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虫病防治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1777931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病虫病防治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水稻病虫病防治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水稻病虫病防治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水稻病虫病防治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水稻病虫病防治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稻病虫病防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病虫病防治(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水稻 二化螟、三化螟防治技术2、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技术3、稻瘟病、稻曲病防治技术4、新农药(械)推介水稻 二化螟、三化螟 防治技术(一)二化螟二化螟,俗称蛀杆虫、蛀心虫、剥壳虫等,二化螟在我国大部分稻区都有分布,在桃源县 各乡镇均有发生。二化螟食性较杂,为害水稻、玉米、粟、甘蔗、茭白、油菜、蚕豆等作物 和多种禾本科杂草。以幼虫为害水稻,造成枯鞘、枯心、半枯穗、死孕穗、白穗或虫伤株。二化螟在桃源县一年发生 34代。以幼虫在稻茬、稻草及其他寄主植物的根茬或茎秆中越 冬。越冬代蛾在春季出现比三化螟早,春季气温达15C左右即有成虫出现。成虫晚间活动, 有趋光性,喜欢在叶宽秆粗、生长浓绿的稻株上

2、产卵;水稻分蘖期前卵多产在叶片正面尖端, 圆秆拔节后多产在离水面 23 寸的叶鞘上。一般每头雌蛾产卵23块,每块约有卵 7080 粒。初孵幼虫多群集在叶鞘内侧为害,造成枯鞘;23 龄后分散转株蛀茎,造成枯心、白穗 和虫伤株,一头幼虫能为害810 株。老熟后在稻茎基部或茎与叶鞘间化蛹。各代卵孵化盛期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5月中-6月上旬7月中、下旬8月下-9月上旬药剂防治:1、防治枯鞘心苗:在卵孵高峰后 3-5 天,田间每亩枯鞘团50 个以上要全田施药, 不到 50 个的只防治枯鞘团。2、防治虫伤株:掌握在卵块盛孵期施药,在 200 蔸稻中有 1 蔸以上中心凋萎虫伤株时,应 即全田施药。3、药剂种

3、类、用量和施药方法: 兑水30-45公斤(2-3背包)水均匀喷雾,稻田应保持1-1.5寸浅水层,确保防效。(二)三化螟 三化螟,俗称钻心虫、禾蔸虫等。三化螟是亚洲热带至温带南部的重要水稻害虫。在我国广 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主要稻区。三化螟专害水稻,是一种单食性害虫。以幼虫钻蛀稻株, 取食叶鞘组织、穗苞和稻茎内壁,造成枯心苗、死孕穗、白穗等为害状,严重影响水稻生产。 三化螟在常德地区一年发生 3 代,以幼虫在晚造的稻茬(禾蔸)内越冬。第二年春,发育化 蛹,再羽化为成虫。螟蛾白天多潜伏于稻株下部或叶背,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欢在生长 茂盛嫩绿的稻株上产卵。秧田期卵多产在叶片正面近叶尖处,本田期多产

4、在叶片背面中上部, 每头雌蛾产卵 23块。孵化后蚁螟就在卵块附近的植株上蛀茎为害,造成“枯心团”或“白穗 团”。幼虫能转移为害,为害孕穗的水稻时,先在穗苞里咬食嫩粒,抽穗后再蛀入上部茎节 造成白穗。水稻在分蘖期和孕穗期易受害,圆秆期和齐穗后蚁螟不易侵入。各代卵孵化盛期表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5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8月中-9月上旬药剂防治:1、防治枯心苗:在孵化高峰期前 1-2 天用药。2、防治白穗:在螟卵盛孵期内,破口期是防治白穗的最好时期,根据早破口早用药的原则, 掌握 5-10%破口露穗时用药防治。3、药剂种类、用量和施药方法:(同二化螟防治药剂),在防治白穗的适期内,如遇雨天, 应抢停雨间

5、隙施药。稻纵卷叶螟、稻飞虱防治技术(一)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俗称包叶虫、裹叶虫、刮壳虫等,杂食性害虫。稻纵卷叶螟广泛分布于全国稻 区,尤以南方稻区发生密度大,为害较重。主要为害水稻,其次是小麦、粟和甘蔗,也寄生 在多种禾本科杂草上。以幼虫纵卷稻叶结苞,肯食叶肉,仅留下一层白色表皮,严重时全叶 枯白,分蘖期受害影响水稻正常生长,中后期受害,影响水稻产量更为明显,特别是穗期剑 叶受害,造成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损失更重,故有“稻叶一刮白,产量减少一二百” 的说法,说明稻纵卷叶螟为害的严重性。稻纵卷叶螟在桃源县一年发生45 代,属迁飞性害虫,越冬地为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水 稻,每年春天随南风或

