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期中考查论文标题 近代以来西强东弱的原因分析 姓 名 王丹阳 学 号 2010-3080-4012 学 院 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 专 业 博物馆学1001 课程名称 世界近代史 大纲中国(大河文明) 特点:保守中央集权 农耕文明 、儒家思想中炖权逐涉加强封建主义更加强盛地理环境(产生两种文明)西欧(海洋文明).特点:扩张个人主义彳基督教(侵略性)军事封建主文出现蜡构上的问題 A欧洲封建统治出现危机壓・-工业革命确定欧洲的城邦政治嶽方渐渐从属于西方v竇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y•思想解放•解除禁锢,踩神于脚下 促进民族国家的产生•增强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从经济、政治、文化 思想各方面打击了萌芽 期的资本主义近代西强东弱的格局形成•引言本文认为近代以来西强东弱的根本原因是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在一次次的 历史机遇中扫清障碍,得到了快速发展,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而中国的资本主义 萌芽确一直处于萌芽阶段,在夹缝中求生存,导致先天不足,后天畸形,无法把 中国带向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上为什么西方的资本主义萌芽能够得到发展而中 国的却停滞不前呢?原因如下:关键词: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历史机遇第一:地理环境、历史原因。
造成近代西强东弱有很深的历史原因,其中,地理环境所造成的文化差异已 经为西欧与中国今后不同的发展道路奠定了基础欧洲地图东亚地图I LIKOrixanWLAWDRUSSIAAI.GtKIAMniitcrTvicjn inWhiM*UZF・•- ****••• 、'f JiST-';2 '^£4 -****MO«*A ROHAEQ.・“ UKRAINE大河文明和地中海文明由于发祥地的自然环境不同,造成两种文明在发展过 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的多样性,产生了各种不同地区不 同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地域的人产生了不同的世界观大河文明大河文明稳定保守,因长期处于适合人类生存,有利于农业发展的地区,因 此农业发达,人们对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对自然的依赖性较强,很多人安土重 迁,不愿意做开疆拓土的决定,因此中国自古很少有侵略他国的行径,民族心理 属于防守型以农耕经济为主的大河文明的特点是:“稳定持重,但不思变革,注重防卫 手段,但缺乏出击精神,推崇道德,但轻视效率;安贫乐道,但不具有冒险精神 例如中国崇尚‘人之初,性本善’,‘和为贵'将基本战略定位于‘守国土、求 统一、保和平。
'”大河文明创造了灿烂而持久的封建文化,维持了长期的政治稳 定海洋文明在看欧洲人所居住的地中海地区地中海,处于欧、亚、非之间的内海,簇拥地中海的陆地,丘陵遍布,土地 贫瘠,加之温带海洋性气候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因此”十四世纪欧洲粮食的单 产与中国战国时期单产差不多”但是其海湾纵横,海面平静,虽陆路交通不便, 但天然良港遍布地中海海岸线,“便自然的选择了海洋文明为主要的发展方向 滨海地区有鱼盐之利和交通之便,工商业便应运而生,地中海文明以外向发展和 商品经济为基本特征,开拓海外市场,抢占殖民地,实施海外扩张是其天然使命大河文明的发展东方的大河文明和西方的海洋文明从一开始就产生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东 方以中国为例,为了维护农耕文明,中国便产生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传统的 儒家思想,随着封建农耕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统治者对人民的人身 管理日益加强,思想上,儒家思想成了解释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字典”,变 得日益僵化,日益失去了应有的活力海洋文明的发展西方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丘陵纵横,土地贫瘠,气候凉爽湿润,不利于农 业的发展,因此西欧的农业落后由来已久,没有发达农业的支持,西欧的封建制 度一直不够稳固,农业区分散,国王将土地分封给大大小小的领主,城堡是西欧 封建社会的基层核心,但在最高王权与最底层的农奴之间,不止是有一层领主, 而是有好几个层次,每个领主都可将自己的领地划成数块封给自己的属下,从而 形成了一种金字塔形的阶梯网络。
一个大领主相对于国王或皇帝来说是附庸,国 王和皇帝是他的领主,但相对于这个大领主自己分封的中小贵族来说他就是领 主,由他分封的人则是他的附庸;依次类推,直至最低一等的普通骑士各级领 主与附庸相互按契约承担责任和义务在欧洲大陆,通常情况下附庸只对他的直 接领主负责,形成了所谓“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则这正是西欧 封建主义之“非系统性”的一个方面,恰如著名史家威尔斯强调的那样:“处在 其鼎盛时期的封建主义什么都是,就是没有系统性它是粗略组织起来的混乱状 态封建主义政治机制便是这样建立在各级领主与附庸个人之间很不稳固的行 为规范基础之上这套规范,本质上是属于私法范畴内的东西,它们不能与现代 国家的那种公共法律混为一谈,现代意义上的公法在中世纪的欧洲几乎完全不存 在故有学者称“在封建国家里,私法取代了公法的地位”对此威尔斯作了这 样的补充:“更确切地说是公法沦丧并消失了,而私法则来填补了这个真空;公 共责任变成了私下的义务西欧封建主义起源于日耳曼部落的军事组织,随法兰克王国的兴盛扩展到了 西欧大部分地区,并在查理曼帝国崩溃后通过封建领地的世袭化成熟起来西欧 封建主义结构依靠领主与附庸个人之间不稳定的契约规范来组织欧洲社会;由于 封建主领地的世袭化,最初的阶梯型臣属网络逐渐被损毁,各级封建主所坚持的 私人权利往往凌驾于公共权力之上,这使中世纪的西欧呈现出一种混乱不堪的无 序状态;在这种凌乱的政治结构中,封建“国家”缺乏确定的地域界线,也不具 备近代民族国家赖以存在的中央集权机制和主权基础。
