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茶花产业沉浮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17792923 上传时间:2023-03-02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茶花产业沉浮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山茶花产业沉浮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山茶花产业沉浮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山茶花产业沉浮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山茶花产业沉浮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茶花产业沉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茶花产业沉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茶花产业沉浮2011年2月9日深夜,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杜家村,发生的一起坠楼事件,让这里一下子变得不平静起来。事件的主角叫杜金礼,他是跳楼还是意外坠落,谁也不清楚。因为脑部严重受伤,他已处于人生的弥留之际。杜金礼的母亲知道,儿子的这种变故是有原因的。杜金礼的母亲:他又来做茶花,又上我那些女儿那各个借的钱,就是这一个儿子。这是一张杜金礼6年前的照片,他曾经做工程生意,积累下百万财富,3年前他却闯进茶花这个陌生的行业,而倾家荡产。由于无法接受这个沉重打击,杜金礼变得抑郁,开始精神失常。不断增加的外债成为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杜金礼的堂弟:茶花价格猛跌下来,一个几万的东西就跌到几百,钱就不值钱掉了

2、。记者:一时心里接受不了。堂弟:对。母亲:我说我就是卖房子卖田我也要医他,我就生了这个儿子,我去了五家借钱,不是去了一家借钱。母亲的哭诉,无法挽回儿子的悲剧。而让杜金礼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的,居然是这种普通的山茶花。这些看起来十分普通的山茶花,怎么成了一株株催命之花?探望他的这个人叫杨荆弼,和杜金礼是多年生意上的好友,互相帮助,情谊深厚。她不敢相信,眼前的杜金礼已判若两人,令她万分沉痛。杨荆弼,种了近20年茶花,被当地人称为“云南茶花女”。商场无情,风险难料,在大起大落的山茶花面前,有人倒下,也有人站起。即使在最难熬的2010年,杨荆弼逆市而进,创造出400万的销售额,成为云南省茶花界人尽皆知

3、的传奇人物。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是一朵茶花,怎么造就了一对好友、两段截然相反的人生故事?在山茶花美丽的外表下,还有多少不为人知的秘密?在保山市郊的这个院落,一个3米高的铁笼,在2007年一度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因为笼子里关着的不是什么珍禽猛兽,而仅仅是一株茶花。葛益年:笼子是白色的,是用钢筋焊的,钢筋有脚趾头那么粗。杨国仙:随便任意的人只能朝空隙里面这样看看,如果说是想实在的对这个花了解,除非是得到他们的同意,把门打开了进去,进一步的了解才了解得到。未经允许,任何人无法接近,而这更增添了这株茶花的神秘,一时围绕这株茶花的传言四起。而在人们纷纷揣测的同时,这株茶花的价格也突然飙升。光从上面剪

4、下一根十厘米长的枝条就值八千元,不久涨到一万八,最后竟达到两万八千元。让一些经营花卉的老板们开始瞠目结舌。杨国仙:当时他们这个花价钱很高,很神秘的,我们也不懂,我们只懂她用笼子把它关起来,自己认为说这个花一定是很好。赵林:因为品种来讲,它是的确没有的,像整个茶花园,永昌茶在这里可能找得到,但是到别处找不到它。云南保山与缅甸接壤,古称永昌郡。这株以永昌命名的茶花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人们趋之若骛?不断上涨的价格并没有挡住人们求花的脚步,反倒是熟人托熟人、朋友托朋友,纷纷找到这株茶花的主人杨荆弼,要买永昌茶。董国萍:马上就跟他们预定了,还定不着呢。杜建国:一枝永昌茶一万八,就是这一个枝条,嫁接下

5、来,下树也就一万八,而且还难买,我拿给你钱都拿不到东西。从八千元钱到一万八千元一根的永昌茶枝条,杨荆弼只卖了20根,仅仅20根枝条就让她净赚26万元,这时人们开始产生疑问,这个杨荆弼到底是谁?她怎么会有这么值钱的茶花呢?今年42岁的杨荆弼,其实并无特殊的背景,原本是保山市蒲缥镇一个普通的农家孩子。与茶花结缘,起因是大学期间一次实习的经历。1989年,还在云南农业大学园艺系读大二的杨荆弼,被安排到昆明植物园实习,让她第一次见识了茶花的价值。杨荆弼:那个花大概就这么高,很紧凑的,那个恨天高它非常紧凑,它的枝条密密的,收拢的,老师说这株是六角恨天高,它的价格你们猜猜,我们就没法猜嘛,很贵的,一万,两

