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418303240 上传时间:2023-11-1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一、教学目标1. 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2. 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3. 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4. 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二、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自然地理概况”、“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3部分内容,知识结构如下:堇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主活t位置与范围沟壑纵横的地恚形态水土流失严重倍统地域交化现代生活方式水土流失治理能源基地建设经济开发与城市化发展卩本节所对应的课标内容主要是“以某区域为例,说明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

2、活质量的影响”。生活方式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劳动工作、休息娱乐、社会交往、 待人接物等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以及与这些方式相关的方面。可以理解为在 一定的历史时期与社会条件下,各个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生活质量又称为生存质量或生命 质量,是全面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生活质量有别于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回答的是为满足物质、文化生活 需要而消费的产品和劳务的多与少,生活质量回答的是生活得“好不好”。生活质量以生活水平为基础,但 其内涵具有更大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它更侧重于对人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评价。一个区域的发展主要指该区

3、域内产业结构变化、城市发展、经济文化水平的变化等。区域发展的每个 阶段,都会对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带来比较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是学生认识区域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节以黄土高原为案例,来阐释本条标准”的要求。黄土高原煤炭、油气等资源丰富,为区域开发提 供了有利条件。但是,由于自然和人文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针对水土流失 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探索出许多环境整治和生态重建的成功 经验,生态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在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的同时,黄土高原地区积极开发当地的优势资源,建 设成为了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积极推进城

4、市化建设和经济开发,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千百年来,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和过去相对稳定的社会经济及文化特征,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 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 变化,这给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升。按照“标准”的设计思路,在“自然地理概况”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2 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 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强调了黄土高原黄土分布的范围及厚度,为后面阐述主要生态环境 问题和独特的黄土地貌做好铺垫;第 2自然段没有面面俱到地介绍黄土高原的气候、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扼要讲述了黄土高原水土

5、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及黄土地貌类型。为配合正文内容, 教材安排了“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黄土高原地形分布”2幅地图和“黄土高原的塬、梁、峁”1 则“阅读” 材料。“阅读”材料是正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引导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地貌类型。为引导学生了解黄 土高原的主要生态问题水土流失,理解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和人 为原因(不合理的人类行为破坏植被),教材P.100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在“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这部分内容中,教材正文首先扼要介绍了黄土高原居民传统生活方式形成的 整体原因,然后从食(主食小麦和杂粮,佐食咸菜和辣椒)、居(传统民居窑洞

6、)、行(马 车、驴车) 3 个方面介绍了黄土高原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最后介绍了黄土高原人们的人居环境、食物结 构、居住方式、出行方式和对外联系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教 材安排了“窑洞”的“阅读”材料。这则“阅读”材料通过传统窑洞与新窑居的对比,可强化学生对黄土高原传 统生活方式随着区域发展而发生了巨大变化的理解。为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饮食习 惯和传统文化,以及它们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教材P.102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值得注意的是, 这个部分的大多数内容属于文化地理范畴,这些内容增加了文化地理在教材中所占的份额,增强了地理教 材的文

7、化气息。在“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这部分内容中,教材安排了2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第1自然段介绍了 黄土高原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及成效;第2自然段介绍了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居民生 活质量的影响,重点讲述了黄土高原地区能源基地建设和近年来国家加快黄土高原地区经济建设的政策措 施,强调了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战略对当地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为配合正文内容,教材 安排了“黄土高原治理前”、“黄土高原治理后”2幅景观照片和“高原绿了,农民富了”1则“阅读”材料,让学 生直观感受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改善,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当地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为引导 学生进一步了解打坝淤

8、地、生态移民等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措施,理解生态移民对黄土高原 地区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积极影响,教材P.104安排了一组相关“活动”。三、教学提纲一、自然地理概况1位置与范围2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3水土流失严重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1传统地域文化2现代生活方式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1水土流失的整治,环境质量提高2建设能源基地,经济发展水平提高3城市化建设加快四、教学建议新课导入:方案:歌曲导入:播放歌曲黄土高坡,引导:歌曲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 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方案:图片导入:展示几幅黄土高原的典型景观图片,如沟壑纵横的黄土地貌、窑洞等,引导:

9、这些景观属于我国哪一个地区?(黄土高原)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黄土高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方案:直接导入:前面,我们已经了解了4个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环境与发展状况。今天我们以黄 土高原为例,了解跨省区域的环境与发展状况。【自然地理概况】教学导入:方案:直接导入:黄土高原的环境和发展状况与它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我们先来了解黄土高 原的自然地理概况。方案:图片导入:展示黄土高原的黄土地貌景观,引导:从图片中,你能了解到黄土高原的哪些自 然地理特征?教学过程: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和图8 65,完成下列任务。(1)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

10、(2)找出长城、秦岭、乌鞘岭、太行山等地理事物,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3)说一说,黄土高原主要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归纳:黄土高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北起长城,南至秦岭,西抵乌鞘岭,东到太行山。黄土高原 主要包括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一部分。这里是世界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 50 万千米2,黄土覆盖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过200米。过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气候特点。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阅读下列材料,归纳黄土高原的气候特点。材料 1 太原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 ( C)-5.5-24.212.218.121.8

11、23.421.916.510.12.5-3.7降水量(毫米)3.25.213.419.933.355.9102.110751.625.610.73.2材料一:西安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月份123456789101112气温(C )-0.12.98.114.719.824.826.625.319.913.96.91.3降水量(毫米)6.99.628.64360.254.498.670.891.659.923.95.8归纳: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过渡: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加上降水集中的气候特征,会形成怎样的地貌特征呢?课堂活动: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引导学生

12、阅读图865和P.100“黄土高原的塬、梁、峁”材料, 完成下列任务。(1)对照地图上的高度表,说一说,黄土高原的海拔高度有何特征?(2)对照地形图上的颜色差异和河流流向,描述黄土高原的大致地势特征。(3)结合教材正文内容,说一说,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有何特征?简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 归纳: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 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课堂小结活动:教师展示下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自然要素主要特征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土壤过渡:黄土

13、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使得该地生态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归纳: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 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人为原因人

14、类不合理地利用土 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过去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 因的了解和理解。【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教学导入:方案:图片导入:展示黄土高原地区居民的传统主食(小麦、小米)、佐食(咸菜、辣椒)、窑洞 等生活方式图片和腰鼓、剪纸等传统艺术图片,引导:这些图片表现了黄土高原地区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 文化艺术特点。方案:过渡式导入:刚才我们了解了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 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教学过程:自

15、学辅导:引导学生阅读正文内容,填写下表。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主食佐食民居交通工具课堂活动:想一想,黄土高原地区居民为什么过去以小麦和杂粮(小米)为主食?想一想,山西人喜 食醋与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关系?归纳:黄土高原多旱地,适宜种植小麦和杂粮,因此居民多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以面食为主食,常 用醋来调味,有助于消化,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的酸碱平衡。课堂活动:阅读P.101 “窑洞”材料,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 宜的居住选择?归纳:黄土高原黄土广布而且深厚,黄土具有直立性,便于修建窑洞;黄土高原森林植被较少,建筑 材料有限,修建窑洞节省建材;黄土高原气候大陆性强,冬冷夏热,窑洞冬暖夏凉,节省能源。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2“活动”2。让学生了解黄土高原独特的传统文化。 过渡:如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