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红色文化调查报告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记录历史的经典是我们获得历史知识、激活红色基因的最佳途径一本好书、一个好的故事,既是一扇窗户,让人走进历史、了解历史,也是一粒种子,让人在内心激发红色认同南阳是一块红色的革命热土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或关注关爱于南阳,或战斗工作于南阳厚重而光辉的历史使得这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也较早地进行了开发在文学、文学文本方面,由前涉执笔完成的《桐柏英雄》1972年出版近年来,又组织创作《巍巍桐柏》《桐柏英雄淮源春》《红苏区绿淮源》等10余部300余万字的红色文学作品镇平红色文化文本主要围绕彭雪枫将军书写,其中有长篇纪实小说《彭雪枫将军——永不飘落的红叶》,革命回忆录《玉乡魂》《一代名将彭雪枫》,戏剧《彭雪枫在淮北》剧目等在南召县,主要有《南召文史资料》、《革命老区南召》《伏牛凯歌》以及《袁宝华访谈录》等此外,中原军区突围部队途经南阳的20余天中,留下了许多歌颂部队的民歌这些流传下来的民歌,也成为众多红色文化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影视剧方面1979年,根据《桐柏英雄》改编的电影《小花》,在全国影响巨大,产生了唐国强、刘晓庆、陈冲三位影坛明星。
2007年18集电视剧《彭雪枫》拍摄完成并在央视上演、同年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完成2012年,桐柏县联合中央电视台拍摄30集电视剧《桐柏英雄》......多角度重现历史英雄事迹有口皆碑“以前每次听长辈讲这些事心里都热乎乎的,现在再看看这些事迹仍然非常激动,我要把发放的宣传页带回去让家人看看日前,在内乡县马山口镇举行的红色教育活动中,一位老人动情地说中原我军占领南阳”红色教育基地——原南阳六地委、六行署旧址和解放宛西殉国烈士纪念碑(亭)座落于马山口镇,站在纪念碑旁,老人感慨良多在南阳市党史工作者看来,“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养分近年来,南阳市努力发掘红色文化内涵,推进资源整合,拓展教育范围,把红色教育基地功能拓展到多个方面方城县对红二十五军长征血战独树镇这一宝贵的红色资源倍加珍视,通过修建纪念碑、建立烈士陵园、编著期刊图书、印制纪念邮封、举办图片展等多种形式,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桐柏革命纪念馆位于南阳市桐柏县城南叶家大庄,记者看到,纪念馆依山而建,错落有致,馆内设有淮源星火、红旗漫卷、抗日烽火、中原伟业、桐柏霞光等5个专题展厅,展品收集了桐柏老区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有关资料、照片、实物等,配以影视画面和声光电等科技手段,真实地记录了革命烈士为谋取人民幸福而抛头颅、洒热血的丰功伟绩。
长篇小说《桐柏英雄》就是对这段红色历史的写照在桐柏,随处可见一簇簇状如红星的“红军花”电视剧中,赵小花、何翠姑、韩梅霜三个“小花”和赵永生的故事,留住一段难忘的红色记忆彭雪枫纪念馆、唐河革命纪念馆、桐柏革命纪念馆、淅川荆紫关镇革命英雄纪念馆、南阳解放广场和南阳解放纪念碑……一座座革命雕塑、一件件历史文物和一幅幅革命场景,既是南阳人民对英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学习他们崇高精神的红色课堂共汲取时代内涵革命传统长“红”不衰“红色基因不是古董,她的生命力在于挖掘出新的时代内涵,彰显出新的时代价值感悟革命传统的崇高,激活我们身上的红色基因,最终要体现到为崇高事业的不懈奋斗中,使革命传统长“红”不衰截至目前,南阳市已有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两个——彭雪枫纪念馆、桐柏革命纪念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数个,分别是南阳武侯祠、南阳汉画馆、张衡博物馆、邓州“编外雷锋团”展览馆、杜凤瑞烈士纪念馆、唐河革命纪念馆等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多个当前各旅行社和旅行平台热推线路的报名情况火爆,红色景区与绿色生态相结合的“红绿配”产品最受游客青睐,如桐柏红色文化与淮源风景名胜区结合的线路等眼下,发展红色旅游已成为各地的共识,有利于强化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锻造民族精神,有利于保护和利用革命历史文化遗产,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也为旅游业培育了新的发展模式和消费市场。
有业内人士认为,发展红色旅游,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应该因地制宜,发挥南阳自然、人文资源优势,促进“红”“绿”结合、“红”“俗”结合、“红”“古”结合等,丰富红色旅游内涵,增加红色旅游景点的功能,这样才能让红色故事在新时代展现别样风采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