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年梁启超论“公德”与“私德”

ni****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81KB
约11页
文档ID:416997034
2019年梁启超论“公德”与“私德”_第1页
1/11

梁启超论“公德”与“私德”梁启超论“公德"与“ 私德” 文/孟晓妍 仁.一代文人梁启超 对民族道德伦理思想方面进行过深入思考,他写下的《论公德》和《论 私德》体现了对于道 ! 德的新见解这些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论公德》(节选) 道德之本体,一而已,但其发表于 外,则公私之名立焉人人独善【重点注释】1.九德,古谓贤人 所具备的九种优 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 具也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 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 良品格《书?皋陶谟》中“九德” 指: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 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 刚 而塞,强而义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 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 为国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 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 阙如试观《论语》、《孟子》诸书, 吾国民之木铎,而道德所从出者其 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 德不及其一焉如《皋陶谟》之九德①;《洪2 .三德,三种品德《书?洪范》:“.unjs.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范》之三德②;《论语》所谓“温、良、恭、俭、让”,所谓“克己 复礼”,所谓“忠 信笃敬”,所谓“寡尤寡悔”,所谓“刚毅木讷”, 所谓“知命知言”。

《大学》 所谓“知止,慎独,戒欺,扣慊”《中庸》所谓“好学,力行,知耻”,所谓“戒慎恐惧”,所谓“致 曲”《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所谓“反身、强恕”……凡此 之类,关于私德者,发挥几无余蕴,于养成私人(私人者,对于公人 而言,谓一个人不与他人交涉之时也)之资格,庶乎备矣虽然,仅有私 人之资格,遂足为完全人格乎?是固不能……旧伦理所重者, 则一私 人对于一私人之事也……新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团 体之事 也以新伦理之分类,归纳旧伦理,则关于家族伦理者三: 父子也,兄弟 也,夫妇也;关于社会伦理者一,朋友也关于国家 伦理者一,君臣 也……若中国之五伦,则惟于家族伦理稍为完整, 至社会、国家伦理 不备滋多,此缺憾之必当补者也,皆由重私德、 轻公德所生之结果也 夫一私人之所以自处,与一私人之对于他 私人,其间必贵有道德者存, 此奚待言?虽然,此道德之一部分, 而非其全体也全体者,合公私而 兼善之者也私德、公德,本并 行不悖者前线2 0 14/2 1113m——国学精选舡苷霪辩替:《 《论私德》(节选)谓个人对于本团体公共观念所发 之德性也夫聚群盲不能成一离娄“、,聚 离娄上》:“孟子曰: ‘离娄之明,群聋不能成一师旷12 1,聚群怯不能成一乌获J。

故一私人而无所私有之德 故我对于我而不信,而欲其信于待人,一 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交涉而不忠,而 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 2 ? 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 竺养誓个人忠之于团私 德,为 第 娥此其 易明 …: 一一 义;欲从事于铸国民者,必以自培养其个人 之私德为 眠必 号 : 音律品 人 … 3.战国时秦之力士一说 可能为 且公德与私德,岂尝有一界线焉,区划之为异物哉?德之 所由起,起于 更古时代之力士后为力士的 链接一:两段值得玩味 的文字《论公德》中有这样两段文字:有官吏死而冥王案治其罪者,其魂日:“吾作官甚廉冥王日:“立木偶于庭,并水不饮,不更 胜君乎!于 廉之外一无所闻,是即君之罪也遂炮烙之 欲以柬 身寡过为独一无二之善德者,不自知其已陷于此律而不容赦也近世 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 日清、慎、勤夫清、慎、勤,岂非私 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者也,既有本身 对于 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 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此皆由知有私德,不知有公 德故政治之不 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彼官吏之立于公人地位者且然,而民间 一私人更无论也。

