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上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度析银行加息利率上升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信贷,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外贸以及财政收入的影响,得出利率上升对国内宏观经济运营产生的影响:cpi同比涨幅高;紧缩货币政策导致的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致使信贷需求有所放缓;央行提高基准利率,紧缩货币政策使pmi开始不断回落;出口增速放缓,进口规模下滑,贸易顺差增大;财政收入增幅较高核心词:紧缩货币政策 cpi 贸易顺差国内经济下半年面临最重要的挑战是有关加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短期来看,对宏观经济增长的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由于收缩流动性会对某些公司的资金成本和经营带来压力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它会有助于经济可持续的增长,由于加息,涉及货币政策趋于稳健,有一种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收缩流动性、控制物价,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明更好的环境和条件紧缩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运营的影响(一)对居民消费价格cpi的影响由表1可知:6月cpi同比上涨6.4%,食品价格上涨6.4%;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1%加息重要针对负利率,cpi的下行将使负利率水平收窄,6月cpi达到6.4%,创全年新高若不加息负利率水平达到-3.15%,创自6月以来新低。
负利率已经严重影响到一般居民的储蓄收入,cpi创下年内高点的状况下,加息成为缓和负利率和社会矛盾的手段而随着下半年翘尾因素下降,若新增因素对cpi推动能力不强,负利率水平将在下半年逐渐缩小负利率的长期存在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一是使中低收入者的实际利益受损,促使高收入者减少银行储蓄,加大对房地产等收益较高资产的投资,进一步推升资产价格,进而增强公众通胀预期和推高物价;二是负利率意味着借贷成本较低,促使投资迅速增长,拉升投资品价格;三是负利率使居民和公司储蓄存款活期化倾向明显,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对价格上涨产生较大影响以来,国内经济运营总体良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转变,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但是,经济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十分复杂,不稳定、不拟定因素还不少目前,某些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虽然得到一定限度的控制,但没有主线消除,稳定物价总水平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目前国内经济金融运营正向宏观调控预定的方向发展,但经济金融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复杂,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但面临的风险因素仍然较多,通胀压力仍然处在高位将来将继续实行稳健货币政策,把握政策的稳定性、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节奏和力度,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和货币总量。
二)对信贷的影响在强力的货币政策之下,5月份m1、m2增速延续下行趋势,信贷新增规模也低于预期银行加息,准备金率上调,差别准备金率动态调节,以及监管新规的准备实行,克制信贷供应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市场低迷也会导致信贷需求放缓到了6月份,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6339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长4.17万亿元,同比少增4497亿元,这显示出在多重政策约束下,信贷投放得到了有效控制在信贷政策的持续收紧之下,中小公司目前国内经济体的流动性存在明显的“二元分化”,大型的国有公司和地方平台公司很宽裕,中小公司较紧张,无论提高存准率还是信贷收紧,最后都是从不宽裕的部分拿钱由于现行的金融体系相对有助于以国有公司为代表的大型公司,如果金融机构不能进行构造性和风险评估机制的改革,并逐渐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那么为了缓和中小公司融资困难而采用的货币政策放松,只能导致信贷资源继续流向国有公司,导致垄断加剧,并形成投资的过度增长三)对pmi影响pmi是国际上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之一,一般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衰退6月份国内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9%,低于上月1.1个百分点,持续三个月回落,并创下自3月以来新低。
有关分析人士指出,pmi的持续回落预示着下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将继续减少,物价上涨势头减缓pmi在50%以上,反映目前经济继续保持增长,但经济回落态势仍在延续目前制造业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步,市场需求回落进一步加剧,产成品库存呈现上升态势,公司生产积极性受挫此外,某些地方政府采用措施,限制了部分制造业公司的生产,导致交货期延长6月份pmi指数继续回调,预示将来经济增长率也许继续减少重要因素是由于库存调节,6月份购进价格指数明显减少,原材料库存指数也减少这表白基于通胀预期变化的库存调节已经开始,并将影响经济增长回调由于库存调节是短期现象,如果仅因此引起经济下行,估计不会很深,也不会持续好久核心还要注意投资、消费、出口这三大需求变化趋势,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更大目前看,需求增长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不会深度回调央行提高基准利率,是基于国内经济面临通胀压力的大背景而做出的应对,此时,pmi开始不断回落,但又处在50%上方,表白中国经济开始“软着陆”,这将有助于中国央行对抗通胀的努力随着大宗商品价格的下降,国内面临的通胀压力也因此有所减轻,但是实际负利率仍然高达200个基点四)对外贸的影响上半年,随着银行不断加息利率上升,国内进出口总值17036.7亿美元,比同期(下同)增长25.8%。