6、万,最后老师说接近20万,说是有人现在出价20万,都不能卖。哦,一下子就吓着我了,我想我的生活费才50块钱,哎呦,摸都不敢摸一下。“六角恨天高”是云南山茶花中的珍贵品种“恨天高”的变异品种。这种茶花变异后,内外大小花瓣,瓣瓣相叠,呈六角形放射状排列,极为奇特和稀有。一株山茶花竟然价值20万,杨荆弼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个记忆像烙印一样深深地扎进杨荆弼的心里。直到1992年杨荆弼到保山市隆阳区农业局上班,领到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花90元买回一小盆恨天高。杨荆弼:当时可以说,那个茶花恨天高,其实我恨茶花价高,我是恨价高,当时就把那盆花就抱着回来,就这么一直回来,我也舍不得放在哪里,生怕它倒了

7、。从那时起,杨荆弼就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关注茶花,积累种植经验,并四处搜集茶花的种子做播种试验。在保山家中,杨荆弼一次次地播下令人期待的种子,也不断地收获令人失望的结局。杨荆弼:左养也不开,右养也不开,它一下又是叶片卷,一下叶片肥水不好那种叶片烧焦一样,所以非常不好养,但是我一下又放到遮荫的地方,一下又半阴半阳的地方,又放到树下,一会儿放哪里,我经常会这样。由于调来调去,对它是写了牌子的,但是时间长了,一淋雨过了我就忘了。在接下来的10年里,杨荆弼不断地种花、卖花,虽然一次也没有卖出“六角恨天高”那样的价钱,但每年一万多元的收入,倒也清闲自在。直到2002年2月,一株在墙角摆放了10年的茶花第一次

8、偷偷绽放,让杨荆弼感到喜从天降。杨荆弼:只是觉得这株花也很好。我也没想到它会有什么多大的价值,只不过说多一个品种而已,也就这么样子栽着。记者:当时你给它起名字吗?杨荆弼:没有,没起,名字一直没起,一直不叫它什么茶花,反正它就是油茶,科学的名字它就是杂交油茶,我们都叫这种茶花叫油茶变异品种。茶花原产于中国,迄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云南是山茶花主要原生地之一。大自然的繁衍和人类的培育,使茶花演变出2000多个品种。而茶花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容易变异,变异后的花色呈现出多样的美感,人们欣赏茶花以奇、秀为美,花朵越奇,价格越高。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专家管开云为我们形象地讲解了茶花变异其中的玄机。

9、管开云:从整个植物学上讲的话,就是说这个应该是它的生殖器官,原始的物种大概就是这样,你看这个叫雄蕊,这个雄蕊很多,这个是雌蕊。雄蕊它会瓣化,比如说类似的瓣化,像这个原来的雄蕊还可以看得出来,这个雄蕊它就慢慢长出来了。变异了。所以它就是新品种了,它跟原来的不一样了。你看一号,二号,第三,第四,逐渐、逐渐重瓣了。杨荆弼没有想到,墙角的那株差点被忽视的小茶花,正是管开云说的一种少见的变异花种,花型奇特而且独一无二。这株奇特的茶花,未来命运如何?它将如何造就杨荆弼的财富新起点?2005年,云南省楚雄市人民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茶花产业的举措。外地新品种茶花如果落户楚雄,将获得一定的奖励。听到这个消息,保山

10、的杨荆弼望着院里的那株茶花有些心动了。当时她刚刚辞职,正在为专心经营茶花做打算。杨荆弼:我就想我的这个品种也很优秀,那我把它养好一点,作为这个地方的品种登陆,我希望能得到五万块钱的新品种奖。有一个做过多年茶花生意的老板,杨荆弼的弟弟杨荆龙无意中在他面前提到姐姐的那盆花,让到处寻花卖花的这位花卉经销商来了兴趣,非得要买下这盆花。花卉经销商:我见到的时候相当兴奋,就想要,很想要,多少钱都想要。记者:为什么?花卉经销商:因为它花很好,然后数量又很少,就是独独的一株。杨荆弼就是不松口,无奈之下,花卉经销商的一个折衷办法,反倒启发了杨荆弼。杨荆弼:我说我不想卖,我要拿去评奖,他就说反正多少钱你说一个价?

