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416596568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9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习题带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在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系统阶段。在这几个阶段中,数据独立性最高的是(A)阶段。A. 数据库系统 B. 文件系统 C. 人工管理 D.数据项管理2. 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主要区别是(B)。 A. 数据库系统复杂,而文件系统简单 B. 文件系统不能解决数据冗余和数据独立性问题,而数据库系统可以解决 C. 文件系统只能管理程序文件,而数据库系统能够管理各种类型的文件 D. 文件系统管理的数据量较少,而数据库系统可以管理庞大的数据量3. 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是(C)。 A. 数据 B. 数据模型 C. 数据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D. 信息

2、4. 数据库的特点之一是数据的共享,严格地讲,这里的数据共享是指(D)。 A. 同一个应用中的多个程序共享一个数据集合 B. 多个用户、同一种语言共享数据 C. 多个用户共享一个数据文件 D. 多种应用、多种语言、多个用户相互覆盖地使用数据集合5. 数据库(DB)、数据库系统(DBS)和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 )。A. DBS包括DB和DBMS B. DBMS包括DB和DBS C. DB包括DBS和DBMS D. DBS就是DB,也就是DBMS6.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C)。 A. 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 B.一组硬件 C. 一组系统软件 D.既有硬件,也有

3、软件7. 数据库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存储和应用的(B)。 A. 文件的集合 B. 数据的集合 C. 命令的集合 D. 程序的集合8. 支持数据库各种操作的软件系统是(B)。 A. 命令系统 B. 数据库管理系统 C. 数据库系统 D. 操作系统9. 由计算机硬件、DBMS、数据库、应用程序及用户等组成的一个整体叫(B)。 A. 文件系统 B. 数据库系统 C. 软件系统 D. 数据库管理系统10. 数据库系统中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接口是(B)。A. 数据库集合 B.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C. 操作系统OS D. 计算机中的存储介质11.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关系是

4、(D)。A. 并发运行 B. 相互调用C. OS调用DBMS D. DBMS调用OS12. 在数据库方式下,信息处理中占据中心位置的是(C)。A. 磁盘 B. 程序 C. 数据 D. 内存13.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对数据处理方式的主要区别体现在(A)。A. 数据集成化 B. 数据共享 C. 冗余度 D. 容量14. DBMS通常可以向下述哪个对象申请所需计算机资源(B)。A. 数据库 B. 操作系统 C. 计算机硬件 D. 应用程序15. 下列哪种数据管理技术难以保存数据(A)。A. 人工管理 B. 独享式文件管理 C. 共享式文件管理 D. 数据库系统管理16. 数据库系统中,DBA表示(

5、C)。A. 应用程序设计者 B. 数据库使用者 C. 数据库管理员 D. 数据库结构17. 数据冗余存在于(C)。A. 文件系统中 B. 数据库系统中 C. 文件系统与数据库系统中 D. 以上说法都不对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A.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 B.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重复C. 数据库中的数据可以共享D. 如果冗余是系统可控制的,则系统可确保更新时的一致性19. (B)是存储在计算机内结构化的数据的集合。 A. 数据库系统 B. 数据库C. 数据库管理系统 D. 数据结构20. 下述各项中,属于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是(C)。 A. 存储量大 B. 存取速度快C. 数据共享 D.

6、 操作方便二、填空题1. 数据管理技术经历了人工管理 、文件系统 和数据库系统 三个阶段。2. 数据库系统一般由 硬件系统 、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及相关软件 、数据库管理员 和用户 组成。3. DBMS是位于应用程序(用户)和操作系统 之间的一层管理软件。4. 数据的冗余是指相同的数据重复出现 。5. 数据的共享性可主要体现在多个用户、现在的和将来的、不同语言的和 同时 四个方面。三、简答题1. 简述数据库的定义。1. 答: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DB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具有较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紧密而又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等特点。2. 简述数据库管

