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栽培的一般技术要点中药材栽培的一般技术要点(一)选地整地1、基地选 择中药材与其他生物资源一样,是在长期与外界环境的互 相适应中演变而来的,大多数中药材在不同的地区质量变 化很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道地药材”因此,中药材生产 基地的选择一定要考虑药材的“道地”性,即生产基地的条件 与所种植的药材原产地条件一致或近似,才能使基地生产 的药材质量提高主要内容有:气温、光照、湿度、降水 量、土壤、海拔等2、整地在选定的种植基地上先施足底 肥,一般以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每亩5000~10000公斤为好, 有条件的地区可先种植一季绿肥于越冬前深翻土地,捡 除石块、枯枝等杂质,做成宽1~1.2米的高厢二)繁殖 技术1、有性繁殖有性繁殖也称种子繁殖,是药用植物的主 要繁殖方法,如人参、板蓝根、党参、桔梗等大部分中药 材用种子繁殖1)播种期大多数药用植物的播种通常 以春、秋两季为多对于一般耐寒性差的、生长期较短的 一年生草本药用植物以及种子没有休眠特性的木本药用植 物直在春季晚霜过后播种,如板蓝根对于耐寒性较强, 生长期较长或种子需要休眠的药用植物一般在酷暑过后秋 凉时进行,如红花木本药用植物一般宜春播。
总之,应 根据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做到 不违农时,适时播种,尤其是在药用植物的引种过程中更 应注意2)播种方法①撒播法是将种子均匀地撒于畦面 上的方法多适用于细粒种子及大量播种,如板蓝根其 缺点是幼苗拥挤,光照不足,通透性差,易徒长和发生病 虫害同时也浪费种子②条播法是将种子成行均匀播下 的方法其优点是光照充足,通透性好,幼苗生长健壮区 便于管理一般药用植物育苗多采用此法③穴播法又称 点播,即按一定的行林距挖穴直接将种子播入穴内的方 法此法适于大粒或贵重药材种子的播种,如厚朴、三七 等3)播种深度播种深浅和覆土厚薄与种子大小及其 生物学特性、土壤状况、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有关一般 下处深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大粒种子宜深,细小种子宜浅;砂质土宜浅,黏质土宜 深;干旱季节和地区播种直深,湿润多雨季节宜浅;同样 大小的种子,单于叶植物种子宜深,双子叶植物种子直 浅;种根类直深,种茎类宜浅,播种的深浅,常决定出苗 的好坏,应予以重视4)播种量药用植物种子的播量 应根据播种方法、密度、种子千粒重、发芽率等情况而 定通常种植密度大、千粒重高而发芽率和清洁度低的种 子,播种量应稍多些,反之,则可少些。
2、无性繁殖(1)块根、块茎等药材的分株繁殖元胡、半夏、太子参等 药材每年能长出许多新的块根、块茎,在采挖时选健壮、 无病虫害的块根、块茎可作种子2)鳞茎类药材的鳞片 繁殖百合的鳞茎上的鳞片可作为繁殖材料,具体做法是在 药材的收获季节选饱满、健壮、无病虫害的鳞茎,轻轻剥 下鳞片,用草木灰或杀菌剂稍做处理以防止腐烂,按5cm 的距离均匀地摆放在苗床上,覆土 2〜3cm,再盖一薄层稻 草保湿,出苗后要注意除草、追肥,一年后可移栽定植3)木本、藤本药材的扦插繁殖何首乌、金银花、菊花等 类药材一般采用扦插繁殖的方法,即将茎剪成一定的长 度,插在土壤或河沙中使其生根的方法三)栽培技术 1、定植时间、种植密度根据不同种类中药材的生长特点和 植株大小来确定定植时间和种植密度,如元胡、太子参等 喜冷凉气候的药材在秋季定植;而何首乌、菊花等扦插繁 殖的药材易在早春或霉雨季节定植种植密度的确定应以 在同等面积上获得的药材最高产量及最佳质量来确定2、 田间管理定植以后要进行的中耕除草、间苗、排灌水、追 肥等技术措施第一次除草应在出苗前进行,结合松土拔 除田间杂草;苗出齐后结合间苗进行第二次除草,并追施 一次稀薄充分腐熟的有机液肥;最后一次除草是在植株封 垄前进行,封垄后进入后期管理。
这时的管理工作主要是 旱季注意灌水、雨季注意排水,除采种田外要进行疏花疏 果,整枝整形,以减少药材的营养消耗,获得高产3、病 虫害防治优质中药材的规范化生产需要的是无公害的“绿色 药材”,因此在病虫害的防治上一定要选择无残留、低毒、 分解快的农药,做到少施农药,以防为主首先要把好种 子质量关,对种子的病虫害进行严格检查;播种前对种子 进行处理,如药剂浸泡、熏蒸等;种植后发现病株要及时 拔除烧毁并对发病土壤进行消毒,以防扩散另外,昆虫 是传播病菌的重要载体,如蚜虫能传播多种病害,发现后 要及时杀灭,以防扩散和传播病害四)采收加工栽培的 中药材成熟后的工序就是采收加工合理的采收加工是保 证药材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环节1、药材的采 收药材的质量取决于药材有效成分的含量多少,而有效成 分的含量与采收时间和方法、加工处理等等都有关系,因 为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中、不同 的加工方法等条件下,其有效成分的含量会有较大的变 化因此,在采收加工中,既要考虑到药材的产量,又要 考虑到药材的内在质量,使之获得高产优质的中药材,产 生较大的经济效益一般说来,对于使用根、根茎等地下 部分的药材,采挖的时间常为地上部分枯萎(即“倒苗”)后 或春季发芽前或刚出苗时,因为这时地下部分储藏的物质 最丰富,通常有效成分含量也最高。
使用茎藤的药材一般 在秋冬两季采收使用茎皮、根皮的应在春末夏初,此时 树液流动活跃,皮部养分多,如黄柏、杜仲叶类药材应 在生长旺盛期采集,如艾叶、大青叶等,但桑叶需在秋天 初霜期后采收花类药材有的需在花蕾期采,如金银花、 槐米等;有的在盛花期采收,如菊花;有的要在凋谢期采 收,如洋金花子实类中药一般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瓜 篓、山楂;但也有的专收幼果,如枳实、青皮;有的在成 熟后还要经霜变色才采收,如山茱萸、川楝子使用全草 的多在生长旺季、植株长到最高时采割,如青蒿、淡竹 叶;有的需采幼苗,如茵陈2、药材的产地加工中药材中 除了极少数有“鲜用”(如生姜、鲜石斛等)的习惯之外,绝 大多数需要加工干燥,才能形成便于包装、贮藏、运输、 使用的药材商品,也才能符合国家有关中药材规格的标 准这是采收后在产地立即进行的初步加工,因此称为“产 地加工”产地加工的主要目的是去杂(使药材清洁纯净)、 干燥(除去大量水分)常用的办法有晒干、阴干、烘干。