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情民意信息汇编30篇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417957894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8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情民意信息汇编3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社情民意信息汇编3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社情民意信息汇编3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社情民意信息汇编3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社情民意信息汇编3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情民意信息汇编3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情民意信息汇编30篇(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录1 “生鲜灯”制造肉品质量假象误导消费22 本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43 城市“僵尸车”霸位亟须治理74 促进农村综合帮扶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115 构建“听书”公益平台更好服务视障群体156 关于本市民防工程建设发展的建议177 关于促进退役运动员入校执教体育的建议198 关于对三江茶添加非茶类物质加强监管的建议219 关于扶持地方品牌企业发展的建议2310 关于根除城市“群租”顽疾的建议2511 关于加强防范电信诈骗工作的建议2812 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的建议2913 关于减少“一企一策”招商政策增加政策透明度的建议3314 关于提升基层创业服务质效的建议3

2、515 关于完善本市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建议3716 关于维修县城人行步道地砖的建议4117 关于我市商贸业当前存在的困难及对策建议4218 关于整治城镇建筑屋面美化城市天际线的建议4519 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城市排水基础工作的建议4720 夯实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设施数字底座5021 建议制订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长效奖励制度5222 健全“一网统管”信息安全体系确保数据安全与应用双翼驱动5423 尽快整治本市非法活禽交易行为防止禽流感等传染病风险5624 深化基础教育阶段科技教育发展提高青少年科技素养5825 石林高铁片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6126 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再加力再深化再提升7027

3、勿让人行横道线变成“夺命线”7428 下好绿色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先手棋”推动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7529 消除老旧小区消防安全隐患7730 支持发展修补服务业促进待就业人群就业80“生鲜灯”制造肉品质量假象误导消费农工党党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临床药师冒长青反映,无论是上规模的大型商超,还是普通菜市场,甚至10多平方米的小门市,用红灯为肉打光的做法已成普遍现象,其功能就是能够让肉看起来“够红够新鲜”。在生鲜灯的特殊“照顾”下,很容易干扰消费者对于肉品的新鲜度的判断,存在诱骗消费者的嫌疑。有新闻报道,有老人购买到发臭变质猪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权益。为此,建议:一、明确食品类

4、商品销售时使用照明设备的规范。一是明确相关照明设备的照度、功率、色度等标准技术参数范围。二是排查清除目前各超市、菜场、门市等重点环境的违规照明设备。三是加强照明设备的监管,同步开展食物检疫、新鲜度、注水等不法行为的联合行动,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二、加强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线上渠道已是食品类销售的重要渠道,必须进一步匹配监管措施。一是明确平台和商户主体责任,严禁各类造假和虚构产品信息。二是规范实物与图片一致性要求。坚持一物一图,严禁使用网络图、意向图、神仙图误导消费者。三是强化质量抽查机制。对肉类食材的检疫、注水、变质、缺斤少两等行为予以严厉打击。本市居民小区二次供水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市政协委

5、员、农工党党员、普陀区政府副区长王珏,民盟盟员、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助理研究员王嘉莹反映,上海二次供水改造工程自2016年开始执行,已实施三年,但依然存在供水系统材质落后、清洗消毒困难、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一是二次供水系统材质落后,全面检控难度大。二次供水设施建筑材质标准较低,小区内进户的“小管网”、水箱等设施年久老化,自来水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二次污染”现象。目前,二次供水水箱点多面广,设施标准不统一,选型不标准。改造后的二次供水设施入户会在一定程度上破环居民的家装,一旦居民拒绝二次供水系统改造入户,也就无法保障水质安全。二是硬件设施存在安全隐患,导致水箱无法清洗消毒。包括楼宇屋顶“平改

6、坡”后,无水箱清洗消毒专用安全通道;小区建造时硬件条件不符合水箱清洗消毒所需;楼宇屋顶违章搭建妨碍水箱清洗消毒操作等情况客观存在。三是设施的日常管理及监管均存在“多头管理”情况。由于城投水务部门进行二次供水居民小区接管时,仅在与小区业委会、物业等三方签署的上海市住宅小区二次供水设施委托管理协议书明确各自职责,但缺乏有效力的约束机制,导致部分小区日常管理责任推诿。四是业主、物业、城投未达成设施信息公示方式的共识。按规定二次供水设施管理单位对二次供水储水设施的清洗消毒应当接受业主监督并将相关情况进行公示,但实际却往往因为小区公示栏归属权的问题,导致相关信息无固定场所进行公示,而业主攀爬屋顶水箱进行