7、理系统的定义。2. 答: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OS)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DBMS总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层次型、网状型、关系型和面向对象型等。3. 文件系统中的文件与数据库系统中的文件有何本质上的不同?3. 答:文件系统中的文件是面向应用的,一个文件基本上对应于一个应用程序,文件之间不存在联系,数据冗余大,数据共享性差,数据独立性差;数据库系统中的文件不再面向特定的某个或多个应用,而是面向整个应用系统,文件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减少了数据冗余,实现了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性高。4. 数据库系

8、统有那些特点? 答:实现数据的集中化控制;数据的冗余度小,易扩充;采用一定的数据模型实现数据结构化;避免了数据的不一致性;实现数据共享;提供数据库保护;数据独立性;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5. 简述数据独立性、数据物理独立性与数据逻辑独立性。5. 答:数据独立性是指数据库中的数据独立于应用程序,即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与存取方式的改变不影响应用程序。数据独立性一般分为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逻辑独立性是指数据库总体逻辑结构的改变(如修改数据定义、增加新的数据类型、改变数据间的联系等)不需要修改应用程序。数据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的物理结构(存储结构、存取方式等)的改变,如存

9、储设备的更换、物理存储格式和存取方式的改变等不影响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因而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化。 习题2一、单项选择题1. 数据库的概念模型独立于(A)。 A. 具体的机器和DBMS B. E-R图 C. 信息世界 D. 现实世界2. 数据模型是(D)。 A. 文件的集合 B. 记录的集合 C. 数据的集合 D. 记录及其联系的集合3. 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的划分根据是(D)。 A. 记录长度 B. 文件的大小 C. 联系的复杂程度 D. 数据之间的联系4. 关系数据模型(D)。 A. 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1联系 B. 只能表示实体间的1:n联系 C. 只能表示实体间的m:n联系 D.

10、 可以表示实体间的上述三种联系5. 在数据库技术中,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一种(B)。 A. 概念模型 B. 结构模型 C. 物理模型 D. 形象模型6. 关系模型是(C)。 A. 用关系表示实体 B. 用关系表示联系 C. 用关系表示实体及其联系 D. 用关系表示属性7. 对现实世界进行第二层抽象的模型是(C)。A. 概念数据模型 B. 用户数据模型C. 结构数据模型 D. 物理数据模型8. 现实世界“特征”术语,对应于数据世界的(D)。A. 属性 B. 联系 C. 记录 D. 数据项9. 数据库中,实体是指(A)。A. 客观存在的事物 B. 客观存在的属性C. 客观存在的特性 D. 某一具体事

11、件10. 有关三个世界中数据的描述术语,“实体”是(B)。A. 对现实世界数据信息的描述 B. 对信息世界数据信息的描述C. 对计算机世界数据信息的描述 D. 对三个世界间相互联系的描述11. 构造E-R模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D)。A. 实体、属性、属性值 B. 实体、实体集、属性C. 实体、实体集、联系 D. 实体、属性、联系12.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中的对象通常包括(C)。A. 类、子类、超类 B. 继承、封装、传递 C. 变量、消息、方法 D. 对象标识、属性、联系13. 当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主流数据模型是(C)。A. 层次数据模型 B. 网状数据模型 C. 关系数据模型 D. 面向对象数

12、据模型14.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D)。A. 外模式、模式、内模式 B.关系模型、层次模型、网状模型C. 实体、联系、属性 D. 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完整性约束15.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与网状系统相比(B)。A. 前者运行效率高 B. 前者的数据模型更为简洁C. 前者比后者产生得早一些D. 前者的数据操作语言是过程性语言16. 下列给出的数据模型中,是概念数据模型的是(D)。A. 层次模型 B. 网状模型 C. 关系模型 D. E-R模型17. 下列关于数据模型中实体间联系的描述正确的是(D)。A. 实体间的联系不能有属性B. 仅在两个实体之间有联系C. 单个实体不能构成E-R图D. 实体间可以存在多种联系18. 在数据库系统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