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马哲-肖前(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18303062 上传时间:2022-10-1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马哲-肖前(全)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品)马哲-肖前(全)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品)马哲-肖前(全)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品)马哲-肖前(全)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品)马哲-肖前(全)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马哲-肖前(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马哲-肖前(全)(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MARXISM第一horizontal层:1. 绪论 2. 唯物论 3. 辩证法 4. 认识论 5. 唯物史论第二horizontal层:1. 绪论 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2. 唯物论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3. 辩证法 1.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2. 基本环节 3. 基本规律4. 认识论 1. 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2. 认识的辩证过程 3. 思维方法 4. 真理和价值5. 唯物史论 1. 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2. 物质生产 3. 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 4.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5. 人民群众的和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 6. 科学及其社

2、会功能 7. 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 8.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第三horizontal层: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1. 社会功能 2. 基本问题 3. 历史发展2.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1. Marxism-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2. Marxism-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3. Marxism-与当代世界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 世界的物质性 2. 物质的存在方式 3. 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4.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4. 物质世界的联系和发展 1. 普遍联系 2. 运动发展 3. 规律性5. 基本环节 1. 整体部分 2. 个别一般、

3、特殊普遍 3. 相对绝对 4. 原因结果 5. 形式内容 6. 必然偶然 7. 现象本质 8. 可能现实6. 基本规律 1. 质变量变 2. 对立统一 3. 否定否定7. 认识的本质和特征 1. 认识的本质 2. 实践在认识中的基础地位 3. 认识的系统结构和基本属性 4. 认识的历史演化和现代发展8. 认识的辩证过程 1. 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2. 理性认识到实践 3. 辩证运动的全过程9. 思维方法 1. 方法论 2. 辩证思维 3. 现代科学思维10. 真理和价值 1. 真理 2. 价值 3. 统一11. 人类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 1. 实践与人类社会的产生 2. 人的本质 3. 社会存在

4、与社会意识12. 物质生产 1. 物质生产实践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 2. 物质生产力 3. 现代物质生产实践的特点和发展趋势13. 物质生产基础上的社会有机系统1. 社会交往和社会有机系统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3. 经济基础和政治上层建筑 4. 思想上层建筑 5. 有机系统的演化14. 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位 1. 阶级和阶级斗争 2. 国家和无产阶级专政 3. 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和自由15. 人民群众的和个人在历史中的地位 1. 历史规律和人的自觉活动 2. 人民群众 3. 个人 4. 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6. 科学及其社会功能 1. 科学的一般特征和社会作用 2.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

5、件 3. 现代科技革命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景17. 文化、文明和社会进步 1. 文化的实质和人的发展 2. 文化的分类结构功能 3. 文化和文明的发展18. 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解放 1. 人的全面发展 2. 人的价值 3. 人的自由Vertical No.1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拔舌地狱1. 社会功能 1. 哲学智慧之学 (字义) 官人之学(哲学就是从总体上教导人们善于处理和驾驭自己同外部世界的关系的学问)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为基本活动形式(人与世界的关系的展开)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从总体上把握时代内容,反映时代本质特征 具有历史性时代性哲学的基本内容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人们对自然社会人

6、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运用世界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般的、普遍的方法的学问。)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概括,概念范畴,逻辑原则)2. 特点与具体科学的不同:对象(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把握 具体科学的总结和概括) 整体上、运动中,对各门具体科学进行总体把握和统摄思维方式抽象性、普适性 实指性、实证性3. 功能知识体系意识形态统摄精神世界联合器、发动机、方向盘,社会历史主体精神世界的核心社会功能:世界观人在世界中的地位,人与世界的关系,认识、改造、创造世界的前提 方法论思维方法的核心,制约具体方法 价值观对现实批判态度的评价,信念、理想的导向和激励哲学基本精神对人类自由问题的探

7、索2. 基本问题 1. 提出存在概括世界的最大普遍性最抽象的范畴物质思维人们从自己的主体地位出发考虑世界精神2. 两个方面本体论问题何者第一性:唯物、唯心,认识论的前提认识论问题同一性问题:可知、不可知,渗透贯穿本体论3. 两个派别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具体有形或特殊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孤立、静止、片面,机械联系和运动;不彻底性 辨证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自然观和历史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或原则,脱离物质、乃至脱离人 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感觉、经验、心灵、意识、意志、观念3. 历史发展1. 历程2. 科学的分化u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知识源泉u

8、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3. 文明的进程u 理论地把握文明的创造与演进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现实性u 批判推进u 提供指南Vertical No.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 剪刀地狱1. Marxism-人类历史发展和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 a) 社会历史前提革命运动19世纪30、40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建立30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工人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找到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这一历史的现实基础,物质的经济关系自然科学细胞学说生物有机体之间的联系能量守恒转化原理物质运动间的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同一性生物进化论物种进化发展的辩证法社会科学劳动价值论高度评价了生产劳动

