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41727687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词阅读理解真题班级:_ 姓名:_ 时间:_1. 诗歌欣赏,回答问题。丰乐亭游春(其一)欧阳修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注释)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知州的第三年。1诗歌的第一、二句写了哪些景物?体现了丰乐亭景色怎样的特点?_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2. 补全诗句,完成练习。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_。等闲识得东风面,_。1补全诗句。2朱熹的这首诗表面描绘了_(季节)的美丽景色,实则是一首_(咏物 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3从“_”一词可以看出这是一个晴朗的好天气,从“_”一词可以知道作者

2、是去踏青。作者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_”(诗句),由此发出赞叹:_,_。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示儿_,_。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1补充诗句。2请写一写诗的后两句的意思。_3这首诗是_代爱国诗人_的绝笔。诗中描写诗人临终遗憾的诗句是:“_”;叮咛儿子的诗句是:“_,_。”4诗人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希望_的爱国情怀。4. 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潋滟”指的是_。2这首诗作者抓住_的天气特征,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_。5.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各题。(一)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

3、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这两首诗都是_代诗人_写的,古诗(一)的题目是_,古诗(二)的题目是_。2解释诗中加点的字词。郭:_ 坐:_ 红于:_3根据你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_)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迷蒙的特点。(_)C诗人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_)6. 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

4、惊鹊,清风半夜鸣蝉。_,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_。1补全古诗2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二句写明月惊鹊、半夜鸣蝉,这是对夜晚宁静气氛的渲染烘托。B.第四句写蛙声,这是从侧面烘托丰年。C.第七、八句描写的是旧店难寻的困惑。7. 古诗理解。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写的是在冬天所看到的景色。B.一个“都”字,写出了人们盼望春色的急切心情。C.“初惊”写出“见草芽”时新奇、惊讶、欣喜的情态,极其传神。D.前句“未有芳华”,一抑;后句“惊见草芽”一扬。跌有致,波澜

5、起伏。2“白雪却嫌春色晚”一句用了_的修辞方法,写出了白雪_8.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回答问题。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

6、鲜艳。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注释: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7、。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宜:和顺、亲善。室家:这里指夫家。有蕢(fn):即蕢蕢。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蓁(zh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这里形容桃叶茂盛。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_)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_)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_)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A.依旧桃花面,

8、频低柳叶眉。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10. 阅读理解。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这首诗的作者是_朝诗人_。“吟”是_的意思。2解释下列词语。等闲:_浑:_清白:_3诗的前两句看似写石灰的烧炼,其实象征着_;三、四两句描写了_的精神,表达了诗人_的决心。4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关联词语将句子衔接起来。(_)千锤万凿,(_)烈火焚身,(_)粉骨碎身,我(_)要留清白在人间。11. 读古诗,完成练习。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竹石这首诗描写

9、的是_。诗人以_喻_,实写_,赞颂的却是_。2作者用竹子_的特点,来表达自己_的品质。3“东西南北风”喻指()A.各个方向吹来的风。B.生活中的各种艰险磨难。4“千磨万击还坚劲”表现出()A.竹子根深蒂固,吹不倒。B.诗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12. 课内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_,_。_,路转溪桥忽见。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词牌名词题)。2把下阕补充完整。3词中画“_”的句子中,作者由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_景象。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_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10、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_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_。_,南望王师又一年。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2诗中描写的“河”指(_),“岳”指(_)。A长江B黄河 C黄山D华山3诗的前两

11、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_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字则突出了山的高峻。这一句诗表现了。4从第三句的“_、_”看出了百姓饱受战乱之苦;从第四句的“_南望、又一年_”看出了百姓对和平的渴望。5诗中表达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6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前两句诗展示了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B.一个“入”字突出了山的高峻。C.诗题点明了时间是秋季的夜晚。D.全诗表达了诗人热切盼望朝廷收复失地的心情。7末句“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1此诗的作者是_,这是一首_(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2此诗前两句意思是石头经过_、_才能变成石灰;诗句中的“全不怕”“若等闲”表现了石灰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