上半年,国内合计实现顺差449.3亿美元,同比收窄18.2%出口增速放缓上半年国内外贸增速呈现回落态势,除了以上紧缩货币政策外,还存在如下三个因素导致出口增速放缓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且仍布满变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未过去,中东、北非地区政局动乱,都加剧了国内外贸进出口增长的不拟定性;另一方面,受劳动力成本以及人民币汇率上升等因素综合影响,国内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价格竞争优势在削弱;最后,短期内日本大地震导致了部分产品的供应链条断裂,对国内对外贸易也导致了一定的影响进口规模下滑一是受基期的影响,二是国内经济增速放缓迹象明显,进口需求有所回落,三是国际大宗商品延续震荡回落的态势同期,出口同比增速继续回落,一是受基期的影响,二是出口导向型公司的生产状况持续下滑,中小民企经营困难;三是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遇阻,新兴市场国家高通胀压力下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外部出口环境恶化贸易顺差增大顺差增大同步又意味着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开始增大,同步,大量的贸易顺差也带来资本流入的压力,央行也将被迫加大公开市场操作的力度,以避免货币供应增速过快如果贸易顺差仍然继续增大,今年下半年,央行仍将需要继续调节存款准备金率(五)对财政收入影响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56875.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3526.03亿元,增长31.2%。
其中,中央本级收入28918.62亿元,同比增长27%;地方本级收入27957.2亿元,同比增长35.9%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50028.43亿元,同比增长29.6%;非税收入6847.39亿元,同比增长44.5%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幅较高的重要因素:一是经济增长带动税收增长二是价格上涨带动以现价计算的有关税收增长三是特殊增收因素四是政策性增收因素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带来了积极和悲观的影响积极影响:从前5个月全国财政支出重要项目状况看,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增长46.3%;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5.7%;农林水事务支出同比增长39.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同比增长42.8%;医疗卫生支出同比增长57.7%;住房保障支出同比增长59.9%这些支出都是长期欠账、急需加强的项目,支出增长的幅度大多高于财政增幅,阐明社会经济的重点环节得到了重点支持悲观影响:一是目前的财政高增长得益于4万亿元刺激的经济高增长,随着经济增速减缓,再剔除目前价格增长带来的“虚增”成分,将来财政收入与否还能保持高速增长是有疑问的二是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与否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发展和改善国民生活状况财政收入越是宽松,财政支出越应当把好口子,有所侧重。
要重点投向少数前沿尖端科技和产业,投向重大核心共性技术,投向环保、水利等基本设施,投向社保和医疗等欠账领域,支付事业单位改革和资源品价格改革的成本等总之,对于重要的公共产品、服务和必须支付的改革成本,要趁财政宽裕的时机,“有钱堪投直须投,莫待无钱空搔首”而对于大量竞争性产品领域,则应尽量少投或不投如果该多投的不多投,该少投的不少投,则民众不仅不能从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长中获得切实的好处,反而会导致新的产能过剩和经济构造失衡,为新一轮过热埋下种子三是国家手里的资金多,公司(特别是中小公司)里的资金特别紧在目前国家手头宽裕、小公司资金很紧张的状况下,减税,即合适减少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譬如,像刚刚出台的国务院有关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国八条”中,有减轻物流公司税收承当的规定结论及政策建议第一,注重价格型工具对物价的调控作用从稳定物价、调节利益分派构造和经济转型的角度看,中国的货币政策应逐渐增强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工具的作用,从偏重数量型调控向更多运用价格型调控转变,目前可考虑较大幅度的提高居民储蓄存款利率,小幅提高贷款利率,实行不对称的加息政策第二,货币政策应进一步关注资产价格近些年,国内居民投资支出占居民总支出的比重不断提高,资产价格比居民消费价格更易受货币政策变动的影响,因此,国内的货币政策在关注一般商品价格的同步,更应密切关注以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要加强利率工具在控制资产价格和流动性中的作用第三,优化投资构造和规模。
进一步优化投资构造,优先安排续建、投产和收尾项目,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和基本设施建设的投资,实行构造性减税,增进产业构造升级和服务业发展,大力支持粮油、蔬菜、棉花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生产第四,选择时机推动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一是初级资源价格与产成品价格改革协调推动二是逐渐缩小政府定价商品的范畴三是深化资源财税制度改革四是放宽部分资源垄断领域的市场准入,哺育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增进资源在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合理流动,让市场成为调节资源型产品供求的基本性手段,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参照文献:1.黄金老.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控制[j].经济研究,(1)2.张蔚.有关国内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3.黄飞鸣.从信用传导途径看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j].财经研究,(9)作者简介:樊元(1955-),男,汉族,甘肃兰州人,西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院长,专家,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分析研究,数量经济理论与措施研究邢莉莉(1986-),女,汉族,河南开封人,西北师范大学经管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数量经济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