我国 民中无一人视国事如己事者,皆公德之大义 未有发明故也 梁启超对于官员“公德”的论述,对于我们当今领 导干部的道德建设,具有启发意义官员如果仅仅注重 “私德”, 以“清、慎、勤”为准则,则是把个人等同于普通百姓,难以承担国 家和社会委派之重任领导干部同 样“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 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是要承担为国为民、为天下社稷管理服务的 责任与义 务的在私德建设的基础上,应该为天下百姓谋福利、加 强社群凝聚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作为、有贡献 现代社会,“公 德”不仅仅包含梁启超所提出的“利群”,内涵更加深入,公德的内 容还可以扩大为:公民和官员 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避免损害公众的 集体利益以及其他公民的权益所以,“公德”的意义对于现代社会 建1141 2 0 14/2前线设具有更大的启发性:具有公德心的人不仅仅是严于律己的讲求“私德”的人,也应当是以国家和人民 利益为 己任、遵纪守法、秉公执法、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 为民所谋的人用好权力、管好权力,这就需要我们 高度重视官员 的公德心、责任心与使命感链接二:道德之一体两面 梁启超认为 “公德”、“私德”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一方面,私德推之于外即为 公德,这就是梁启超所说的 “公德者,私德之推也”;另一方面, 公德内敛于己即为私德。

故“私德”与“公德”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都是人 之德行不可或缺的内容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 虚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国也无公德则不能 团,虽有无量数束 身白好廉谨良愿之人,乃无以为国也私德”能立于社会而无愧; “公德”能“利群”梁启 超将“利群”的作用概括为三:“固吾 群”(提高社会凝聚力)、“善吾群”(改善社会、和谐民心)、“进 吾群”(提高 全社会的素质和道德水平)独善其身”者是私德, “相善其群”者是公德私德既是个人自处的德操,也是 个人对待 他人、处理与他人关系的道德,而公德则是个人对于群体的道德,是 私德的外化与升华所以,梁启 超在《论私德》中指出:公德就其 本体而言,是“一团体中人公共之德性”,就其构成此本体之作用言 之,是“个 人对于本团体公共观念所发之德性”,“故一私人而无 所私有之德性,则群此百千万亿之私人,而必不能成公 有之德性” “是故欲铸国民,必以培养个人之私德为第一义;欲从事于铸国民者, 必以自培养其个人之私德为 第一义在梁启超看来,没有私德的 一群人,无法构建成有公德的和谐群体所以他发出了掷地有声的断 言:“断无私德浊下,而公德可以袭取者!” 【古今联读】 德分公 私兼重为上 梁启超提出的“公德”和“私德”不仅对近代社会的发 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对于当今社会公民道德体系 的建立,特别是 官员道德体系建设也具有相当的指导意义。

梁启超在“论公德”中提 出:“人人独善其身者,谓 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具也这也就是说,人之为人,不仅仅在于 独善 其身,也在于有兼善天下的胸怀对于领导干部,不仅要重视 私德,也要同时重视公德 中圉传统文化关于公德的论述比较少, 而关于私德有许多精辟之论,如“温良恭俭让”、“克己复礼”、“忠 信笃敬”、“知止慎独”、“存心养性”等,对于培养私德以及增进 私德的方法,古代圣贤阐释得极为完备,“几无 余蕴”而在梁启 超看来:“私德居十之九,而公德不及其一焉我国民所最缺者, 公德其一端也中国传统 文化的这种重“私德”而轻“公德”的 观念亟待改变公德”是梁启超在近代中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提出 的,其 主体为民族主权国家此处的“公德”包含两部分内容:一 是团体的共同道德,一是个人对于该团体相互关系 的道德但就“公 德”的根本内容和目的而言,就是“相善其群”,即“利群”,这也 是公德的实质,它尤其是国家 得以建立的根本因此,梁启超宣扬 “公德”的基本目的在于:中国若要成为有力量的民族国家,必须先 有为 其献身的群体,而“公德”使人民与国家联结为一体成为可能, 这就把公德看作国家和社会得以成立的先在条 件了。

