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柘城长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规划媒体演示文稿整理0525尹工定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418282584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丘柘城长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规划媒体演示文稿整理0525尹工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商丘柘城长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规划媒体演示文稿整理0525尹工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商丘柘城长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规划媒体演示文稿整理0525尹工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商丘柘城长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规划媒体演示文稿整理0525尹工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商丘柘城长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规划媒体演示文稿整理0525尹工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丘柘城长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规划媒体演示文稿整理0525尹工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丘柘城长江新城概念性城市规划媒体演示文稿整理0525尹工定(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江智都 魅力新城第一篇 分析篇一、柘城区位分析柘城,一片厚积着黄河文化历史瑰宝,闪烁着悠久商业文明之光的古老土地。柘城,一座在改革开放的春风细雨中焕发了青春活力,在新世纪经济建设全面提速中迅速崛起的现代文明之城。柘城地处黄淮平原腹地,位于河南省东部,商丘市西南部,地理位置优越,自古就有“上拱汴洛,下附荆淮,襟带京亳,盘桓睢陈”之说。柘城北距商丘市区50km,西距省会郑州220km,全县总面积1048km2,人口94万,下辖7镇14乡,人口密度897人/km2。在国家已经确立的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柘城县按照“北扩南进、西延东伸、四面开花”的城市发

2、展布局,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力争把柘城建设成为城区3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超过30万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长江新城的规划设计便在此契机下孕育而生。二、长江新城区位分析长江新城地处柘城县产业集聚区与老城区的结合部,濒临北湖,东西两端分别连接东外环路、西外环路,居于未来大道与学苑路(规划中)之间。项目总用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 设计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过于狭长,且设计边界为城市主干路包围,与城市规划主轴线垂直,功能没有集聚效应,为了更系统、更科学的规划长江新城,故本次扩大研究范围,以求长江新城健康发展。本次规划详细设计区域总面积187.89公顷,其中居住用地46.65公顷,占24.

3、83%;公共设施用地70.3公顷,占37.42%;工业用地3.72公顷,占1.98%;道路广场用地47.53,占25.3%;绿地19.69公顷,占10.48%。三、长江新城研究范围主要设计范围:为未来大道、西外环路、北外环路,主要研究范围:为未来大道、富强路、西外环路、北外环路北湖周边区域。扩大研究范围,系统、科学规划,加强核心功能效应,促进新城健康发展。规划范围整体城市设计:1017.25公顷城市设计:302.52公顷修建性详细规划:187.89公顷四、长江新城现状研究1、现状土地利用分析 现状用地(除道路交通用地外)以村庄建设用地、荒地、行政办公用地为主。现状新建建筑主要集中在未来大道两侧

4、,其中,行政办公建筑集中在迎宾大道与上海路之间;居住建筑主要集中在迎宾大道以东;县人民政府位于未来大道北侧,面对北湖。2现状交通条件分析 现状道路目前不成体系,其中未来大道、迎宾大道及富强路已修建完毕,学苑路修至上海路西,上海路修至学苑路,西外环路修至福强路。3、文化景观资源分布柘城文化景观资源丰富、得天独厚。规划用地内古黄河、小沙河穿流而过,且毗邻千树园公园、北湖生态公园,人文自然景观丰富。第二篇 设计篇一、 基于县城现状及发展背景的定位基于以上的现状分析以及柘城政府对城市发展的新思路新战略、近几年柘城县处于快速城镇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对县城发展有几个明确的认识:1、柘城应树立迎宾大道发展轴。

