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句式专题复习资料一、宾语前置句1、否定句宾语前置句: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诚不自意返吾衣冠、秦人不暇自哀、然微以自文于君亲、以为己若者、未之有也、恐年岁之不吾与结构:否定词+名词+动词古文常用否定词:不、莫、未、微、非等2、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谁为哀者、何以至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胡为而来哉(介宾)//客何为者、来何操、轻重固何如哉、沛公安在、彼且奚适也、彼且恶乎待哉(动宾)结构:疑问词+动词/介词古文常用疑问词:谁、孰、何(什么)、安(哪里)、胡(什么)、奚(什么、哪里)、恶(什么)等3、以“之”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我之谓也结构:名词(且必须为后面动词的宾语)+“之”+动词之“为标志,无义4、以“是”为标志的宾语前置句:唯利是图、无乃尔是过与二、被动句1、以“于"(“被、受”的意思)为标志的被动句(这类句子同时为介宾短语后置句)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时、激于义、不能容于远近、君幸于赵王、使不辱于侯结构:动词+“于”+名词(“于”的宾语)2、以“为”为标志的被动句,通常与“所“连用构成“以……为“的固定句式:为巡船所物色、为巡徼所陵迫死、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若属皆且为(之)所虏结构:“为”+名词+“所”+动词。
3、以“见”为标志的被动句,有时与“于”连用构成“见……于“的固定句式: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结构:(1)“见”+动词2)“见"+动词+“于”+名词4、无标志的纯被动句:死、虽有槁暴、终不解矣、无留北者、上下颇惊动、予羁糜不得还、几以捕系死、几以不纳三、判断句(一)以“者”“也”(“矣”在很多情况下相当于“也”,也是一个标志)为标志的判断句1、……者,……也:(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毛季父也3)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2、……也:(1)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4)国危矣3、……者,……: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王安石《游褒禅山记》)4、……者也:(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2)即今之僵然在墓者也如此皆不得已;失其(二)用“即、乃、则、为、是、非、皆、本、素、诚、固、莫、无、不、斯”等判断词表示判断的判断句例:梁父即楚将项燕;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乃臣效命之秋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今夕是何年、是寡人之过也;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良实,志虑忠纯;我本楚狂人,风歌笑孔丘(李白);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诚固不在战矣;莫知计所岀;奉使往来,无留北者;犹不如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斯用兵之效也。
三)无标志的判断句: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四、省略句一般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和介宾短语,最常见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中宾语一般省略“之”,介词一般省略“于五、状语后置句1、单纯状语后置句:后秦击赵者再2、介宾短语后置句:(1)于(“乎,,作“在”“对”的意思讲的时候相当于“于”)+宾语(名词)在: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使予委骨于草莽、生乎吾前、相与枕藉乎舟中对:加兵于赵、言于郑伯曰、参省乎己向:请罪于君、学于余、耻学于师、请于当道、以吴民之乱请于朝从:月岀于东山之上、取之于蓝和:赵尝五战于秦、故燕王欲结于君被(受):不拘于时、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比(形容词后表比较):长于臣、其势弱于秦、师不必贤于弟子至U:从王于师(2)以(介词)+宾语①把:具告以事②用(拿):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以地事秦六、定语后置句1、以“者”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求人可使报秦者、客有吹洞箫者、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结构:名词(中心语,即后面形容词定语的修饰对象)+定语+者者”为标志,无义这里的定语一般为词组或短语,而非单纯的形容词我们只需将它们看作一个形容词即可2、以“之”为标志的定语后置句:苟以天下之大、四海之大、凌万顷之茫然、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结构:名词+“之”+定语之”为标志,无义这里的定语一般为单纯的形容词,而非词组或短语3、无标志的定语后置句白璧一双、玉斗一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