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分析试题库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17796726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8.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分析试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热分析试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热分析试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热分析试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热分析试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热分析试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分析试题库(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与温度关系一种技术。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和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一种技 术。DSC是在 程序控制温度 下,测量 输给物质与参比物的功率差与 温度 关系一种技 术。热重法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的质量与温度关系一种技术。根据试样 与夭平横梁支撑点之间的相对位置,热夭平可分为上川L式、下JIIL式、水平式三 种。DTG曲线是TG曲线对温度(或时间)的阶导数。TG测定中,中间产物的检测与升温速率密切相关,升温速率大,不利于中间产物 的检出,因为TG曲线上拐点变得不明显。差热曲线的纵坐标是试样与参比物的温度差AT,向上表示放热反应,向

2、下表示吸热 反应。DSC曲线的纵坐标是试样与参比物的热流率,向上表示吸热,向下表示 放热。 DSC曲线峰包围的面积正比于热恰的变化。升温速率主要影响DSC曲线的 峰温和 峰形,一般越大,峰温 越高,峰形越 大和越尖锐。影响差热分析的因素有仪器因素、实验条件因素、试样因素三类。差热分析中,升温速率影响峰的形状、位置和 相邻峰的分辨率,当升 温速率增 大时,峰位向高温方向迁移,峰形陡7DTA曲线提供的信息有:峰的位置6的形状、峰的个数。根据所用测量方法 的不同,DSC可分为功率补偿型、热流型热分析联用技术分为同时联用 技术、 吊接联用 技术、间歇联用 技术。差热分析时试样用量不宜过多。试样用量多,

3、会 导致峰形扩大和分辨率下降。DSC是动态量热技术,对DSC仪器重要的校正就是 温度校正和 量热校正。与TG相比,DTG具有哪些优点? (8分)能准确反映出起始反应温度Ti,最大反应速率温度和Tfo更能清楚地区分相继发生的热重变化反应,DTG比TG分辨率更高。 DTG曲线峰的面积精确对应着变化了的样品重量,较TG能更精确地进 行定 量分析。能方便地为反应动力学计算提供反应速率(dw/dt)数据。 DTG与DTA具有可比性,通过比较,能判断出是重量变化引起的峰还是 热 量变化引起的峰。TG对此无能为力。简述热重分析中升温速率的影响升温速率越大,所产生的热滞后现象越严重,往往导致热重曲线上的起始

4、温 度Ti和终止温度Tf偏高。虽然分解温度随升温速率变化而变化,但失 重量 保持恒定。中间产物的检测与升温速率密切相关,升温速率快不利于中间产物的检出, 因为TG曲线上拐点变得不明显,而慢的升温速率可得到明确的实验结果。差热分析曲线能提供那些信息? 差热分析曲线能提供峰的位置、峰的形状、峰的个数等信息(3分),它们能像“指纹” 一样表征物质的特性(1分) 。简述DSC分析中试样用量的影响。 不宜过多,多会使试样内部传热慢,温度梯度大,导致峰形扩大、分辨力下降。DSC与DTA相比具有哪些优点?DTA有两个缺点:1)试样在产生热效应时,升温速率是非线性的,从而使校正系 数K值变化,难以进行定量;2

5、)试样产生热效应时,由于与参比物、环境的温度 有较大差异,三者之间会发生热交换,降低了对热效应测量的灵敏度和精确度。使 得差热技术难以进行定量分析,只能进行定性或半定量的分析工作。DSC对试样产生的热效应能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使得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无温差、 无热交换,试样升温速度始终跟随炉温线性升温,保证了校正系数K值恒定。测量 灵敬度和精度大有提高。DSC对试样产生的热效应能及时得到应有的补偿,使得试样与参比物之间无温差、 无热交换,试样升温速度始终跟随炉温线性升温,保证了校正系数K值恒定。测量 灵敬度和精度大有提高。TG-DTA联用的主要优缺点:主要优点:/能方便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便

6、于比较、对照、相互补充/可以用一个试样、一次试验同时得到TG与DTA数据,节省时间/测量温度范围宽:室温-1500C缺点:同时联用分析一般不如单一热分析灵敬,重复性也差一些。因为不可能 满足TG和DTA所要求的最佳实验条件。何谓同时联用技术?举例说明。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对一个试样同时釆用两种或多种分析技术, TG-DTA.TG-DSC应用最广泛,可以在程序控温下,同时得到物质在质量与焙值两方面的变 化情况。图1为负载在AI2O3载体上的比116的TG-DTG曲线,为将负载H2IrCl6分解为26IrCh,要求在氮气下进行焙烧。图1为H21rC16于氮气下的焙烧曲线。图 I 1 于 0 气下的

7、焙烧 TG-DTG 曲线请根据上述TG-DTG曲线,分析H21rC16/AI2O3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并确定 H2IIC16/A12O3的焙烧温度。答:在DTG曲线上出现两个峰,在其TG曲线上有对应的失重。第一个峰出现在 150C之前,为脱表面吸附水峰,第二个峰出现在240-400C温区,为MIrCb的 分 解峰(4分)。由此可见,陪烧温度应大于400C (3分)。在纳米氧化锌制备过程中,采用均匀沉淀法得到的是碱式碳酸锌 (ZnCO3-2Zn(OH)2),答:从图中DSC曲线可以看出山180C到260C有一明显的吸热峰,与TG曲线 相 对应,有一明显失重,应为碱式碳酸铜的分解过程,失重约为25

8、%o在360C左右有 一小的放热峰,TG曲线无质量变化,很可能是粒径长大引起的。从TG曲线看出, 前驱体在300C时已基本分解完全,因此为了防止粒子粒径的长大,并能保证分解 完全,选择在300C下进行锻烧比较合适。通常制备纯CuO的方法是采用Cu(NO3)2 - 3H2O的热分解。但是关于Cu(NO3)2 - 3H2O热分解机理,有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分解过程有中间体Cu(NO3)22Cu(OH)2生成;一是认为一步直接生成的。测得Cu(NO3)23出0的TG- DTA 曲线如下图所示:根据TG-DTG-DTA曲线,试分析Cu(NO3)2 3H2O的分解过程。Cu(NO3)2-3H2O 的 TG-PTA 曲线答:DTA曲线上有三个吸热峰而DTG曲线上只显示出第二、三吸热峰伴有 失话c重。因此,在409K的第一个吸热峰为Cu(NO3) 23缶0晶体的熔融峰,476K的笫二73473八57 6T3 773T K个吸热峰是形成中间化合物引起的,所形成的中间化合物则可根据TG和DTG曲线 计算出失重量而确定。在583K的第三个吸热峰为碱式硝酸铜分解成CuO的分解峰。 最后,可确切推断出Cu(NO3)23H?O的热分解机理为:Cu(NO3)2 沁。(晶体)-Cu(NO3)2 *3H2O (液体)-l/4Cu(NO3)2 3Cu(OH)2l(晶体)-60晶( 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