5、迎宾大道应作为县城主要的发展轴线,这条轴线北起商丘高速出入口,向南连接产业集聚区服务中心、老城区传统商业服务中心、规划铁路站商业中心。该轴线是柘城向主要经济联系方向(商丘方向)的轴线。2、柘城的发展中心应在长江新城。我们认为柘城近期发展方向应该是向北,老城区突出特色,产业集聚区突出发展,而在这两个区域之间,应该是全柘城的中心,这个中心依托县城老城,可以作为老县城北拓的提升,又可以服务、带动北部产业集聚区的发展。这个中心在学苑路与迎宾大道交汇处。3、柘城应体现三个城区特色。作为景观风貌特色鲜明而文化底蕴丰富的老县城区,应限制高层建筑的开发,突出“传统柘城”。产业集聚区作为以工业为主的城区,应突出

6、简洁、高效的工业建筑群风貌,突出“科技柘城”。长江新城作为柘城中心区域,又在老县城之外,应鼓励高层建筑建设,具有一定开发强度,建筑风貌体现现代感、时代感,强调环境品质,突出“魅力柘城”。4、长江新城应是柘城的中心区。长江新城在迎宾大道两侧作为 “柘城之心”,应涵盖三个 “核”功能。一是行政之核,依托县委、县政府及其他行政单位,强调行政功能的有效聚集;二是文化之核,强调文化娱乐、体育等文化功能的聚集;三是商业之核,强调多种商业业态的功能聚集。这三种功能应有机聚集而不对其功能干扰,形成一个“三核一心”的复合型城市中心区。二、设计理念1: 顺势建城 ,依形造阁。力求对大自然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人与自然

7、和谐共生。2: 考究古今城阁 ,调研基地纹理,规划出符合造城风水原理,功能布局合理,使用方便,管理方便的城市。3: 立足当地产业基础,融合“苏南经济、珠三角经济、温州经济”打造特色的柘城经济环境。4: 传承华夏文脉,延续中华美德,提升城市文化品牌。5、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加大城市景观建筑力度,塑造“平原森林城市”三、设计构思通过对现状各种禀赋资源的理性梳理,分析并推导出各种要素相对合理的空间布局模式,为建立整体的空间结构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1、在现状的路网结构基础上衍生出城市的环形路网骨架,并根据整体的布局结构设计加入部分路网最终形成完善的城市路网结构系统。2、依据现有的水系生态资源进行整合

8、发展形成完善的城市生态核心系统3、打破原有的多中心布局方式,进行资源的整合发展形成一个聚合式的多功能复合中心。四、整体布局1、城市结构三纵三横三核心三纵是,(湖滨路的)现代生活景观轴;(迎宾大道的)柘城风情展示带;(长江二路与长江三路之间的)科研发展轴三横是,(北外环路的)生态围护走廊;(学苑路的)城市发展走廊;(未来大道的)行政走廊。三核心是,社区邻里中心;多功能复合中心;教育科研中心2功能分区分三大片区西片区:生活区中心区:综合服务区东片区:产业服务区五、方案特色在中心区的具体城市设计方案中,我们形成了以下几个特色:道路骨架:环形+方格为形成特色鲜明的中心区形象,我们采取了环形加方格的路网

9、形式,中心区采用椭圆形环形路网,在迎宾大道与学苑路交汇处布局的圆形大型广场,广场中心为柘城大型城雕,作为景观中心,外围布局内环路、外环路,形成强有力的中心区聚心形象。中心区以外以方格路网为主,与长江新城南北其他城区有机衔接。用地布局:多元复合纵观优秀城市的中心区,应该是多种功能的复合。有机把行政办公、会议展览、文化娱乐、企业总部、大型商业、步行商业等功能组织在一起,形成具有活力和魅力的中心区。行政办公聚块发展,摈弃以往沿街摆放的土地浪费模式,依托县委、县政府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文化类建筑主要在迎宾大道西侧布局,对行政互不影响;商业全部布局在迎宾大道东侧,靠近广场为大型商业,形成大气的城市公