6、台风迁移到我国,首先在海南久广东、广西南部等地繁殖,随后向北 迁移,在迁移过程中不断为害。稻纵卷叶螟每年 5 月份成虫迁入本地产卵繁殖,以后约每隔1 个月左右发生1 代;成虫白天 静伏于稻丛下部或杂草间,晚上活动,有趋密、趋嫩绿和群集的习性,也有微弱的趋光性, 喜嫩绿,早栽和多肥的稻田往往危害严重。卵多散产于稻叶表面的中部,每叶产一粒至数粒。 每雌能产卵几十粒至一百多粒。初孵幼虫先在心叶或附近嫩叶上取食叶肉,2 龄后爬至叶尖 附近,吐丝缀叶纵卷成苞,藏身苞内,取食叶肉,使叶面呈白条状;随着虫龄增大,虫苞扩 大,为害也越重,可使叶片枯死。每头幼虫能食害 59 叶,老熟后多在枯鞘间做薄茧化蛹。各代

7、卵孵化盛期表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5月中-下旬6月上-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下旬药剂防治:1、防治适期:蛾高峰后7-10 天;卵孵化盛期到2龄幼虫盛发高峰期;田中有少量叶片开始 束尖。防治时间上,由于盛蛾期间各类型田的虫情不一,田块间的蛾、卵生长不完全一致, 所有用药的时间田块也应有先有后,决不能“一律化”。2、药剂种类、用量和施药方法:兑水30-45 公斤(2-3背包)均匀喷雾。施药防治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喷雾均匀,不漏蔸 漏行。防治失时补治时,对未抽穗的水稻,因虫龄高,在施药前,宜用扫帚扫刮虫苞或拉绳 急走,使幼虫受惊外出,然后施药,可提高防效。(二) 稻飞虱 稻飞虱是水稻上一种迁飞性

8、强,间隙性暴发的害虫。在我县,稻飞虱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褐 飞虱,一种是白背飞虱。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就是靠灰飞虱、白背飞虱、白带飞虱等传染。 稻褐飞虱又称褐稻虱,是水稻的重要害虫,食性单一,只能在水稻和普通野生稻上取食和繁 殖后代。以成虫、若虫群集在稻丛基部吸食汁液,被害部呈现长形棕色斑,严重时下部茎秆 变黑,全株枯死。为害严重时全田枯死似火烧状,颗粒无收。褐飞虱在桃源县一年发生45 代,田间世代重叠。每年初次发生的虫源,主要是亚洲的中南 半岛诸国稻区终年发生地的飞虱随西南气流迁入。我省飞虱的严重为害时期早稻在 56 月份 中稻在 78 月份,晚稻在910 月份。成虫趋光性强,卵多产在稻株下部叶鞘

9、及嫩茎组织内。 短翅型寿命较长,产卵历期长,卵量大,繁殖力比长翅型强。夏季温暖多湿食料丰富时,若 短翅型大量出现,就意味着该虫即将会暴发成灾。虫害发生时多从稻田中间点片发生,向田 边蔓延。插植过密,氮肥过多,稻株贪青柔软,受害往往严重。水稻品种间的抗虫性有较显 著的差异。除稻褐飞虱外,本县还多有白背飞虱危害水稻。白背飞虱为害水稻的习性与褐飞虱相似,但 取食范围比褐飞虱广,除为害水稻外,亦能为食害小麦、高粱、玉米、茭白等,并能在稗草、 游草、看麦娘等禾本科杂草上存活。稻飞虱防治方法: 防法策略:压前控后争主动,决战当代夺丰收。一般苗期每100蔸禾有虫 300-500只或短翅 型成虫 3-5 只;

10、穗期每100蔸禾有虫 800-1000只,或短翅型成虫10只以上时,均应列为防 治对象田。防治稻飞虱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防治稻飞虱时,稻田中一定要有水层:1、在抽穗期防治稻飞虱,亩用水量一定要达到 60公斤以上;2、吡虫啉类内吸性产品在水稻生长后期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差,水稻抽穗后期防治稻飞虱 应使用敌敌畏、异丙威、仲丁威等触杀性杀虫剂。3、使用过量三唑磷(每亩 200 毫升以上)对稻飞虱产卵有刺激作用,应避免。兑水 30-45 公斤(2-3 背包)水均匀喷雾, 且主要喷植株中、下部。 稻瘟病、稻曲病防治技术(一) 稻瘟病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世界性的重要稻病,在我国它同纹枯病、白叶枯病被列为水稻

