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ABS材料与焊接规范中文01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8.50KB
约51页
文档ID:416805262
ABS材料与焊接规范中文01_第1页
1/51

第2部分第1章 船体结构材料第1节 一般要求1 检验和检查1.1 总则所有已经过认证或计划认证的船体结构和船用设备的材料的检验和检查要符合验船师的要求并符合以下或与以下等同的要求由于考虑到国家已规定的材料生产操作方法和材料的计划用途,如材料所用于的零件、船的类型和计划用途及船体结构类型,所以与此处所规定的特性有所不同的材料、试样和机械性能检验步骤可经申请批准后使用1.2 制造商的认可(2003)1.2.1 (2005) 船体结构用轧制状态产品应由通过本船检局对该钢种认证的钢厂制造产品对焊接和所要承受的成形加工的适用性要在初次认证检验期间在钢厂演示证明钢厂的认证应按照附录4的第2部分1.2.2 (2006) 制造厂商有责任在生产期间确保执行现行的工艺规程和生产控制及遵守制造规范如果执行工艺规程和控制有偏差而可能产出不合格产品时,制造商要进行全面调查以确定偏差原因并制定对策以便预防偏差再度发生应提交给验船师完整的调查报告船检局保留要求进一步调查的权利,直到解决了偏差原因并达到了验船师的要求在由钢厂发货前,应检验每件受到影响的产品并达到在场的验船师的要求另外,可增加对随后产品的检验次数以得到质量的可靠性。

1.2.3 在钢产品不是由轧钢厂冶炼生产时,要遵守2-1-1/7.3的工艺步骤 1.3 检验和检验数据 1.3.1 目击检验 标志W标明,除非设备已注册并且产品的制造是按照“船检局的质量保证大纲”,否则验船师要目击检验 1.3.2 制造厂数据 标志M标明,检验数据要由制造厂提供,而不必由验船师对所采用步骤或所取得的结果进行核实 1.3.3 其它检验 标志A标明对这些检验,检验数据应由供货厂商提供并由验船师审查以核实所采用步骤和其所目击的随机检验符合船检局规范要求 对在第2部分第1章和第2部分第2章的各种检验,完整检验标志清单见附录1第2部分1.5 根据“ABS质量保证大钢”的轧制产品认证 一经申请,将由验船师根据是否符合“ABS质量保证大钢”来决定是否通过钢板、型钢和棒材的认证,而无需由验船 师目击证明机械性能试验1.7 对先前通过认证的材料的拒收 一旦在加工过程中,证明任何材料不合格,则尽管有先前的检验合格证,也会拒收该材料1.9 经过校准的试验机(2005) 验船师将检查是否试验机保持在合格和精确状态。

另外,验船师将对其检查或校准日期进行记录所有试验要由合格人员按认可的国家或国际标准进行1.11 结构管 结构用管的检验按照第2-3-12节的物理性能要求1.13 ASTM的引用(1998) 在第1章第2部分到第3章第2部分中频繁引用各种美国试验和材料协会(ASTM)规范名称而无年代标志除非另外标注,否则采用当前版本的ASTM规范3 缺陷 所有材料应无裂纹、有害表面缺陷、有害分层及类似的缺陷除非验船师许可,否则除标明为特殊材料外,对其它材料不允许为了挽救缺陷而进行焊接或修整在这种情况下,即要求准许对材料进行处理的时,验船师可以规定另外进行检验及必要的热处理;然后,如果检验合格,则热处理过的零件应打上验船师标识印章并用油漆圈起来5 材料标识 制造商所采用的钢锭、板坯、成品板、型钢、铸件和锻件标识系统应使材料能被跟踪到其原炉号,并且应为验船师提供各种便利条件以便于这种跟踪7 制造厂商放可证7.1 许可证形式 除非另外有要求,否则要提供给验船师一式四份所有合格材料的工厂认证试验报告和发货信息(可为独立文件或组合文件),标明钢种、标识炉号、试验结果和发货重量。