11、卖给我,当时我在想多少钱我也不知道,然后我们有叨咕了一句,我这个最起码卖个八千没问题,我其实乱说的,我没谱,我心里面没什么谱,他就说好,停,八千,小苗八千,这个好办,你就这样,十个人范围内你先卖八千,马上就会卖完了。那位花卉经销商说的8000元一棵的小苗实际上就是从母树上剪下的一根枝条。按找他的说法,十根枝条就可以卖到8万元钱,杨荆弼一想,这比拿到楚雄领政府奖励更划算,没想到,这时,花卉经销商顺势提出一个新建议。杨荆弼:他当时说十个人以内我们就这样推出去,十个人以内就给他八千,十个人以上,二十个人以内,再来十个人我们就一万八,再来十个人我们就给他涨到两万八,他说这个就整起来了,他这么说的。 记

12、者:你当时不懂这个是在干什么?杨荆弼:我不懂,但是我知道他的意思,他说十个人之内卖八千,十个人以上他就要抬价了,第十一个人就要一万八了。杨荆弼实在想不明白,哪有这么好的事,怎么卖的枝条越多,价格会越高呢?花卉经销商离开没几天,事情的发展就远远超出了她的预料。杨荆弼:第二天就开始接二连三,个个打电话,就开始有人打电话,这个也是要要,那个也是要要,接着第三天每天就有人打电话来,打电话来。杨荆弼看着手里的这株新品种还没有名字,想到保山市古时叫永昌郡,干脆把这株茶花取名“永昌茶”。杨荆弼:没等我反应过来,人家就满掉了,二十个人就满了,他们再要我就说不行了,没有嫁接能力了,接不出来了,我那一株花接不出来

13、了,没有接的,不能再接了,就这样。很多人,真的是没想到。然而这株花带给杨荆弼的却不仅仅是财富那么简单。杨荆弼刚等到花卉经销商所说的第20个买主,市场上就出现了假冒,都号称是永昌茶。赵林:你知道它是永昌茶吗?记者:我不知道。赵林:我们就可以说它是永昌茶。记者:为什么?赵林:你不知道啊。我就可以假。记者:那个时候在市场上这种情况多吗?赵林:不是多,是普遍。赵林是那位花卉经销商后第二个买枝条的人。市场上出现很多的假冒永昌茶,为了防止杨荆弼背着他们偷偷的卖永昌茶枝条2007年9月2日,20个购买枝条的人达成一致,先买下杨荆弼的枝条不带走,由杨荆弼代养,并用一个长、宽、高均为3米的铁笼,将永昌茶的母树和

14、所有嫁接好的20根枝条团团围住,未经允许不得进入。有了这样的铁网,人即使站在笼边,也根本触不到里面的永昌茶,笼子的钥匙由杨荆碧掌握,一旦出现病死、偷盗之类的意外情况,都由杨荆弼负责。至于什么时候开笼卖花,要集体开会举手表决,少数服从多数。杨荆弼:哪一个人的就这样放在哪一个的牌子,每一株花都有它的主人,没有主人的,剩下的那个属于我的,我的是不能卖的。记者:不允许卖?杨荆弼:不允许卖的,只能卖这些有牌子的。按照协议,杨荆弼拥有母树,在从母树上剪下的20根枝条没有销售前,永昌茶的母树也绝不允许买卖。即使是这样,当时偷盗茶花的事件也经常发生。一些茶花种植者也想了很多办法。除了养上两条凶猛的大狗、加装笼

15、子,主人余锦彪还在墙上安装了这样的铁网。余锦彪:这个就是膨胀螺丝,拿充气电钻打一个洞,把它装进去,然后把这个网放进去,把这个螺丝拧上去。人家来偷,他拿千斤顶把砖打通。记者:把砖打通,凿洞。余锦彪:把墙打通进来偷。布下天罗地网还不够,为了防盗,他们还在特意在墙角,安装上了红外线报警器。张静芬:那种叫红外线可以报警的,都装上了,像这个花棚里边几个墙角都装了。记者:装了红外线?张静芬:对。警戒线,它就会响。记者:当时偷茶花的人多不多?于金彪:多,普遍,像五年前偷茶花太多,像我们这种吹点风,下点雨根本不能睡觉,就要守着。记者:一直守着?那像你这个院子价值多少钱?如果在那个时候卖的话?于金彪:价值七十、八十万,百十万。晚上就是一个人守,不睡。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