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统考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417277737 上传时间:2023-06-0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统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统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统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统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统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统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统考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下学期地理期末统考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8题;共22分)1. (2分) (2017高三上广州月考) 农田覆盖技术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一条农业增产增收之路,是我国发展节水农业,促进水资源持续利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丘陵沟壑区山地枣林不同覆盖技术比较示意图。黄土高原枣林采用覆盖技术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是( ) A . 改变枣林内与枣林外裸地间风速风向B . 增加了土壤与大气之间的水气的交换C . 降低枣林叶面光合作用效率D . 增加枣林根系虫害和细菌滋生繁殖2. (2分) (2018高二下陆川期末) 亚洲贝加尔湖和北美五大湖的形成原因分别是

2、( ) 地壳陷落 熔岩阻塞 冰川侵蚀 海底抬升 河床阻塞A . 和B . 和C . 和D . 和3. (2分) 长江三角洲的肥沃土壤是( )A . 水稻土B . 黄土C . 紫色土D . 黑土4. (2分) (2017高一下西湖月考)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现象 改变局部大气环流,使降水减少城市建筑物面积扩大,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城市建设使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A . B . C . D . 5. (2分) (2017高一下友谊期中) 自然带的划分主要是依据( )A . 气候B . 植物C . 地形D . 土壤6. (6分) 读世界主要小麦生产国产量变化图。

3、据此回答小题。(1) 本世纪以来,导致中国小麦年产量持续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A . 气候变暖,病虫害增多B . 城市化加快,耕地面积减少C . 流水冲刷,土壤肥力下降D . 国内价格下降,种植面积减少(2) 美国小麦年产量一直比加拿大高的主要原因是( )A . 种植面积大B . 人口数量多C . 气候温暖湿润D . 黑土土壤肥沃(3) 当澳大利亚的小麦处于收割季节时( )A . 南极昆仑站出现极夜现象B . 在北京观察到日出东北C . 青海湖中鸟岛聚集大量候鸟D . 上海的昼长短于广州7. (2分) (2020浙江模拟) 受冰川作用形成的湖泊,统称冰湖。下图为过去40年珠穆朗玛峰及周边地区

4、不同高度冰川面积与冰湖面积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题。 珠穆朗玛峰及周边地区不同高度冰川面积与冰湖面积的变化说明( )A . 随海拔升高,冰川缩小的面积呈波动减小B . 随海拔升高,冰湖扩大的面积呈波动增加C . 冰川消融对其下游冰湖面积扩张影响明显D . 冰川缩小越大的海拔冰湖面积扩大越明显8. (4分) (2017高二上枣庄月考) 下图中阴影地区以干旱严重闻名,被称为“旱腰带”。现在该地区道路四通八达,万亩酿酒葡萄绿满田野,过去贫穷落后的“旱腰带”已变成如今名副其实的“金腰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 制约该区域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地处干旱地区,降水稀少 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年积温

5、低,作物只能一年一熟 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繁A . B . C . D . (2) 该区域发展葡萄种植业的突出优势是( ) A .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 .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C . 道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D . 劳动力充足,生产经验丰富二、 综合题 (共4题;共55分)9. (10分) (2017高二下长安月考) 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1) 读“吉林省某地19702000年湿地面积、年均温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图”,说出1980年以后该地湿地面积的变化,并分析自然原因。(2) 读“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平均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图”,判断图中M区域的农业类型,并说明理由。

6、10. (15分) (2018高二下孝感期末)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荒漠区域的发展,是一直困扰世界的难题。下图所示区域有我国最大的沙漠,且是我国棉花的主要产区之一。(1) 试分析图示地区大面积沙漠的形成原因。 (2) 简述图示区域棉花生产的区位优势。 (3) 你是否支持在图示地区大规模发展农业?试说明支持和反对的理由。 11. (15分) (2017高三下嘉兴月考)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3)题。材料一山东省人口众多,经济较发达,工业总产值位居全国前三,其“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被誉为“群象经济”。图1示意山东省部分地区示意图,图2为山东省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结构示意图。材料二

7、 烟台属温带季风气候区,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8.1mm,但烟台市又是全国重点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7立方米,不足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材料三 2007年3月3日15时,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风暴潮红色警报,甲海域最低潮高大于150厘米,乙海域最低潮高大于80厘米。(1) 指出烟台地区水资源紧缺的原因,并提出一条解决此问题的工程措施。(2) 简析甲海域因风暴潮引发的最低潮高大于乙海域的原因,并说出风暴潮对甲海域沿岸地区造成的危害。(3) 简述山东省的第二产业的特征,并从就业角度说明该省“群象经济”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12. (15分) (2018高三下阳高开学考) 阅读图文材料,完

8、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大黄鱼古籍里称石首鱼,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肉质较好且味美,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平时栖息在较深海区,46月向近海洄游产卵,产卵鱼群喜透明度较小的浑浊水域,产卵场一般位于河口附近岛屿、内湾近岸低盐水域内底质为软泥或泥质的浅水区,产卵后分散在沿岸索饵,以鱼虾等为食,秋冬季又向深海区迁移。材料二: “楝子开花石首来”宋人范成大的诗句中写道。每年春末夏初,楝树花开,黄鱼上市,千年不易。谁也想不到,有一天楝树空自开花,黄鱼不来。随着捕捞量的逐渐加大,我国近海高龄黄鱼几乎绝迹。图a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大黄鱼的成鱼养殖模式,目前有网箱、围网与土池等多种

9、,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材料三: 福建省三沙湾内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年均水温约为20.3,是我国唯一的内湾性大黄鱼产卵场,也是全国最大的海水鱼人工繁育和网箱养殖基地,湾内三都奥为著名良港。图b为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图a 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示意图图b 福建省地理位置及三沙湾区域放大示意图(1) 请根据图a分析野生大黄鱼70年代后期产量的变化及可能原因。(2) 近年来,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福建省三沙湾海区内养殖大黄鱼的网箱数量逐年增加。你是否赞同迅速发展三沙湾海区的水产养殖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3) 根据材料一,分析大黄鱼46月洄游到福建省三沙湾海区产卵的原因。第 1 页 共 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8题;共22分)1-1、2-1、3-1、4-1、5-1、6-1、6-2、6-3、7-1、8-1、8-2、二、 综合题 (共4题;共55分)9-1、9-2、10-1、10-2、10-3、11-1、11-2、11-3、12-1、12-2、1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