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18594252 上传时间:2023-09-0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 一、孔子的教学方法孔子实在不愧为伟大的教育家,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之高超至今难以有人能望其项背。以著名的“启发式教学法为例,许多人都以为这是苏格拉底的首创。这对于言必称希腊的西方学者来说是缺乏为怪的,在我们中国也有不少人持这种看法(尤其是在计算机教育界),这就未免“数典忘祖。事实上,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学,而且“启发式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而不是苏格拉底)所创造。孔子比苏格拉底大82岁,孔子逝世后10年,苏才出生【1】。所以孔子才是真正的当之无愧的“启发式教学创始人。除此以外,孔子所创造的启发式教学法,其内涵也要

2、比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更为丰富、更为深化。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将称之为“产婆术的苏格拉底启发式对话法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法作一比拟。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展了下面的对话(以下皆是苏问,欧答)【2】【3】:问:虚伪应归于哪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盗窃、欺骗、奴役等应归入哪一类?答:非正义类。问:假如一个将军惩罚哪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问:假如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苏格拉底:那

3、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设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获得成功,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答:应算是正义的。问:假如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假如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盗窃行为是正义的吗?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我刚刚说过的话。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

4、,层层分析,步步深化,最后导出正确的结论。下面再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他只有八个字:“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 述而?)。按宋代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4】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积极考虑,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通时的矛盾心理状态。这时老师应对学生考虑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开启思路,这就是“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一段时间的考虑,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想说又难以表达的另一种矛盾心理状态。这时老师应帮助学生明确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拟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5】。孔子的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

5、八个字,但它不仅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展启发式教学的完好过程,而且还深化地提醒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顺序出现两种矛盾的心理状态,或者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拟,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是两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那么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老师连续不断的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引向深化,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孔子那么是由老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考虑,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老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去认真考虑,等到学生进

6、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二种矛盾且无法解决时,老师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由以上分析可见,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虽然也能使学生印象深化,但是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即涉及高级认知才能的场合,恐怕对问题难以理解得很深化。而孔子的启发式那么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考虑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究,老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两相比拟,不难看出,尽管两种启发式在教学中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的思维,但是显然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化

7、的认知心理学根底,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所以我们的结论应当是:孔子才是世界上启发式教学的真正创始人。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八个字是关于启发式教学的高度概括,也是最科学、最天才的概括。再以“因材施教方法而论,孔子更是独树一帜,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中无人能与之相比。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说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 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答复: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8、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樊迟的资质较鲁钝,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根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慎重,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谅解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己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的标准。总之,根据每个学生根底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作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答复,既切合每个学生的思想实际,又都符合仁的根本概念。孔子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他经常分析每个学生的不

9、同特点,他认为:“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参也鲁(曾参较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孔子心理都有数。并且他还把学生的性格特征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论语 子路?),即人有偏激、拘束和介于二者之间(即“中行)的三种不同性格【6】。孔子不仅能做到因人施教,还能因时间、地点、环境的不同而施教,?论语?中关于这方面的例子也很多。除此以外,更令人惊叹的是孔子还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的不同特点而

10、施教(参看上面关于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局部),真可谓变化无穷。尽管“因材施教这一概念并非孔子本人提出,而是宋代朱熹在总结孔子教学方法时归纳出来的【7】【4】,但是从孔子一生的教育理论看,他确实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完好、最深化地把因材施教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二、孔子的教学思想近、现代的教学思想可谓流派纷呈,种类繁多,但是假设从本质上区分,那就只有两大派:一派是以“学生为中心,另一派是以“老师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思想的代表是建构主义理论,它既是一种学习理论又是一种教学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在教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一种理论。尤其是在西方,随着多媒体和Internet 应用的普及,建构主义思想已逐

11、渐在学校教学领域占据统治地位。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是认知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老师灌输的对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究。不难看出,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思想和孔子提出的启发式教学法的理论根底是何等相似乃尔。可是迄今为止,在国际上提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论时,一般只追朔到杜威(因为他在1900年发表的?学校与社会?一书中首次提出要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中心,即“儿童中心论)和皮亚杰(因为他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所从事的关于儿童认知开展的研究为建构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学根底)。杜威和皮亚杰是近现代卓越的教育心理学家,他们确实为以学

12、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教学理论确实立作出了重大奉献。但是通过上述不可辩驳的事实和科学的分析,不是已经充分证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真正源头应当追朔到孔子吗?在这样一个重大的教学思想与教学理论的形成与开展中,完全抹杀孔子所做出的奉献难道是公平的吗?再看以“老师为中心。这一派的理论由于有几百年的开展历史,所以种类很多。目前公认最有代表性的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承受学习理论,正是由于有奥苏贝尔理论的有力支持,才使得这一派在当前以学生为中心浪潮的强大冲击下岿然不动,仍在许多国家(特别是在中国)的学校教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承受学习理论,是要求老师可以在当前所教的新概念、新知识与学生的原有认知构造(即学生大脑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