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0,古诗三首:竹石|部编版,(14) 六年级下册《竹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竹石》这首诗是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中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一首题画诗,是一首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高年段诗词诵读相关目标中指出: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2.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六年级七单元安排了十首诗词,其中《竹石》不仅有古典诗歌的文学价值,还有题画诗的艺术欣赏价值,还是德育良好的教材,可以培养学生的不屈精神和顽强斗志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 并背诵 2.在品读感悟中领悟古诗的含义,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艺术美和独特的内涵并积累,感受美的熏陶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古诗文的方法,并有一定的学习基础,也已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能运用网络查找搜集有用有效的资料帮助学习,但是历史久远,再加上西北学生对于竹子了解不多,学生很难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所以我决定采用创设情境,运用自主学习法,如自读自悟、配乐吟诵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像来体会,以此来落实重点。
并用积累延伸来开拓学生视野,感受竹子精神,从而更加喜爱祖国语言文字,来突破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领悟诗歌的意境,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作者郑燮的背景资料,竹子生长的视频,并进行整理,搜集描写竹子的古诗,进行积累 多媒体课件、音乐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能够联系注释以及工具书读懂诗意; 并背诵 2.在品读感悟中领悟古诗的含义,感受竹子的顽强毅力,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艺术美和独特的内涵并积累,感受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时难点 领悟诗歌的意境,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活动 活动1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图上画的是什么?(出示:竹子图片)你们谁了解竹子?文人墨客把竹、松、梅,称为“岁寒三友”把竹、梅、兰、菊,称为“花中四君子”播放:竹子生长视频)千百年来,文人墨客赞美竹子的诗句层出不穷、竹子是文人墨客笔下的最爱,不计其数,我们挑几句来说说吧:(出示相关句子)早在2500多年前,《诗经》中就有关于竹子的诗句:如竹苞矣,如松茂矣,800多年前,宋朝苏轼曾经写过: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100多年前,革命烈士方志敏写过:雪压竹头低,低下欲沾泥,一轮红日起,依旧与天齐 竹子四季常绿,清脆俊秀,有骨气,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首清代郑燮的《竹石》 师生共同板书:清郑燮设计意图:西北地区的孩子对竹子的了解并不多,通过情景的创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注意力,同样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关于竹子的印象——挺、坚,为下文体会竹子的不屈,顽强做铺垫 活动2二、解诗题、知诗人 (一)讲解“燮”字读音他还有一个比他的名“燮”更有名的号——板桥 (二)你对诗的题目有什么疑问吗?解题,到底是写竹还是写石?这破岩中的竹子,会有怎样的命运呢? 活动3三、析字词、明诗意 (一)放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二)指名读,正音 1.解析:还 出示拼音与解释劲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还[huán] 回到原处或恢复原状; 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 偿付; 古同“环”,环绕; 姓 还[hái] 依然,仍然; 更加; 再,又; 尚,勉强过得去; 尚且 2.解析; 坚劲 出示拼音与解释劲在字典中有两种解释, “劲(jìn)”有“力气、精神、情绪、神情、态度、趣味”的义项。