10、共界面,远离广场为小型商业步行街,形成丰富热闹的街道场景。沿环状水系沿河布局酒吧、餐饮、娱乐,发挥滨水优势。空间形态:大开大阖为形成大气魄的城市空间,我们有意识让城市空间形成大开大阖的效果,体现大尺度的空间,广场周边为开阔大尺度公共开放空间,向北偏西方向、西南方向、东南方向规划放射状绿楔,分别与体育中心、行政中心、东南片区形成空间联系。组成风车型景观结构。建筑布局:向心聚气为突出中心区环状城市结构,建筑布局要求向心布局。景观环境:水绿交融要突出柘城水城的景观优势,沿外环路开挖人工河道,联系古黄河、小沙河,使游船可以从容湖直达中心区,做好水文章,突出水特色。中心区以西、以东各规划南北向的森林带,

11、形成城在林中的生态效果。建筑高度:和谐有秩为了避免新城区开发建设中高层建筑布局无序,城市天际轮廓线单调,第五立面俯瞰面杂乱的问题出现,城市设计对城市建筑群竖向形态进行有机组织。将城市竖向形态作四个层面进行组织:开放空间作为第一层面,15米以下建筑作为第二层面,15-24米作为第三层面,24-40米作为第四层面,40-60米作为第五层面,100米以上作为第六层面共同构筑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城市竖向空间形态。建筑色彩:丰富统一;建筑形象:现代精致一个城市的建设需要一个整体的城市规划系统进行控制引导,城市中形形色色的建筑也需要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控制引导,而不能各自为政,杂乱无章。对长江新城的建筑风格

12、方面我们确立了现代生活风貌区、城市综合体风貌区、教育科研风貌区、现代工业及物流风貌区等四个大的分区以及一条行政走廊和一条柘城风情展示带。在建筑风格统一的前提下不同的分区运用不同的色彩材料展现不同的风貌,以丰富城市形象。现代生活风貌区:分布着居住、办公、教育、商业、行政建筑。城市综合体风貌区:分布着居住、办公、文化、体育、教育、商业建筑教育科研风貌区:分布着居住、办公、教育建筑 现代工业及物流风貌区:分布着办公 、工业建筑 行政走廊:居住、商业、行政建筑 柘城风情展示带:居住、办公、文化、体育、商业建筑 核心功能清晰,有极强的聚合感和凝聚感 在主要城市发展核心区域我们采用椭圆形的布局形式和环形路

13、网的交通组织形式在核心区域布置有中央广场、商务办公中心、高档住居区、大型购物中心、会展中心、综合体育中心、文化博览中心、科研孵化中心、市民中心。同时为了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使商务办公中心、高档居住区、大型购物中心等主要人流聚集区和体育、会展、市民活动等次要人流聚集区呈左右布置以免产生人流交叉运动使交通混乱。核心区中心广场的设计采用聚合的设计理念:文化的聚合 产业的聚合 历史的聚合以塑造新城区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活动需求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中心广场设计力求解决以下四个问题:1 广场与城市的关系 广场位于新城的核心位置,在中心区设置地标性的大型城市雕塑。2 广场与道路的关系 在迎宾大道上空架起景观

14、廊桥,形成立体交通。3 广场与水系的关系 将北湖的水系引入广场中心,使景观具有连续性。4 广场与建筑的关系 广场的植物景观以树阵和草坪为主,与周围现代建筑的风格协调,成为一个整体。景观设计结构:本案形成一个核心景观区,三条景观轴线,若干景观节点的景观格局,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提高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视觉感受。第三篇 实施篇整体发展,分步实施1、 依据现有路网基础建设完善的路网构架2、 以迎宾大道、未来大道为目前的形象大道进行综合整治。打造过度新老城区的城市形象带,作出城市形象的目标定位。3、 开发东片区,启动长江新城城市经营,筹备核心区启动资金。4、 启动核心区的城市建设,以开放性公共建筑和公共景观建设为先导,聚集人气,引进外资。5、 以核心区的成功建设,带动长江新城的整体开发。6、 以长江新城的开发建设,带动整个城市的开发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