11、三大病 害。其为害普遍,常造成惨重损失,甚至颗粒无收。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皆可发生,具有为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和症状多样性等特点。 按其为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稻颈瘟和谷粒瘟。苗瘟 发生于秧苗三叶期前,主要由种子带菌引起,病苗基部呈灰黑色,终至枯死。叶瘟 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一般从分蘖至拔节期盛发,叶上病斑常因天气 和品种抗病力的差异,在形状、大小、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 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重要。慢性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一般长 11.5 厘米, 宽 0.30.5 厘米,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急性型病斑

12、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 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急性病斑的出现可视为田间病害大流行的先兆。节瘟 发生于茎节上,黑色,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潮湿时生灰色霉状物。叶枕瘟 发生于叶片与叶鞘交接处,不定形,灰绿色,其出现预示穗颈瘟易发生。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穗轴及枝梗上,病部成段变褐坏死,穗颈、穗轴易折断成白穗。群众 称之为“吊颈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罹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的接种体,借 气流传播,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致病。病害发生流行同气候、品种、肥水管理、病原菌生理 小种变异等关系密切。适温(2428C)、高湿、雾大露重的天气有利发病,晚稻抽穗期遇 持续35天低温(v

13、20C )易诱发穗颈瘟;一般粳、糯稻比籼稻感病;同一品种苗期至分蘖 盛期和抽穗始期最易感病;当地病菌小种变异与更替最易引起品种抗性退化或丧失,连年大 面积品种单一化最易引起病菌群体组成的变化;偏施氮肥, 土壤干旱或长期深灌,山区稻田 日照少、冷底、毒质多、酸性大,皆易诱发稻瘟。防治方法:(1) 因地制宜选育和合理利用抗病良种,注意品种合理配搭与适期更替;加强对病菌小 种及品种抗性变化动态监测。( 2) 减少菌源,实行种子消毒。 可选用三环唑、强氯精等药物浸种,并妥善处理病秆, 尽量减少初侵染源。(3) 抓好以肥水为中心的栽培防病,提高植株抵抗力,做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中期 适当控氮制苗,后期

14、看苗补肥。用水要贯彻“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 4) 加强测报,及时喷药控病。 水稻苗期(四叶期)、分蘖盛期、破肚至抽穗始期和齐 穗期是稻瘟病易感期,这几时期是预防稻瘟病的关键时期。选用药剂预防、治疗:选择药效持久,内吸性强,能向顶运输,有治疗作用的内吸性杀菌剂。 喷药要注意喷匀、喷足。病情严重时,打药 2次,间隔期为7-10天。(二) 稻曲病 稻曲病又称为黑穗病,多发生在水稻收成好的年份,农民误认为是丰年征兆,故有“丰收 果”俗称。此病在世界大多数稻区都有发生,我国亦早有记载。 70年代以来,随着新品种的 引进,杂交稻的发展和施肥水平提高,此病发生有逐年上升之 势,不少地方造成较大损失

15、。另外,由于其病有毒,若用作饲料,含量达 0.5%以上时,会 引禽畜慢性中毒,内脏发生病变甚至死亡。症 状 本病危害谷粒。轻则一穗中出现15病粒,重则多达数十粒,病穗率可高达10%以 上。病粒比正常谷粒大34倍,整个病粒被菌丝块包围,颜色初呈橙黄,后转墨绿;表面初 呈平滑,后显粗糙龟裂,其上布满黑粉状物,此即为病菌厚垣孢子。稻曲病粒与稻粒黑粉病 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整个谷粒失去原形,为病菌所包围、取代;后者基本保持正常谷粒状, 仅颖壳合缝处生黑色舌状物,颖壳内充满黑粉(即病菌冬孢子堆)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落入土中或以厚垣孢子粘附种子上越冬。但在广东,至今未发现菌核, 病菌主要以厚垣孢子粘附在

16、种子上越冬,带菌种子就成为本病的主要初侵染源。厚垣孢子及 次生小孢子则成为本病初次侵染接种体,它们借气流传播,进行侵染致病。关于侵染时期和 方式,国内外众说不一,多数认为病菌于水稻孕穗至开花期侵染为主,也有认为厚垣孢子萌 发后能直接侵染水稻幼芽,菌丝在稻体内随着寄主的生长而侵染发病。广东的研究认为:病 菌侵染发生于孕穗末期,致子房及 花药发育终止,病粒不能开花。在影响发病的诸因素中,以品种、施肥和天气条件为明显。 幼穗形成至孕穗期如天气温暖多湿;偏施氮肥,后期稻株“贪青”;密穗型的品种皆有利发病; 杂交稻比常规稻发病重。防治方法: 及时施药控病, 于孕穗末期喷施药剂(选用药剂与防稻瘟病药剂相同)。选 用药剂预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