗乐”。
不管雅也好,俗也好,对秦国来说都是异国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