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合学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417692063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合学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重庆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合学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重庆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合学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重庆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合学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重庆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合学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重庆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合学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云阳盛堡初级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整合学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整合学案课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专题整合课时使用时间课型整合课班级学生姓名主备审核签印【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2、在反复读中领会文章的内涵,品味文章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3体会文章蕴含的作者情感。【学习重点】1、掌握文章的大意。 2、了解文章中写作特点。【学习难点】1、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字词。2、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学习指导】品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整合依据】这两篇文言文题材不同,桃花源记是叙事散文,大道之行也是一篇议论文,但每一篇都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桃花源记虚构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寄托作

2、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超脱现实社会的思想;大道之行也中的“大同社会”是两千多年前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思。学生学习时,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他们丰富的内涵和精美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知识链接】一、桃花源记陶渊明(365-427),又名潜,东晋时人,祖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陶渊明少年时代深受儒家学说影响,有着大济苍生的志向。二十九岁出什,但几次做官都不过担任祭酒、参军一类低微的职务,不仅济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而且还要屈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他十分厌恶官场生活。四十一岁时,他出任彭泽县令,但上任只有八十几天,就因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而弃官归

3、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 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亲自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较多地接触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他此后的创作起了积极的作用。陶源明的作品,大都是归隐后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因而成为我国有名的田园诗人。 桃花源记(原名桃花源诗并记,诗未收入教材,是作者57岁时所作,标志着作者思想发展的高度。作者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想象出了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要求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希望。这既是作者在思想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二、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

4、种礼仪论述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是西汉儒家学者假借孔子名义撰写的经典,表达了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的感情。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它阐述的思想,包括了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行。 【朗读课文,自主学习】一、文章整合阅读。第一步,学生朗读课文,完成问题;第二部,小组交流,课堂展示;第三部,教师精要点拨。1、重点字词注释通假字:便要还家 要: 选贤与能 举: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词类活用:欲穷其林 穷: 渔人甚异之 异: 处处志之 志: 未果 果: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 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老: 壮: 幼:文言虚词:之:忘路之远近 渔人甚异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具答之 处处志之 大道之行也文言句式: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要还家。2、两篇文章的理想社会分别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又有什么区别?3、这篇文章写的都是理想社会,但是他们的写作方法和特色不同,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二、拓展练习活动主题:作文打赛活动方式:小组竞赛

6、,评选优秀作文,进行奖励活动内容:发挥想象,写一篇你自己脑海中的理想社会。【课外赏读】 经一以罪受诛,人不怨上,跀危坐子皋01;以功受赏,臣不德君,翟璜操右契而乘轩。襄王不知,故昭卯五乘而履屩。02上不过任,臣不诬能,即臣将为少室周。【注释】 01 跀:砍脚的刑罚, 通“刖”。危:足,脚,通“跪”。坐:通“侳”。安:引申为保全。02 屩(ju):草鞋。 说一 孔子相卫01,弟子子皋为狱吏02,刖人足,所跀者守门。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03,曰:“尼欲作乱04。”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刖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

7、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05,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然不悦06,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孔子曰:“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者07,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08。”【注释】 01 卫:诸侯国名,范围包括今河南东北部和河北、山东的部分地区。02 子皋:即子羔,春秋时期卫国人,孔子的学生。狱吏:掌诉讼、刑法的官吏。03 恶(w):使孔子受讨厌,引申为中伤。04 尼:孔子字仲尼,这里指孔子。05 倾侧

8、:倾斜,引申为反复推敲。06 憱(c):通“蹙”。07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斛的短木。08 “孔子曰”至“不可失平也”:这一段文字,“经文”中没有相应的文字,原排在“秦、韩攻魏,昭卯西说秦、韩罢”之后。据说苑至公篇,这些话本在子皋刖人足的故事之后,故现移于此。 田子方从齐之魏01,望翟黄乘轩骑驾出02,方以为文侯也03,移车异路而避之,则徒翟黄也。方问曰:“子奚乘是车也?”曰:“君谋欲伐中山04,臣荐翟角而谋得果05;且伐之,臣荐乐羊而中山拔06;得中山,忧欲治之,臣荐李克而中山治07;是以君赐此车。”方曰:“宠之称功尚薄。” 秦、韩攻魏08,昭卯西说而秦、韩罢09;齐、荆攻魏10,卯东说而齐、荆罢。魏襄王养之以五乘11。卯曰:“伯夷以将军葬于首阳山之下12,而天下曰:夫以伯夷之贤与其称仁,而以将军葬,是手足不掩也。今臣罢四国之兵,而王乃与臣五乘,此其称功,犹嬴胜而履屩13。”【注释】 01 田子方:战国时魏国人,曾为魏文侯师。齐:诸侯国名,范围包括今山东大部和河北东南部。魏:战国诸侯国名,范围包括河南北部和东部、山西西南部及河北、山东、陕西的部分地区。02 翟黄:一作翟璜,战国初期魏文侯的大臣。轩:古代一种前顶较高而有帷幕的车子,供大夫以上乘坐。03 文侯:指魏文侯,战国初期魏国的君主。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