7、现场业主监督也存在人身安全隐患,居民对于二次供水的知情权难以得到合理维护。为此,建议:一、完善二次供水设施设计和规范。公.文.思.享.文.库.出.品,建立规范化的水箱和附属设施设计规程。根据每栋高层实际情况进行水箱及附属设施的设计,明确材料的卫生安全等级、设计规范等,建立规范化的水箱和附属设施设计规程,将水箱和附属设施纳入上海市强制供水设计规范的范围,实行有效监管。同时,通过管网改造和增设二次供水设施等途径,改善供水压力,目的是基本取消供水范围内的屋顶水箱。二、加强二次供水水质的保障措施工作。一方面,建立常态化、规范化、智能化的二次供水水质监测工作规范。在结合定期人工检测水质的基础上,配置水质

8、监测在线仪表,增加符合高品质饮用水要求的水质检验指标、优化供水监测点布置、水质检验频率和考核合格率等内容,制定水质监测工作规范。另一方面,建立规范化的二次供水消毒制度。在建筑物空间允许及经居委会同意的情况下,水箱出水后加装消毒装置,作为用户龙头前的最后一道屏障。建立规范化的二次供水消毒制度,对于消毒频率、消毒装置、消毒剂种类等提出推荐性建议。同时,及时拆除妨碍水箱清洗消毒操作的违章搭建,对屋顶水箱(平改坡)加装不锈钢护栏防护设施,使二次供水设施能够得到及时清洗消毒。三、建立完善的二次供水水质管理制度。一是成立专门部门负责二次供水技术管理。将二次供水的技术管理有计划、分步骤地纳入专业单位以及居委

9、会管理范畴中,成立全面负责二次供水工程的部门,对二次供水系统建立详尽的技术措施、标准规范和推荐设备选型等,并对上海市内二次供水情况分区域进行划片管理。二是建立实时监控及应急处理预案。建立二次供水系统完善的预警、报警系统及应急处置机制,实现无人值守、远程监控,配备专人定期巡检和设备保养,保证在污染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得到处置。四、建立各方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一是建立二次供水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强水务主管、卫生健康、房屋住建等二次供水设施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与联系,明确各部门在饮水卫生管理中职责分工,打破信息屏障,形成管理和监督合力,共同维护好居民小区二次供水的卫生安全。二是加快

10、推行居民小区二次供水设施“扫码知卫生”项目。借助“二维码”电子标签技术,实现居民“扫一扫”就能了解小区水箱卫生状况,推进小区饮用水卫生安全信息全公开,建立“政府部门监管供水企业自律业主社会监督”的监管机制,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同时,加强二次供水的科普工作,削弱居民的抵制观念,达到上海市全面“高品质”公.文思.享文.库出.品,饮用水的饮水目标。城市“僵尸车”霸位亟须治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被随意丢弃的“僵尸车”越来越多。在不少大城市,“僵尸车”霸位并不鲜见,不仅占用道路资源,阻碍市民群众正常交通出行,而且增加了交通压力和管理难度,也影响市容市貌环境,更存在自燃自爆等安全隐患。目前,

11、资阳全市已达到三十余万辆保有量。伴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其淘汰率也迅速提升,而因机动车报废流程繁琐、报废回收价格低、社会交通文明程度不高、物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治理手段等原因,“僵尸车”问题日益凸显。一、存在的问题(一)“僵尸车”的界定缺乏完善的执法依据。“僵尸车”是我们对于部分长期不动车辆的通俗叫法,在法律法规上并没有对其没有明确的界定标准,对“僵尸车”的处罚也没有具体的条款。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于停放在停车场或正规停车位上的车辆,并没有停放时长的规定,未违章违法的“僵尸车”也是个人合法财产,导致处理此类“僵尸车”没有充足的法律依据,如果统