(作者:清华 大学国学研究院博士后)责任编辑:谭丁前线2 0 14/2 I 1梁启超论“公德"与“ 私德” 文/孟晓妍 仁.一代文人梁启超 对民族道德伦理思想方面进行过深入思考,他写下的《论公德》和《论 私德》体现了对于道 ! 德的新见解这些思想对近代中国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论公德》(节选) 道德之本体,一而已,但其发表于 外,则公私之名立焉人人独善【重点注释】1.九德,古谓贤人 所具备的九种优 其身者,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者,谓之公德, 二者皆人生所不可缺之 具也无私德则不能立,合无量数卑污、虚 伪、残忍、愚懦之人,无以为 良品格《书?皋陶谟》中“九德” 指: “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 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 刚 而塞,强而义无公德则不能团,虽有无量数束身自好、 廉谨良愿之人,仍无以 为国也吾中国道德之发达,不可谓不早 虽然,偏于私德,而公德殆 阙如试观《论语》、《孟子》诸书, 吾国民之木铎,而道德所从出者其 中所教,私德居十之九,而公 德不及其一焉如《皋陶谟》之九德①;《洪2 .三德,三种品德《书?洪范》:“.unjs.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范》之三德②;《论语》所谓“温、良、恭、俭、让”,所谓“克己 复礼”,所谓“忠 信笃敬”,所谓“寡尤寡悔”,所谓“刚毅木讷”, 所谓“知命知言”。

《大学》 所谓“知止,慎独,戒欺,扣慊”《中庸》所谓“好学,力行,知耻”,所谓“戒慎恐惧”,所谓“致 曲”《孟子》所谓“存心养性”,所谓“反身、强恕”……凡此 之类,关于私德者,发挥几无余蕴,于养成私人(私人者,对于公人 而言,谓一个人不与他人交涉之时也)之资格,庶乎备矣虽然,仅有私 人之资格,遂足为完全人格乎?是固不能……旧伦理所重者, 则一私 人对于一私人之事也……新伦理所重者,则一私人对于一团 体之事 也以新伦理之分类,归纳旧伦理,则关于家族伦理者三: 父子也,兄弟 也,夫妇也;关于社会伦理者一,朋友也关于国家 伦理者一,君臣 也……若中国之五伦,则惟于家族伦理稍为完整, 至社会、国家伦理 不备滋多,此缺憾之必当补者也,皆由重私德、 轻公德所生之结果也 夫一私人之所以自处,与一私人之对于他 私人,其间必贵有道德者存, 此奚待言?虽然,此道德之一部分, 而非其全体也全体者,合公私而 兼善之者也私德、公德,本并 行不悖者前线2 0 14/2 1113m——国学精选舡苷霪辩替:《 《论私德》(节选)谓个人对于本团体公共观念所发 之德性也夫聚群盲不能成一离娄“、,聚 离娄上》:“孟子曰: ‘离娄之明,群聋不能成一师旷12 1,聚群怯不能成一乌获J。

故一私人而无所私有之德 故我对于我而不信,而欲其信于待人,一 私人对于一私人之交涉而不忠,而 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 2 ? 春秋晋国乐师,善于辨音《孟 竺养誓个人忠之于团私 德,为 第 娥此其 易明 …: 一一 义;欲从事于铸国民者,必以自培养其个人 之私德为 眠必 号 : 音律品 人 … 3.战国时秦之力士一说 可能为 且公德与私德,岂尝有一界线焉,区划之为异物哉?德之 所由起,起于 更古时代之力士后为力士的 链接一:两段值得玩味 的文字《论公德》中有这样两段文字:有官吏死而冥王案治其罪者, 其魂日:“吾作官甚廉冥王日:“立木偶于庭,并水不饮,不更胜君乎!于 廉之外一无所闻,是即君之罪也遂炮烙之 欲以柬 身寡过为独一无二之善德者,不自知其已陷于此律而不容赦也近世 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 日清、慎、勤夫清、慎、勤,岂非私 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治事者也,既有本身 对于 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 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此皆由知有私德,不知有公 德故政治之不 进,国华之日替,皆此之由彼官吏之立于公人地位者且然,而民间 一私人更无论也。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