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方法概述(初稿)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学习目标】1、 了解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2、 准确判断句子的断句【知识链接】 断句的基本方法:1. 弄通文意断句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 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 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 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 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①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 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②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 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③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 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贝I」、然则、或、况、 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⑤ 其它的如:以、于、为、贝I」、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 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4. 找出动词 ,明确句意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 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 2004 年北京卷考题① 马 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② 其马将胡骏 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 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 其、之(表示“他”)。
6. 借助语法结构断句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7. 利用总分关系断句文言文中常用总说分承或分说总承的写法,掌握了这个写法对断句很 有帮助如《谋攻》的最后一段:“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 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这显然是总说分承的写法了再如“老而无妻曰鳏/老而 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这显然是分说总承的写法了8. 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文言中常有对偶句、排比句,抓住这个特点断 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例: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 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横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这一段文字之中,“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是对偶;“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并吞八荒” 是排比;“内”“外”是对照根据这样的语言特点,断句也就容易多了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例如: “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觑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名不正则言 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9.利用对称句式解题时,注意古文讲究整齐对称、行文中上下句常用相同的字数和相同的 结构的特点如“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句式工整,都为四字一句,据此 可正确断句当然,断句的方法还有很多,如根据押韵规律断句、根据间隔反复断句、特殊句式等断句,综 合运用这些方法,效果会更好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考 察文言文的传统方式在一句话的末了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6u)给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3、太 宗 曾 罢 朝 怒 曰 会 杀 此 田 舍 汉 文 德 后 问 谁 触 忤 陛 下 帝 曰 岂 过 魏 征文言断句小结: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紧紧抓住“曰“”云”“言,” 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 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4、异 史 氏 曰 满 招 损 谦 受 益 天 道 也 名 小 立 遂 自 以 为 是 执 叶 公 之 余 习 狃 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满之为害如是夫② “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令人不堪卒读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检测练习】阅读下面的短文,用“/”给下面划线文段断句并翻译句子1、君子之言寡而实,小人之言多而虚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 终于不可及也君子虑福弗及,虑祸百之,君子择人而取,不择人而与,君子实如虚,有如无《说 苑》)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于不足见终 于不可及也2、人 之 生 斯 世 也 但 知 以 已 死 者 为 鬼 而 未 知 未 死 者 亦 鬼 也 酒 罂 饭 囊 或 醉或梦块然泥土者则其人 虽生与 死之 鬼何异余尝见 未死之 鬼吊已 死之鬼未之思也特一间耳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郑板桥咏饼 郑板桥大令,通率诡诞,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读其集中家书数篇,语语真挚,肝肺 槎牙,跃然纸上,非骚人墨客比也板桥少孤寒赖乳母费抚养得活值岁饥费晨负入市以一钱易饼置 其手始治他事!板桥既入官,有诗云:“食禄千万钟,不如饼在手平生所负恩,岂独一乳母令 人不堪卒读 (选自清•葛虚存著《清代名人轶事•文艺类》)(1) 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板桥少孤寒赖乳母费抚养得活值岁饥费晨负入市以一钱易饼置其 手 始 治 他 事!(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 书画多奇气,世咸以才人目之文言文断句训练答案1•【译文】君子少言寡语,但句句是真实的小人夸夸其谈,往往言之无物君子做学问,耳听见 了,就记在心里,并时刻以行动去践行;君子治理事情,开始的时候很微小,最后达到极高的程度 君子很少考虑顺利的方面,对于一切的困难却考虑的周全,君子有所求的时候会有选择的去求人, 而无论什么人有求于君子,君子都会帮助君子富有的时候并不表露,依然和没有什么一样参考答案】君子之学也,入于耳,藏于心,行之以身;君子之治也,始王不足见,终壬不可及也2. 【译文】人生在世,只知已经死去的人是鬼,而又知没有死的某些人也是鬼呢。
那些酒囊饭袋,醉生梦死,象无知无觉的泥土一样的人,他们虽然活着,但铸死鬼有什么差别?我曾见过未死的活 鬼挽吊已亡的死鬼,没有想到他们之间仅有一点点差别世人唯独不知,开天辟地、自古及今以来, 自有不死的鬼存在于天地之间参考答案】人之生斯世也,但知以已死者为鬼,而未知未死者亦鬼也酒罂饭囊,或醉或梦,块 然(无知无觉的样子)泥土者,则其人虽生,与死之鬼何异?余尝见未死之鬼吊已死之鬼,未之思 也,特一间耳3、 [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 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 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 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 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参考答案】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 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 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4. 【译文】异史氏说:自满必招致损伤,谦虚方可得到益处,这是客观规律。
刚有点小名气就自 以为是,偏执于叶公的不良恶习,因袭而不改变,不到一败涂地而不停止,骄傲自满真害人就是这 样的啊!5.【参考译文】郑板桥县令,直率怪癖放纵,书法和绘画充满奇异气象,世人都用有才气的人的标准来看他 读他集子中的数篇家书,每句话都真挚恳切;他胸怀不平之气,活跃地呈现在纸上这不是一般文 人墨客能够相比的郑板桥年少孤苦贫寒,靠乳母费氏抚养得以活下来遇到饥荒年,费氏清晨背 着他到市场上去,先用一钱买了一只饼放在他的手上,才开始做其他的事郑板桥做了官后,写了 一首诗说:“享有千万钟的食禄,不如一只饼在手一生中辜负的恩德,哪里只乳母一人这样 的诗句)使人不能忍心读下去参考答案】(1)板桥少孤寒/赖乳母费抚养得活/值岁饥/费晨负入市/以一钱易饼置其手/始治他事!(2)①(郑板桥的)书法和绘画充满奇异气象,世人都把他看作人才(或:世人都用有才气的人 的标准来看他)② “一生中辜负的恩德,哪里只乳母一人这样的诗句)使人不能忍心读下去文言文断句方法概述(快班使用)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学习目标】1、 了解掌握断句的基本方法2、 准确判断句子的断句【知识链接】 断句的基本方法:1. 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 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 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2. 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 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3. 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 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① 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 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② 句尾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 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③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 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 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