寄送给买方一份有验船师签名的工厂试验报告复印件,应保留三份复印件供船级社使用在把工厂认证试验报告和发货信息发给船级社当地办事处前,制造商要提供给验船师一份证书,标明材料是通过认可工艺制造并且已经规定试验后合格合格证为以下格式,并且在每份工厂认证试验报告上打印有企业名称并由制造商授权代表草签:“我们在此证明,该材料是按照适用规格通过 工艺(表明工艺)制造并根据 (ABS美国船级社规范或标明其它规范)的要求进行检验后合格 如果制造厂商要求,假如相应地标明与船级社规范要求的符合程度不低于以上声明,则可以考虑修改合格证格式7.3 其它证书 当钢不是在轧制厂或锻造厂炼造时,应提供给验船师一份证书,标明钢的制造工艺、供货厂商名称、钢的炉号及大包分析成份在各钢锭、大方坯、板坯或小方坯上应标明炉号,以便辨识9 标识和复验9.1 试样标识 当验船师要求选择试样时,在打印验船师标识前,及在材料最终热处理前不能切取试样9.3 试样缺陷 除非对锻件,如果由于钢中的断裂、裂纹或白点而在试验期间产生缺陷,不允许复验外,否则如果试样显示有加工缺陷或试样产生缺陷,则可以废弃而代之以另一个试样。

9.5 复验 如果任何拉力试样延伸率的百分值低于规定值,并且对50毫米(2英寸)标距长度的试样,由标距中心到裂纹的任何部分的距离大于19毫米(0.75英寸),或对200毫米(8英寸)标距长度的试样,裂纹超过标距一半,试样标距在试验前通过划痕标识,则允许复验9.7 不合格材料 如果任何一套试样未能满足试验要求,则该试样所取自的材料不合格并且不予标识或去掉标识11 标准试样11.1 总则(2005) 除非另外规定,否则拉力试样应为轧后材料的全厚度或全断面试样只能按规定制备并经受类似于试样所取自材料的全部热处理或与材料同时进行热处理由于剪切而扭曲的试样应在冷态下进行矫直拉力试验机的精度应在载荷的±1%内11.3 试样取向 除型钢和棒材为相对于最终轧制方向纵向取样外,对宽度小于等于600毫米(24英寸)的钢板,拉力试样应相对于最终轧制方向纵向取样,对宽度大于600毫米(24英寸)的钢板,应垂直于最终轧制方向11.5 拉力试样,板材和型钢(1996)11.5.1 扁平板试样 对轧后钢板、型钢和扁钢,拉力试样应由成品材料切取并机加工成如2-1-1中图1所示形状和尺寸或应制造商要求也可认可加工成其它尺寸的试样。

11.5.2 圆棒试样 对厚度或直径大于19毫米(0.75英寸)的材料,拉力试样可加工为2-1-1中图1所示尺寸各圆棒试样的轴线应尽量靠近在中心和材料表面之间的一半处应制造商要求,也可认可具有不同于上述尺寸的拉力试样11.7 铸件和锻件拉力试样(非灰铸铁)(2006) 铸件和锻件的拉力试样应机加工成用于圆棒试样的2-1-1图1或2-1-1图2所示形状和尺寸11.9 弯曲试样,铸件和锻件(2005) 当需要时,铸件和锻件的弯曲试样可机加工成断面为25毫米×20毫米(1英寸×0.790英寸)假如长度足以进行弯曲操作,则长度无所谓弯曲试样拉力侧的边缘可以有半径为1-2毫米的倒角(0.040-0.080英寸)11.11 冲击试样(2006) 一套冲击试验由三个取自同一试件或试验位置的试样组成冲击试样应加工成如2-1-1图3所示形状、尺寸和公差除非成品的断面厚度小于12毫米(0.5”),否则应采用全尺寸标准试样对钢板、扁钢和棒材,除非在厚度超过40毫米(1.57英寸)时,试样纵向轴线应位于表面和厚度中心一半处外,否则试样位置应使其边缘距表面在2毫米(0.08英寸)以内。