9、的作用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阶级斗争用物质生产的演变说明阶级关系的变化、革命的发生、政权的更迭圣西门b) 理论前提以往哲学人与世界关系的有益探讨积累积极意义的思想材料与时代精神的背离及所包含的内在矛盾提出由以出发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自由与必然的现实对立法国唯物主义肉体感受性视为人的本质自然的客观现实性感觉论、经验论的唯物主义社会生活趋利避害、自我保存的生物本性两个谬论否认人的任何选择自由的极端决定论(宿命论); 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是环境的产物,意见支配世界,二律背反,历史动力归结为开明君主的“善意”)德国古典唯心主义能动的自我意识视为人的本质康德思维是构造现象界的能动活动黑格尔通过矛盾

10、的对立及其克服而实现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的过程性,历史辩证运动的主体是思维或绝对精神费尔巴哈神的主体是理性,理性的主体是人,存在与思维的统一在现实的人身上得以实现,抽象的人,类,内在的、无声的、自然的人的共同性c) 进程历史使命: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斗争提供理论指导空想社会主义提出解决资本主义矛盾的方式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但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联系和它对一定历史时期的必然性,以及灭亡的必然性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按照费尔巴哈的人的类本质异化论理解人类历史类本质不再是生物性、生理性的,而是“自由自觉的活动”,亦即改造对象世界的生产劳动异化劳动导致类本质变成人的异己的本质,

11、变成维持他的个人生存的手段,造成人与人、人与自然、思维与存在、自由与必然的矛盾对立共产主义对私有财产(作为人的自我异化的产物)的扬弃,一切异化的扬弃局限性:把全部历史理解为生产劳动的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运动,赋予黑格尔唯心主义的历史的辩证法以现实的生命。 但未能明确实践的首要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人的本质仍然是一种不变的、理想性的,原始本质和历史预设的理想目标。 沿着费尔巴哈的思路,通过改造黑格尔的思辨唯心主义,将其历史的辩证法引向唯物主义神圣家族力图将法国唯物主义引向辩证法物质利益不是神类的利己主义者,而是利己主义的人共产主义的必要性既然人的性格是由环境造成的,那么必须使环境成为合乎

12、人性的环境局限性:未能阐明物质利益与历史发展的中介关系,从物质生产活动来说明历史发展德意志意识形态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综合唯物论和辩证法把辩证法的能动性、历史性引入唯物论,对唯心的辩证法进行改造,使其运动主体现实化旧唯物主义的缺点直观性,受动性,不能从人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对象、感性。现实的个人在一定物质的、不受他们意志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条件下能动地表现自己,对其受动条件的能动改造,既非旧唯物主义受动的自然感受性活动,亦非唯心主义的能动的精神想象活动实践活动人与外部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在既定的物质条件下通过能动的改造自然而实现自己的目的的活动,主客体之间相互创造、相互规定的历史运动分工

13、导致主体间交往关系的重大变化,导致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私有制和阶级对立的产生,导致物的力量对人的支配,导致大多数人的片面发展,偶然的人,抽象的个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分工对于生产发展成为不必要,从而消灭阶级对立、扬弃异化,建立使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共产主义制度,共产主义的必然性被置于生产力发展的必然性上2. Marxism-实践范畴为核心的完整的理论体系 a) 实践: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实践活动:客观存在,能动的活动实践:人与自然的一种客观的关系,一种物质性的否定性关系,否定外部自然的直接存在形态,使之合乎人的目的人类存在的本质,人类的基本存在方式克服:旧唯物主义的感觉经验概念单纯的受动性,人被动的统一

14、于自然,唯心主义的精神经验概念抽象的能动性,自然统一于精神思维存在辩证地、现实地统一于物质实践统一:物质实践活动作为人的本质唯物论和辩证法:辩证法的运动主体被转化为“现实的人和现实的世界”自然观和历史观:自然是人类历史的前提,是物质生产实践的的现实基础,人通过实践活动在自然界打下人的印记认识论和本体论:认识是实践过程的内化,实践以物质工具为中介对对象世界的现实把握,认识以语言符号为中介对对象世界的观念把握或象征性把握b) 革命的、批判的哲学服务于无产阶级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人类解放事业实践概念内涵革命性和批判性人与自然关系的否定:物质生产活动,使“自在之物”变为“为我之物”,人对自然的否定性关系,革命性活动之源人与人关系的否定:人对外部自然的关系的革命性变化必然引起人与人之间经济的、政治的、精神的交往关系的否定性变化方法论上的革命性和批判性主观理解:对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