例如:“使劲”“干劲”“拼劲” “劲(jìng)”在字典里的意思却是“坚强有力”,表示“坚强、坚挺、坚韧不拔”的意思 指名读、齐读:谁能读出竹子的坚强有力?(三)多种形式进行练读 1.利用教学网络课件听范读,读出韵味播放范读课文) 2.生生或师生合作读,读出节奏和韵味 3.同桌对读每人一句或每人两句,读出节奏和韵味 小结:古诗的语言凝练,用极为有限的字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设计意图:古诗的学习,是探索和实践的过程,通过选择解词,通过解词导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用词读音的精妙 (四)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和有效的小组合作,反复与文本接触,学生感悟的“量”增多,才能到达“质”的改变 活动4四、想诗境,悟诗情 (一)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1.引导感受: A、借助注释和插图(出示重点字词的注释电子教材)同桌互相试着说一下诗的大概意思 B、“破岩”指什么?这样的缝隙意味着什么?面对这样如此恶劣的环境,竹子如何做?(反复引读“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C、破岩中的竹子,除了生长在贫瘠的破岩这样恶劣的环境之外,还会遇到哪些磨难哪些打击呢?回到冰天雪地、严寒酷署、狂风暴雨、……面对这千万个磨难、千万种打击竹子如何做?(反复引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D、体会到这些,你觉得诗人笔下的竹子是怎样的竹子?带着这种感受,我们一起再读全诗。
2.拓展:走进诗人 诗人郑燮写《竹石》仅仅是为了赞颂竹子吗?让我们走进郑燮,读一读他的资料,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A、为民请命:郑燮的一生都在为百姓说话,为百姓做事,无论是求学,或是做官,还是画画都胸怀百姓,从未动摇,这就如诗中的那句话——“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指名读,齐读 B、不畏权贵,百折不挠:在封建社会,为百姓说话,那是多么的不易,他曾遭受了千万种磨难、千万种打击,郑燮仍然,引读(“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C、这就是百折不挠的郑燮,这就是不畏权贵,心忧天下之忧、乐天下之乐的郑燮读着读着,我们发现:他写《竹石》其实就是写谁?竹子就是谁?(齐读全诗)也就是:竹子如郑燮,郑燮如竹子 3.对比:体悟骨气 回忆一下,借一种物来表达诗人理想和情感的方法,叫“托物言志”,这样的诗我们小学阶段也学习了好几首,就在这个单元我们也学习了一首《石灰吟》,读完后想一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这两位作者有什么共同的地方呢? a、竹子和石灰都是不畏艰难,百折不挠板书) b、郑燮和于谦都是为民请命,不畏权贵,清清白白板书) c、诵读两首古诗 d、不论是“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郑燮,还是“要留清白的在人间”的于谦,在他们身上都有什么在闪耀:骨气(板书)。
e、走进了这两位诗人,感受到他们的铮铮铁骨,你肯定有许多话想说,用笔记下你的心声 4.升华:丰盈内涵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骨气的民族,悠悠五千年,无数人用故事和生命书写着“骨气”让我们走进他们,自由读三句名言 A、自由读 B、引读 C、齐读 小结:一个有骨气的人才是万人敬仰的人,一个有骨气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我深信大家都能成为一个有骨气的人设计意图:抓住关键字词,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去领会古诗大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并通过一句古语,由诗过渡到人,自然的体会托物言志的写法 活动5五、拓展升华,体会作者志与情 (一)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作者生平和写作背景 (二)再读诗句,升华情感 (三)回顾板桥,积累竹诗 举世爱栽花,老夫只栽竹 一竹一兰一石,有节有香有骨 写取一枝青瘦枝,秋风江上作鱼竿 写来竹柏无颜色,卖与东风不合时 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唯有竹枝浑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场 指导朗读积累 小结:为什么竹子有这么大魅力,不仅仅因为它自身的特点,更因为它是诗人的一种寄托郑板桥写《竹石》,因为板桥正是一个像竹子一样的人竹石即板桥,板桥即竹石啊! (四)背诵下来。
指名背诵齐诵 (五)学生汇报积累的竹诗 设计意图:点明主旨,通过板桥的其他的写竹子的诗,达到了解板桥爱竹的原因,从而深化“竹似板桥,板桥是竹”的中心另外学习古诗重在积累,由点及面的积累更易于记诵 活动6作业(二选一) (一)写一篇200字左右赞美竹的短文,分享到咱们班群里或朋友圈里全班共同交流学习 (二)运用网络搜索平台,找一找借物喻人的古诗或文章,摘抄下来 活动7板书设计 竹石(清)郑燮 咬定 不放松 立根 破岩中千磨万击 还坚劲任任尔 东西南北中 骨气 不畏艰难,百折不挠 活动8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学生的智慧和情感,在唤醒学生心中感情的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思考,关注学生现在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未来; 所以我的课中有学生诗意的解读、独有的感悟、丰富的想象、快乐的创作……智慧在课堂中轻吟浅唱当我看到《竹石》这首诗时,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把这首诗由浅入深完成“尊重文本”到“超越文本”的过程,如何把文本拓展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