试样切割时,除非规定有具体方向,否则由钢材制造厂选择,其纵向轴线或平行于或垂直于材料的最终轧向刻槽的长度垂直于原轧制表面参见2-1-2/11.1和2-1-4/5.111.13 公差(1998) 拉力试样的尺寸公差应按照认可的国家标准13 屈服点和屈服强度的定义和测定13.1 屈服点(2005)屈服点是材料的一次应力,低于可得到的最大应力,在此应力时,应力不增加而发生应变增加在屈服塑性变形开始时所测量应力值,或在屈服期间得到第一个峰值时测量,不管峰值是等于或小于任何在屈服塑性变形期间随后观测到的峰值 屈服点可通过指针的暂停测定,或通过自动记录的图表也可考虑接受在载荷方法下的0.5%的总伸长率 在以下极限值内在弹性应力下进行试验:材料弹性模量(E),N/mm2应力增加速率,N/mm2-s-1最小最大<150,000220≥150,00066013.3 屈服强度屈服强度为材料显示偏离应力与应变比例规定极限偏差的应力当无明显的屈服现象存在时,通过0.2%(Rp0.2)修正方法测定屈服强度或者,对通过以前试验,已绘制出应力-应变图而熟知其应力-应变特性的材料,可采用在载荷方法下0.5%的延伸。

当对奥氏体和双相不锈钢产品,买卖双方协商同意时,除Rp0.2还可测定1%的屈服应力(Rp1)加载速率按照上述极限值13.5 拉伸强度(2005)在达到屈服载荷后,对延性材料,在拉伸试验期间的机器速度不应超过对应于0.008s-1应变率的速度对脆性材料,如灰铸铁,弹性应力速度不应超过每秒10N/mm214 延伸率(2005)原则上,延伸率值只有当在裂纹和最近标距标记之间的距离不小于原始标距长度的1/3时才有效然而,如果在开裂后延伸率百分数等于或大于要求值,则不论裂纹位置在哪,结果都有效一般地,延伸率A5在比例标距长度上测定,但是延伸率也可以其它规定标距长度给出如果材料为低强度或一般强度铁素体钢并且未经过冷加工,并且延伸率在一个非比例标距长度上测量,则要求的在该标距长度L0的延伸率可经协商同意后通过以下公式计算:15 允许尺寸变化(1994)15.1 范围(2002)以下规定的公差代表材料认证的最低要求并且应作为偏离规定尺寸的一般变化范围(正/负)的下限考虑制造商有责任满足公差要求,制造商要运用验船师认可的步骤当所采用的公差(包括超过厚度公差)严于一般大生产公差时,在钢材提交认证前应通知美国船级社以确保厚度测量步骤的正确性。

在所有情况下,钢材厚度都应满足以下规定的公差钢厂应考虑轧机铁鳞对测量结果的影响为认证目的,包括为评估以后厚度测量的有害作用,采用在认证大纲上所标明的厚度15.3 钢板(1996)对船体用钢板及厚度为5毫米或更厚的宽扁钢,最大允许厚度公差为0.3毫米(0.012英寸)厚度测量位置在距边缘10毫米(0.375英寸)或更远距离处厚度小于5毫米(0.2英寸)的钢板和宽扁钢的公差将予以特殊考虑15.5 型钢和棒材型钢和棒材的横截面尺寸公差应按照订货尺寸并且应符合在订货单中所规定的ASTM A6或其它认可标准中给出的尺寸16 厚度大于100毫米(4英寸)的轧制钢板(2006)当应买方要求,制造厚度大于100毫米(4英寸)的轧制钢板时,要与材料申请一道提交材料化学成份、拉伸和冲击性能以便审查和认证图1标准拉伸试样(1)(1995) 棒试样 扁试样d=直径mma=厚度mmb=宽度mmL0=(2005)原始标距长度mmLc=(2005)平行部分长度mmA=(2005)原始横截面积mm2R=过渡半径mm 扁样A 扁样B 棒样C 注: 1 也将认可符合ASTM E8/E8M或A370的标准试样,并且按照2-1-2/表2或2-。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