12、一拖车处理,则面临执法纠纷风险。如杭州一小区内停放4年的“僵尸车”因占用停车资源无法联系车主被拖走,车主几年后找到社区要求赔偿,但4年停车费却高达5万,拖车后还有保管责任等,车主则认为拖走“僵尸车”既无法定权限,也无合同约定权限,属于擅自处分之行为,为此所造成的损失理应社区赔偿。由于缺乏相关法理依据,导致各方争议不断。(二)“僵尸车”影响市容市貌、安全隐患突出。一是占用公共资源、影响市容市貌。“僵尸车”长久闲置,占用有限停车资源、妨碍通行,特别是老旧城区、居民小区问题更加突出,几乎都是占用地面面积停车,给环境美化、顺畅出行和安全应急等造成巨大压力。“僵尸车”因无人管理,往往破旧不堪,杂物积聚,

13、有的小区“僵尸车”周围垃圾成堆,逐渐成为卫生死角,严重影响城市的环境卫生和市容市貌。二是安全隐患突出。“僵尸车”年久失管,若未经维护修理再次上路,行驶安全没有保障。有的“僵尸车”随意停靠背街小巷、开放式小区的通道、小区门口等地方,易阻挡人们的视线,阻碍了本已紧张的交通“微循环”通行,严重者甚至影响突发灾害的救生疏散工作;一些“僵尸车”长期闲置不动,车辆机件、电路老化,油箱残留的汽油等泄漏,从而形成安全隐患。三是易被用于非法改装、套用车牌等行为。“僵尸车”零部件如被非法拆卸后流通到市场上用于其他车辆的维修、改装、拼装,将会给交通安全埋下“定时炸弹”,且一些不法分子偷卸车牌用于实施违法犯罪,也会加

14、大公安交管部门的执法难度。(三)“僵尸车”报废流程繁琐,回收有难度。在清理的过程当中,往往要经过排查、联系车主、发布公告、进行处理这四个步骤。而进行处理要向社会进行3个月的公告,再加上前期的排查、联系等工作的时间,往往要花45个月的时间。大部分“僵尸车”在回收后无法再次利用,按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2条等相关规定,对无主车辆,自发布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无人认领的,依法收归国有。囿于报废费用、处理成本等综合因素影响,一些车主对报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有些汽车证件手续不完备,导致难以进入报废程。由于现阶段“僵尸车”回收、处理体系不完善,对于“僵尸车”的处理造成一定的难度。二、对策建议(一)完善处理“

15、僵尸车”问题的法律法规。简化并缩短处置封闭区间外属于行政机关管理范围(如道路、公共绿地等)的“僵尸车”流程,提高整治效率;修改完善物业管理条例,授权物业或业主委员会在社区和执法部门的协助指导下,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处置封闭区间内(如居民小区、厂矿等)的“僵尸车”;出台“僵尸车”分类处理细则,为行政机关管理处置提供依据,视情况采取扣留、扣押、拖移车辆、强制报废以及提起民事诉讼、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等措施。(二)建立集中处置工作机制。交管、城管、房管部门与属地街道或乡镇共同负责,建立联合清理整治“僵尸车”工作机制,摸排辖区内“僵尸车”情况,建立明细台账,根据车辆牌照、VIP编码等信息,向车辆所有人邮寄信件

16、,告知其在限定时间内自行处理车辆,因车辆所有人登记地址不符未送达或送达后逾期未处理的车辆,先进行集中清拖集中管理,并登报公告,在公告后法律规定限期内车主仍不进行处理的,按程序对车辆进行分类处置。“僵尸车”治理,可利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契机,加大清理整治力度,提升治理实效。(三)提高车主报废车辆主动性。一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通过电视台、报刊、论坛等媒体宣传文明交通知识、曝光“僵尸车”等不文明行为的方式,引导车主采取正规合法渠道处置废旧车辆。二是完善机动车报废管理。优化机动车报废流程,规范二手车交易市场,以市场为主导、适当给予政府补贴,提高机动车报废回收价格。三是探索过渡期容错机制。设置车辆报废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