到了 1300 年左右,欧洲 几世纪以来的繁荣与成长告一段落欧洲遭受一连串的饥荒和瘟疫的打击,例如 1315-1317 年的大饥荒和14 世纪中期的黑死病大流行这段时期还伴随着人口 下降、社会动乱和各个地区性的战争英国和法国都发生了严重的农民起事:札 克雷起事和百年战争雪上加霜的是,天主教教会还发生了大分裂这些事件有 时被合称为“中世纪晚期的危机因此,套用高中历史书上的一句话“西欧的封建主义是封建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 环节”,而在中国,中央集权制度一步步的被强化中国和西欧在不同的政治环 境下,经济都有所发展,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中国的封建制度太过强 大,资本主义萌芽就像洒在水泥地上的种子一样,没有成长的沃土,而在西欧, 资本主义却慢慢的生根发芽了第二:历史机会的把握西方中国(东方)政策上支持地理大发现郑和下西洋炫耀国威思想上文艺复兴八股取士宗教改革维护封建正统思想政治上实行有利于资本主义 发展的政策重农抑商 明朝海禁政策 清朝闭关锁国技术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东西方对于航海的不同政策西方资本主义萌芽在“废墟”上发展的,由于中世纪晚期西欧战乱、饥荒、 再加上黑死病的肆虐,西欧的军事封建制度出现了结构性危机,“秩序紊乱和结 构上出现自我崩溃”,“资源逐渐积累使过渡从可能性转为必然性”,人民渴望和 平发展,商人渴望财富,教会渴望传教于寰宇,西欧沿海各国的统治者抓住了历 史机遇,锐意改革,举全国之力支持地理大发现。
航海冒险活动往往能带来几倍 乃至几十倍的高额利润,从而激起了欧洲各国举国上下的航海热,开始了欧洲向 海外已知的和未知的世界进行资本主义殖民征服的大进军的时代,为世界市场的 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 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的活动场所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 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 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起来,开阔了人类的眼界,使科学和 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理大发现”推动了全球范围的对海洋和陆地的考察研 究,地质、地理资料迅速积累,地球的奥秘不断被揭示出来,有力地推动了地球 科学的进步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天文学、航海学、造船技术、气象学等学科 的近代化进程,同时,随着西欧工商业的空前发展,又促进了日益腐朽的封建社 会内部革命因素的增长因此地理大发现敲响了欧洲封建制度的丧钟而在中国,早在地理大发现前近一百年,明朝初期,郑和奉命七下西洋,但 目的仅在于宣扬国威,并没有发动民间的商业贸易,全部的开支都依赖明朝 强大的国力来支撑,没有对中国带来什么经济实惠,于是,明朝全盛时期 过后,再也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来支持这项庞大的工程了,下西洋随之停 止。
郑和下西洋并没有使明朝政治制度发生改变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更多的开始探求真理开始渴望摆脱宗教的束缚思想的差异文艺复兴: 资产阶级希望冲破教会神学的束缚资产阶级掀起了一次以人 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资产阶级还没有发展到能够公然反抗 封建主义的阶段,因此这次运动打着宗教的旗号,弘扬资产阶级的思想和 文化,新的,有开放性的文化诞生,人的理性和美德得到了认可,人文主 义哲学产生,出现了振兴欧洲的纲领文艺复兴猛烈的冲击了封建神学 促进 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 ,孕育了西欧近现代资产阶 级文化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条件文艺复兴既是一场资产阶级文化运动, 同时又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恩格斯曾高度评价“文艺复兴”在历史上的进 步作用他写道:“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 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宗教改革:十六世纪的西欧,到处呈现出许多新旧社会更替时期的明显表征,资 本主义萌芽经过近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由简单的手工协作进入到手工工场的新 阶段,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就必然要求挣脱为封建经济服务的封建制度。
宗教 改革则正是这个时代所特有的一场以宗教为形式的社会变革,它给欧洲政治格局 变迁带来的首要影响就是瓦解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第一,思想上与天主教三大理论支柱的斗争第二,在经济上的斗争 第三,政治上,首先否定了教权至上 宗教改革运动不仅瓦解了欧洲封建制度,而且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发展与资 产阶级的产生,从而加速了欧洲政治格局的变迁,即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 义八股取士:而在中国,当朝者维护封建传统的教化,禁锢非正统思想,中国明清 两朝都崇奉程朱理学,明末王阳明“心学”一度流行,但其实质与前者一样,都 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宗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 ,科举 考试之法又大大变更,用排偶文体阐发经义,称为“八股”,八股取士的危害是 钳制思想、摧残创造性.从内容到形式都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把知识分子思想 限制在程朱理学之内,使培养出来的人特别是选拔出来的官吏,成为顺从皇帝的 奴仆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制到明朝时已趋于僵化,这是明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加 强君权的重要表现东方和西方政策上的差异海禁政策:地理大发现以后,西欧逐渐建立起中央集权,不过西欧的中央集权制 度和中国不同,西欧统治者出台可很多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政策,而在中国, 为了避免倭寇的来袭,明朝统治着实行海禁政策在海禁时期,海洋贸易体系主要 通过朝贡和官办的方式进行。
洪武二十七年 (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 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在这一错误政策的指引下 ,明政府于 洪武十九年(1386)废昌国县,二十年将舟山岛城区和镇外鼓吹两里以外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